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勿以成敗論英雄。這是一種憐憫的態度和消極的人生。
無情地解剖成功者與失敗者,把他們的傷痕和頑疾呈現給正在成長的企業們看,固然有些殘酷和無情,但是,受益者眾。
抱著這樣一種積極而“殘酷”的目的,我們約請了國內一批知名的經濟學家、財經記者、企業界人士,如曹思源、盧泰宏、梁能、宋新宇、陳惠湘、王冉、梁軍、劉勇、秦朔、劉韌、胡舒立、張信東、張偉、何力,共同認真地評選出了《贏周刊》獨家的“2001年中國十大贏家、輸家”。
以一種苛刻的量化標準來判斷,自然,我們的名單還有不少可以斟酌的地方,但是,這些人物閃現出的某種獨特的力量,無論是悲劇的還是喜劇的,都是那么強烈地沖擊著我們的思維,而這種力量,正是我們在年終總結時努力要還原的。特別是在WTO的新趨勢下業已“前仆”的這十位勇士,他們在2001年留下的軌跡更是我們需要長久追蹤的。---贏周刊策劃
2001中國企業界十大贏家
*與龍共舞:顧雛軍
*跨業高手:仰融
*火箭升空:王文京
*速度高壓:陳虹
*資本刀手:寧高寧
*道德贏家:史玉柱
*股市“良心”:吳敬璉
*政策贏家:田溯寧
*聯想一世:柳傳志
*黑幕揭手:洪磊>>>>>>>>
與龍共舞:顧雛軍
顧雛軍是格林柯爾(國際)集團的創辦人,同時亦是香港創業版上市公司格林柯爾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目前控股格林柯爾61.2%,1989年他以自己的理論研究為基礎,發明了4種新型無CFC制冷劑,并以格林柯爾(即綠色制冷)命名其產品和技術,之后依據該技術為支撐,創立了格林柯爾公司。目前格林柯爾制冷劑在中國市場已占有很高的份額,市場空間極速膨脹,其產品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最佳實用技術A類推廣項目。上市公司今年1~9月即已經完成銷售收入4.7億港元,而利潤高達3.12億港元
2001年是格林柯爾鴻運當頭年,格林柯爾已經出現在《福布斯》雜志今年公布的“全球最佳小公司”排行榜上,在上榜的29家中國公司中,格林柯爾居其中的第11位,年銷售額為0.439億美元;在《福布斯》雜志最新公布的中國大陸100名首富企業家排行榜中,格林柯爾總裁顧雛軍列居第20名,個人財富為19.6億元人民幣;今年10月又與科龍大股東達成協議,私人以5.6億巨款收購科龍股份公司20.6%股權,股份轉讓成功后顧雛軍即成為科龍股份公司第一大股東。
之所以顧雛軍能夠當選《贏周刊》2001年度10大贏家,不僅僅在于格林柯爾的高成長性和它的高利潤,而在于在2001年最后幾個月中,格林柯爾新聞不斷,從福布斯到科龍股權轉讓事件,從不為多數人所知道的專業公司到路人皆知的明星企業和明星企業家,顧雛軍和格林柯爾今年可謂出盡了風頭。
其實一個企業在最鼎盛的時候,在最受追捧的時候,往往也可能是危機四伏盛極而衰的開始,對于顧雛軍和格林柯爾來說,目前并不缺乏危機。自從格林柯爾收購浮出水面那天起,媒體對整個收購事件和參與收購的各方的懷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目前有媒體再次對格林柯爾是否有收購能力和格林柯爾的高利潤高成長性表示了質疑,甚至對格林柯爾所擁有的技術都表示了懷疑,認為格林柯爾正在欺騙廣大股民和廣大消費者。致使格林柯爾在香港二版市場上股價狂瀉。
