翻開世界貿易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傾銷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早在16—17世紀自由貿易初期,英國人為擠垮國外競爭者,就打過傾銷牌,牟取過暴利。傾銷的先河由此一開,其他國家便紛紛仿效,而且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什么是傾銷?簡單地說,就是出口商在海外廉價拋售產品。出口商打的算盤,是用低價“收拾”競爭者,然后抬價,于是豐厚的利潤便可成為囊中之物。正是傾銷不惜生產成本 ,人為定價,“惡意”搶占市場,從而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事實上,當本國受到沖擊時,自是一片憤怒申討;但若一旦有機可乘,大家誰也不會客氣。于是乎國際市場上,你傾銷,我也傾銷,明爭暗斗,傾銷和反傾銷一時打得不可開交。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作出努力,以期制定一個能夠共同接受的規則,來為自由貿易保駕護航。目前WTO成員普遍遵循的,是烏拉圭回合通過的《1994年反傾銷守則》。按照這一法則,一個國家要指控他國產品傾銷,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國內價格;二是嚴重地傷害了進口國的民族產業;三是產業受到的傷害要由低價引起(如果因國內企業缺乏競爭力而產業不興,想“栽贓”他人也是反傾銷法所不允許的)。如若“三罪”俱全,則是傾銷無疑。
改革開放以來,外國對中國產品提起的反傾銷指控近400起。進入90年代,這種指控更是有增無減,有關企業已是飽受其苦,應對反傾銷成了一道繞不過去的“坎”。為什么誰都能拿反傾銷跟中國說事兒?“中國造”價格低廉是原因之一。如家電、玩具、鞋類、服裝等,價格低得在國際競爭中幾近所向披靡,如此強的“攻擊力”,肯定會引起別人的警覺。而且,我們的企業,出口時是爭先恐后,一旦遭到指控,肯站出來與別人理論的卻很少。你不應訴,別人會認為是你理虧。別人來取證,你不理不睬,而裁決權在人家手里,到時是有理也要輸三分。同時也不排除部分國家對我們的歧視。我們搞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人家難免用老眼光看人。像10年前歐盟對我們的彩電,就是按“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框框,用新加坡的價格作標準,判定為傾銷;而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是我們的20倍。當然,近年國際市場不太景氣,中國出口增長讓人心里不平衡,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看來,我們應對反傾銷,還需對癥下藥。
首先不能搞低價競爭,更不能兄弟之間相互傾軋,把價格戰從國內打到國外。在某一地區的出口數量要循序漸進,給人一個適應過程。不要大家都往一塊涌,出口地區應盡量分散。出現了指控,要積極應訴,據理力爭。如果的確是我們的問題,也應主動配合別人的調查,與人協商,并通過承諾等方式中止起訴,既留一條后路,又留下一個好名聲。打入別人的市場不容易,要是人家把門關上,再進去就困難了。有些企業想打“游擊戰”,決不是長遠之計。逃避只會使自己成為軟柿子,任人去捏。事實上,在我們應訴的案例中,有近一半的勝訴,還有一些得到了從輕發落,這應該給我們一些信心和啟示。
中國入世,意味著國門會進一步敞開。
我們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會更加頻繁。
某些外國商品也有可能會對我們實行傾銷。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應對反傾銷,同時還要騰出手來,防范他人傾銷。要想在國際交往中不吃虧,我們不妨也來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王東京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