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充滿多變因素中,中國經濟即將走過2001年。在對2002年宏觀經濟展望時,經濟領域不確定因素已經成為經濟專家的議論話題。
到底是哪些因素會對宏觀經濟乃至我國經濟運行造成影響?來自經濟界的說法各有不同,歸納起來有5個方面。
一是世界經濟三大體——美國、歐盟、日本走勢不明朗,特別是“9.11”事件后的美國經濟如何發展尚無定論。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的徐宏源認為:“明年三大經濟體幾乎同時進入衰退,這是1973年石油危機后最嚴重的一次。這次跟1973年的石油危機還不能比,石油問題屬于外部的沖擊,而這次是由于內在的經濟緊急情況而導致結構性調整,所以此次調整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據了解,持這種看法的專家不在少數。經濟界的人士之所以對世界經濟的變化如此看重,原因是我國經濟要正常運行,國際經濟環境已經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這幾年我們的外貿依存度非常高,去年達到23.1%,接近1/4的經濟活動與國際市場有關。整個國外經濟與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關聯性越來越強。
二是“入世”后國內的宏觀經濟政策會有哪些調整還待時日。經濟界的人士提出新的一年宏觀政策的導向和著力點必然會有變化,12月份政府各部門都忙于梳理政策、條例就足以證明,值得注意的是,“入世”后我們最常用的政府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手段將會受到相當的抑制。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入世”必然加速其變革,過去是政府出政策,現在是政府作承諾。世界經濟貿易研究所的梁艷芬認為: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完全仰仗企業去自律、去市場化,用敏銳的嗅覺去觀察市場是不可能的,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在新形勢下的協調很重要。
三是我國“入世”后各貿易成員國與我國的貿易往來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么影響,目前不清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最后期限是世界經濟發展狀態最不明朗的時候。2002年我國第一年履行“入世”的承諾,關稅下調首當其沖,有4700多種產品進口關稅要下調到12%,其影響會在全年釋放。這不僅會影響企業生產,還會直接影響到農村問題。其中的變化,絕對不僅僅只是老百姓能夠買到實惠的商品那么簡單。
四是市場化進程加速,各要素市場是否已經走出傳統經濟的模式,資源配置是不是真正能夠市場化并無定數。經濟界的專家最近提出一個概念叫中間需求不足,即我們在資金政策向國有企業傾斜時,占經濟總量1/3的民間企業卻嗷嗷待哺,在整個的經濟鏈條上如果只是大企業能搞活,中小企業的需求上不去,這必然導致社會資源循環不暢。怎樣去構筑企業平等競爭的平臺,尤其是在我們已經為外資提供了“國民待遇”后,這一問題急需面對。因此,不少專家認為現在已經到了要重視貨幣政策的時候了,而且市場化運作金融領域的空間最大。
五是2002年人們的觀念能否跟上經濟形勢的變化,找到各自的位置。應該說,對最后一個不確定因素,經濟界人士最為關注。
2002年在即,經濟界的專家們提示這些變數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影響,因此,順勢與應變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