商場上沒有絕對的贏家,股市上沒有絕對的富貴。顧雛軍對于中國經濟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蛇吞象的案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里面,在資本的話語權日趨取代其它各種話語權的現實中,格林柯爾和顧雛軍的存在的最大意義實際上就在于告訴大家,一個個頭雖小但發展迅猛的知識型企業。如何將入主傳統大型企業的神話變成事實。
贏周刊記者李剛
跨業高手:仰融
仰融是一個令業內和業外人士都琢磨不透的人。步入汽車行業,仰融有句讓業內爭議頗多的名言,稱自己是偶然進入汽車行業的。但從今天華晨在汽車行業急劇擴張的版圖來看,仰融不斷地造就著一個又一個神話。
今年以來,華晨加緊了汽車業的擴張步伐,相繼收購了河北中興、三江雷諾等國內汽車廠。到今年10月,華晨已在汽車業投資超過50億元人民幣,建成十幾家整車、發動機、零部件企業組成的汽車制造體系。但是無論是對于華晨,還是對于仰融,這些都不是年度最大的新聞。
最讓華晨人振奮的應該是他與寶馬的合作。2001年上半年,寶馬將在中國建廠生產高檔轎車一事就被眾多媒體披露。寶馬拒絕了與一汽、二汽、上汽這樣的中國實力派,堅持選擇了華晨。對寶馬來說,華晨的造車經驗和企業經營理念十分難得,更重要的是,華晨沒有國有企業的包袱、具有極強的融資能力、具有全球化運作的眼光,這些吸引了寶馬。消息傳出的當日,華晨中國汽車公司股價上揚4.8%,收盤于1.53港元。當地分析師稱,隨著兩家公司接近于達成轎車生產合資計劃,該股將繼續攀升。
很多人知道仰融是從汽車開始的,但仰融所操控的絕不止汽車一個產業。在金融市場上,仰融具有極為敏銳的洞察能力,今年3月14日,上海華晨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增資擴股的普通股,出資4.4億元參與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華晨再次利用中西藥業陷入呂梁事件的泥沼之中時進入中西藥業。
在這幾次參購期間,仰融充分表現出超強的協調水平。從1991年華晨參股金杯客車開始至今,仰融在逐步完成華晨“從金融走向產業,從產業回歸金融”的設想。實際上,華晨目前已通過參股的形式,在汽車、生物制藥和信息產業方面都已深植。
贏周刊記者鄧地
火箭升空:王文京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心馳神往的美妙故事。2001年5月18日這一天,一向不事張揚的王文京同時被資本市場和媒體強光聚焦,出盡了風頭。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家核準制新要求下發行的新股,用友軟件股票的發行價、開盤價、收盤價都創下了股市開市以來的數項新紀錄。當日,用友的股價從開盤價76元飆升到100元,董事長王文京因間接持有用友軟件5520萬法人股,個人身價在上市當天高達50億元!
一夜之間,王文京擠進中國富豪榜的前列。這樣的神話委實讓民營企業家們激動,更讓他們堅信:一切希望都在上市。
確實,一夜暴富的王文京雖然可能還是往日的王文京,即使他自己也堅持不認可個人50億元的身價,但是,上市后的用友已不是上市前的用友。單股市所帶來的巨大的品牌效應,就使用友的無形資產增加數倍。這樣的好事,有哪幾個民營企業不怦然心動?誰又會對在國內主板上市漠然視之?
與之相比的是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金蝶。融資的多寡或許不是得失的真正所在,但數額畢竟太懸殊了。
當然,大部分人關注到的只是一夜暴富這一刻,卻忘了此前十余年的艱辛。
用友對于上市可以用“執迷不悔”來形容。為了上市,被人稱為“少年老成”的王文京已經幾經周折,在香港主板——國內主板——國內創業板——國內主板的上市線路上迂回轉折,屢次及時調掉船頭,百折不撓,終于修得正果。
與上市一樣,王文京以善于堅持著稱。在中關村的風云人物中,大多各領幾年風騷,只有柳傳志、王選、段永基他們始終站在潮頭,年輕的王文京也經常被劃在這個行列里。
15歲上大學、畢業進京坐機關、創業后一帆風順。在用友歷史上幾次大的波動中,王文京以大股東的身份把握了方向!跋裆w茨在微軟中一樣,大股東使公司更容易作出戰略性決策”。
但是,上市之后的王文京馬上與“一股獨大”四個字聯系在一起。上市公司里一個人拿了一半的股份,會不會影響公司的科學決策?盡管王文京反復說自己只是間接持股,但他仍然在上市前就留了一手,請來當年的創業伙伴蘇啟強、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著名金融專家吳曉求教授做獨立董事。
握有9億元現金的王文京躊躇滿志。1988年,王文京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大著膽子定了一個規劃:十年做到3000萬。而事實是,十年后用友的銷售額超過了3個億。王文京的新目標是,到2010年用友市值達到100億美元。同時,為了實現全球軟件50強的理想,用友正在進行的收購,不僅有國內企業,還包括海外公司。
100億市值的目標無疑令人激動,但是,一切仍只是目標,就像進入500強的目標一樣,有多少企業可以實現?王文京其實只是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在與時間賽跑的軟件業,他們除了快馬加鞭,已別無選擇。
贏周刊記者張少平
速度高壓:陳虹
作為上海通用公司的總經理,在面對國內經濟型轎車的激烈競爭之時,10月25日,上海通用的“10萬元小別克”正式登臺亮相,并美其名曰賽歐。雙安全氣囊、abs防抱死系統等中檔車的配置只賣10萬元,著實讓準備購車的人一陣欣喜,同時也給競爭對手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在緊張兮兮的汽車行業,財經記者們一陣好忙:陳虹,緊湊型家庭轎車的春天真的會隨之來臨嗎?
中國新聞社《視點》雜志的總編劉三田表示:陳虹的這一創意可謂一箭雙雕:“10萬元小別克”,這一創意貼近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從而價值連城;而頭面人物型家庭轎車的定位,則讓用戶和準用戶心里暖洋洋的;在今天的市場,反應快,就有機會給對手制造壓力。
而一貫能夠制造壓力的陳虹在另一個側面也以一種速度的高壓姿態出現。作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中美合資企業,總投資為15.2億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從打下第一根樁到1998年12月第一輛中國別克新世紀下線僅用了23個月,創造了我國汽車工業建設史上的新速度。1998年上海市政府把上海通用汽車列為上海市一號重點工程,同時也被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列為全球一號戰略項目。上海通用汽車又是我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頒布后首家在開始批產時即達到40%以上國產化率的轎車制造企業。1999年12月,公司又推出別克GL8公務商務旅行車,離第一輛別克新世紀下線僅一年時間。2000年4月,上海通用汽車根據市場需求,又推出新款別克GS轎車,三個月后,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又推出別克G型轎車,這種連續推出新款的速度創造了我國汽車史上的新記錄。
在保持了創意與速度的高壓的同時,在質量上陳虹也博得了脫穎而出的聲譽,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表示:“我們一向都知道上海人手工好,態度認真。最近我在上海看到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浦東所出的新產品,親自駕駛過兩分鐘,并審查過一下哪部分是進口、哪部分是在中國制造,我的評價是:上海通用所產的汽車,質量勝臺灣!
陳虹出生于1961年的3月8日,23年后的7月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在畢業后的第二年9月起任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人事執行經理助理,并兼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和領導管理科經理。然后在第七年的11月出任上海大眾有限公司發動機廠副廠長、廠長。
1994年12月,陳虹任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浦東轎車項目組(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前身)副總經理,負責完成了《基礎協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實施后,主管工廠及工藝設計、工廠建設和生產準備的工作,實現了23個月完成建廠和投產的世界級速度。
擅長以速度取勝的陳虹有幸玩弄著這些必須以“速度“才能取勝的產品,在得心應手地給別人施加著壓力的今天,他恰好40歲。
贏周刊記者張韜
資本刀手:寧高寧
華潤總經理寧高寧似乎有專門制造“產業航空母艦”的癖好。收購萬科意圖打造中國房地產龍頭,西進四川收購藍劍直逼青啤霸主地位。在這兩次堪稱經典的收購戰中,寧高寧的資本大刀舞得虎虎生風。
8月10日,華潤代替深特發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的協議正式生效,雖然在此后的9月5日,華潤擁有70%股權的華遠老總任志強掛印而去,但是,在這場被媒體妙得沸沸揚揚的“華潤系”分合故事中,無論是王石、任志強還是寧高寧,都在不遺余力地向外界傳遞著這么一個明確的信號:在中國未來的房地產界,執牛耳者非華潤莫屬。
進軍房地產界,真的是完全由王石主持嗎?寧高寧顯然有非常明確的戰略考慮。華潤的總資產約為600億港元,而地產的資產則為200億港元,有著這樣雄厚的實力后盾,怎么可能輕易浪費?
寧高寧說:“在這個行業繼續往下做,我們希望能夠做第一,所以希望萬科和華遠之間能夠進行整合。這兩家公司整合在一起,差不多每年有60億左右的營業額,資產超過100億。我們應該做到全國住宅行業中最大的、領導者的地位!倍鵀榱藢崿F這個計劃,寧高寧打算用100~150億元投入到中國的地產市場中來。這是一個令人發燙,也令人艷羨的數字。
左手是房地產,右手則是華潤已經進入多時的啤酒。10月28日,寧高寧入川,以勝利者的姿態吞下了藍劍這一垂涎已久的肥肉。吞下藍劍后,華潤啤酒的產能之和突破350萬噸,產銷量之和超過220萬噸,壓倒燕京啤酒,直逼行業老大青島啤酒。
2001年是寧高寧的豐收年。舉手投足之間,寧高寧猶如一個財神爺,甩手動輒以億計。管它經營多少年的產業,只要有錢,雙方就可以談。只要付得起足夠的錢,就可以將之收歸麾下。
這是一個資本主宰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游戲規則正在被中國的企業家們逐漸熟識。
但寧高寧的造艦癮還沒完,介入醫藥業的苗頭已經顯現。這一下華潤出手更加不凡,將業內的巨頭華北制藥攬入懷中。試想,一旦以醫藥作為踏入國內藥業平臺順利成功后,華潤的目標也不會僅僅鎖定在行業前三。可以預見的是,在2002年的中國醫藥市場,一場由寧高寧主導的收購大戰也將開演。作為香港最大的中資企業,華潤集團旗下擁有華潤創業、北京置地等多家上市公司,業務涉及地產、零售、金融、石油、工業制造、基建、銀行保險、紡織、電子、運輸等多個行業,稱得上包羅萬象。只是,過長的戰線會不會使華潤難以兼顧,而介入完全陌生的制藥行業,是否真的勝券在握?
贏周刊記者張少平
道德贏家:史玉柱
史玉柱贏得無可爭議。2001年,東山再起的史玉柱掙足了曝光率和贊美之辭,繼上個世紀90年代巨人崛起后,史玉柱再次成為標本式的人物。
史玉柱憋悶得太久了。每當談起民營企業失敗教訓時,史玉柱總是必被點名的人物之一。心高氣傲的史玉柱對此非常不以為然。且不說外界(包括記者、學者和舊臣)對于巨人失敗的總結有幾分真實,單是某些人逢會必為巨人開藥方,就令史玉柱難受。這不僅是因為史玉柱受不了胯下之辱,更重要的是,其實史玉柱對于自已的能量清楚得很。就在某些小有身家的人為其指指點點的時候,史玉柱在華東地區的月銷售額已近億元。史是一個很重面子的人,東山再起了而不能聲張,這對于像他這樣性格的人來說,是一種煎熬。而有快樂說不出,是因為史玉柱背上的巨債。
曾經有人斷言,史玉柱絕對不會還錢。因為時下的中國商場上,欠債還錢并沒有成為一種游戲規則。但以我數年與史玉柱的接觸和感知,我相信,史玉柱一定會還錢。并不是因為史玉柱有多崇高的品質,而是史玉柱是一個志存高遠的人。他不可能像某些人那樣,抱著一大筆錢去國外做寓公,他也絕對不能忍受一輩子作反面典型的屈辱。他深知,陽光下的生活才是真正美好的。所以,為了這個,他愿意付出必要的代價。
有報道稱,史玉柱很感觸于一封大學生的來信,信里稱史玉柱是中國青年的表率,他所代表的不僅是他個人,所以他必須重新站起來。我相信這封信所代表的情緒一定會對史玉柱有所感染。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社會環境作用于自身的結果。曾經見過大海的史玉柱,斷然不會采取屑小們的技法。
我們十分理解圍繞史玉柱的東山再起所引起的絕然相反的輿論導向。史的行動獲得了絕大多數企業家的贊同,這是因為,史所承受的壓力他們感同身受,史所作出的承諾讓他們心有所戚。史的復出還債也引來了先褒后貶的兩輪媒體炒作。如果說在商海里史是一個搏浪高手的話,在媒體面前,史玉柱多少有些像驚弓之鳥。面對新聞界,史玉柱要么是不近人情地沉默,要么是滔滔不絕地辯解,結果這兩者都給他帶來了極大麻煩。在重新回到聚光燈下后,史玉柱首先必須學會的是恰到好處地處理與新聞界的關系,回避、抱怨都無濟于事;過去,史玉柱必須與自已的成功告別。史玉柱的東山再起之所以眾說紛紜,絕不僅僅是因為新聞界的“扒糞”,而是因為史玉柱的第二桶金遠遠沒有第一桶金來得讓人心服口服。
贏周刊記者楚人
股市“良心”:吳敬璉
曾有人說吳敬璉是2001中國股市的最大贏家,當然這個“贏”字,里面隱含了諸多難言的韻味。換個角度講,如果只評選一個人作為2001年中國股市的風云人物,吳敬璉的當選應該是理所當然。
對于這樣一位堅持民間視野看股市的教授,我們更愿意稱他為股市守衛者。相信這樣的事實我們都記憶猶新:中科創業事件曝光后的1月14日,吳敬璉是2000年首先指出網絡股充滿泡沫余威的人,在接受CCTV采訪時怒斥黑莊,提出了“中國股市連一個規范的賭場都不如”的論斷。
吳的“股市論”在2001年掀起軒然大波,它深刻影響了2001年的二級市場和市場監管方式。
用吳敬璉自己的話講:“證券市場需要關心”。而吳敬璉本身,正是這樣一位有著人文底蘊的股市關懷者。
“身正自然言正”。恐怕鮮有人知道,名氣挺大,但是吳敬璉平時生活得非常簡樸,甚至連一向崇尚簡樸生活的人第一次到吳家里時都大吃一驚。正是因為身正,吳敬璉才敢于也勇于對中國不規范的股市發出自己清醒的聲音。當吳的“股市論”在2001年掀起了軒然大波時,吳敬璉也因為說出“中國股市如賭場”的觀點而遭到許多人的圍攻,甚至漫罵。說真話需要勇氣,當然也要付出代價。雖然吳的這個論斷被很多人認為武斷,但支持他的人也不少。作為中國報業先驅鄧季惺的兒子,吳堅守學術,保持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他發出的聲音,往往被每一個投資者細心傾聽。
無私者無畏。吳不炒股因此有人說他對股市沒有發言權,沒有直接的個人利益;他本人,以及相關親屬妻兒子女也不從事實際資本操作,沒有潛在的經濟利益,不被利益集團所左右。由于無私,他才有勇氣大聲說出皇帝的“新裝”來——這足以贏得我們足夠的敬佩。
盡管吳敬璉的言論在股市往往產生不小的影響,他本人則是保持一貫的清醒。對于曾有記者稱之為“中國的格林斯潘”,吳一笑了之。他說:“我只是一個學者,做的是研究工作,沒有這么大的決策能力。雖然我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委員。但也只是‘沾邊’,不是‘相似’!
股市不是救濟工具。吳敬璉最關注的,還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他在自己的力作《十年紛紜話股市》中稱:我們不能把股市作為圈錢救濟國有企業的工具。對于新經濟,吳特別提醒說現在需要防止“熱炒概念”等“升虛火”的行為。眼光敏銳、不折不撓。吳的眼光,總是能切入中國股市的要害之處。而吳對中國資本市場始終如一的關懷。他擔心的是我國尚不健全的資本市場被過度投機的氣氛給毀掉。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吳敬璉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顧準精神那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
作為中國股市的真正關懷者,我們向吳敬璉致敬。
贏周刊記者陳萌
政策贏家:田溯寧
田溯寧是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亞信公司的創始人和首任總裁。1963年出生于北京。中科院資源管理學碩士;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資源管理專業博士。
無論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之間的分分合合對田溯寧個人的頭銜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他都有許多值得欣慰的事情。
兩年前,這位亞信科技的創始人剛剛入主網通的時候,網通只有幾十個人,4.8億投資。現在,網通發展到了3000多人,77億資產,建設了12000公里的光纖。
網通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已鋪設光纖12000公里,已在26個城市設立和開通骨干網節點,業務收入構成也比較健康,IP電話為主的收入占了44%,以電信運營商為對象業務收入占到20%,以服務企業為主的數據業務收入占36%。一些極具潛力的內容業務比如IP800項目等即將粉墨登場。10月網通正式運行的C2C國際海纜將使中國網通成為繼中國電信后國內第二個擁有國際海纜的電信運營商。田溯寧本人也成為《財富》雜志評選的“未來領導全球的25個企業新星”之一。
當然,有人會說衡量企業家的成敗標準更多的不是規模、榮譽而是盈利與現金流,甚至也有人質疑網通在與中國電信合并之前是否已經窮途末路。但是田溯寧馬上站出來告訴人們:“這不是事實。通過股權融資、供應商信用、商業銀行貸款等途徑,網通手里握著220億人民幣。今年8月份網通已經實現了收入大于費用支出(SG&A)。2001財年結束(2002年3月31日),或者2002財年第一季度,網通就有望實現營業性收支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在亞信還是在網通,田溯寧都保持著對寬帶互聯網的某種超乎商業利益的宗教般的熱情。
就在中央電視臺與第三次浪潮作者托夫勒的談話中,他還介紹了網通在中國西部山區建立網絡希望小學讓孩子們從農業文明直接跨入互聯時代的夢想!白鲆粋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企業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貢獻,能把一個企業凝聚起來的真不是利潤,而是民族自尊心、使命感,企業不是一個簡單的賺錢機器!
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的那一天,網通與中國電信北方部分頗富象征意義的合并引起了人們對田溯寧個人前途的諸多揣測。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一直執著追尋中國寬帶夢想的田溯寧,已經成為中國電信業歷史上功績不可磨滅的人物,被載入中國信息產業的成長日記。
贏周刊記者鄧地
聯想一世:柳傳志
今年的聯想和柳傳志再次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2月18日與友訊科技合資成立網絡公司;3月3日,與香港盈動結盟;4月5日,聯想分家,成立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公司,順利解決接班人問題;4月18日,投巨資成立“FM365”網站,聯想的互聯網戰略由此全面拉開;8月23日,聯想斥資2.91億元收購“贏時通”網站40%的股份;另外成立風險投資基金,進軍有線電視市場,聯想在今年的種種動作表明,聯想集團已經進入了“后柳傳志時代”,柳傳志終于成功的將他的傳奇延續……
仍擔任著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的柳傳志可以說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切都因為有了郭為、楊元慶兩個“聯想二世”,人們最怕做官,因為有束縛;但是,人們又往往最怕退出,怕特權的丟失,而這一切柳傳志都不用擔心,作為身上還帶一點官銜的柳傳志,即使是在這種半退之中或是在全退之后,他還可以有閑錢去打打高爾夫球,這不是一般的退休的國企老總所能玩得了的!柳傳志表示:這是國企民營的優勢,正是這個優勢使柳傳志成功地讓聯想的元老們退居二線,從而讓如郭為、楊元慶等年輕的新生代走上前臺,并同時把他們的心留;而始作俑者,也終于獲得了輕松打高爾夫球的權利,57歲的柳傳志比59歲褚時健幸運的多。如一葉輕帆,他輕松的滑出了主航道之后,仍然可以以輕帆的身影漂流。
仍在全國跑動的柳傳志又是一個終于如愿的人,2001年是柳傳志的教化年,他的聯想成功的經驗并不是《圣經》,但人們愿意崇拜成功,而柳傳志正是我們所期盼的IT界的老英雄。某種程度上,柳傳志應該是一個不小心掉到了中科院“學者”盤子上的人,但時代讓他恢復本性成為商人,今天,成功的柳傳志又以成功的聯想為課題重新詮釋他原來的學者身份。因此,作為聯想的符號,他以青蛙的風格在各地跳躍并“二五一十二五一十”叫,有著“教父”地位的柳傳志不需要呆在聯想總部,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他,在馴化著全國的市場的同時,也在馴化著他的聯想與未來。
柳傳志很坦率的表示:“退了之后的生活,時間上并沒怎么輕松,壓力確實減輕了許多;在學打高爾夫方面已經立了項,汽車也開得不錯,有一萬多公里了,唯一對元慶和郭為所不放心的是,他們對環境的認識程度是否深刻至于說聯想是“沒有家族的家族式企業”,這是對我最大的褒獎應該說柳傳志是一個創業的傳奇,更是一個將傳奇能夠延續的學者,這個傳奇的意義不僅僅在于他領導聯想由11個人20萬元資金的小公司用14年時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傳奇故事對許多立志創業的青年人來說,是一種激勵,這個傳奇讓每一個中關村創業青年都可以懷有這樣一個希望——“如果我足夠地努力,也可以像柳傳志那樣地成功”。
贏周刊記者張韜
黑幕揭手:洪磊
現年38歲的洪磊,因為基金黑幕事件而遭遇基金叛逆之名后,他的個人命運,就和中國基金業前景姊妹般的形影相隨于2001年上半年的各大報端。
經歷了媒體的數次吵作,今年的7月9日,洪磊最終平靜的坐在了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的座位上。平靜是因為消息幾經輾轉,已經釋放了足夠的市場感覺,然而同一時間段登臺亮相的基金中期業績卻讓市場各方大跌眼鏡:
與年初公布基金凈值相比,在扣除分配收益后,10家基金管理公司下屬33家基金中,只有泰和、興華、金鼎、興和、興安五只基金跑贏大市,而裕陽、漢盛、開元等13只基金卻出現虧損。盈虧相抵,上半年,規模高達534億個基金單位的基金總共才盈利了4000多萬元,較年初僅增長了0.8%左右。而同期,大盤指數的漲幅卻在6%左右。如果扣除因政策傾斜而獲得新股配售的巨額收益,上半年基金處于整體虧損的尷尬境地。業內人士認為,今年市場行情是價格調整,而基金重倉持有的股票,由于累計漲幅過大,處于陰跌縮量狀態,基金在分紅派息后,股票持倉集中度明顯上升,沒有資金關照的個股下跌,自然反映到基金業績。人們得到這樣的答案,洪磊最初遭嘉實罷課的分散投資理念僅僅是太超前了。
就象洪磊說的,時間會說明白的。
然而如同授勛的證監會任命,不論是認可不坐莊還是揭發黑幕,對洪磊個人而言,除了考驗,以后也沒有什么更多的實惠意義:以正義形象開始的人,只能以正義形象結束。但是對于整個基金業,卻意味著走出黑幕下的停滯,一個新的市場化的、規范發展時代的開始!熬驮诤槔诮拥饺蚊ㄖ那昂,科匯、科訊、科翔三只基金上市交易并進行擴募,從此拉開了基金擴容的序幕”,市場上象征性的稱此為洪磊時代。
洪磊會見媒體記者時表達了自己得意見:“質疑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這一政策有誤解。去年基金黑幕被揭露之后,中國證監會的負責人就表示: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不是采取行政手段。所以我們應該打破過去的既有的思維方式。
基金管理部有兩個工作方向:一是繼續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二是要讓基金業取信于民,取信于市場,取信于投資者。這是基金監管的目標。
開放式基金的出臺推進了中國基金業市場化的步伐,這種基金的規模不再由監管部門單方面制定和給予,而要基金管理公司按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自主決定!
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個大黑幕落幕了。市場已經被預言:“查三個基金公司勝過查一個證券公司,三個證券公司勝過一個上市公司,三個上市公司勝過一家私人投資公司”,畢竟,基金公司已經是最透明的了,下面的黑幕,會怎樣的更可怕?2001年下半年,中國證券市場的黑幕一個個鋪著天蓋著地一樣的來了。
滌盡鉛華之后,市場有理由相信,證券市場的主力——基金,最早揭開了黑幕,未來也必將是中國證券市場規范化、市場化的最中堅力量。還有的就是,提到稚嫩的中國證券市場這一年的關卡,洪磊將是個不能抹去的名字。洪磊,贏了時間。
贏周刊記者謝林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