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何磊
“別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我們反對白領藍領的提法。”在許多專家中,徐恒熹的反應最強烈。
徐恒熹是勞動科學研究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室主任。他和他的研究室不僅做學問 ,還給中國移動、聯通等許多大型國企做過人力資源方案。他稱自己是“應用型”的研究員。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藍領就意味著你這輩子是個干粗活、重活的工人,是個薪酬待遇很低的普通人,是個永遠也不能被稱為人才的人。
但是現在很多生產崗位的設備在發生變化,技術含量在不斷增加。就拿一些制造業來說,傳統的車床、刨床、銑床,是個簡單的操作,以前操作人員只要培訓幾天就可以上崗。可如今不同了,三床合一。原來的手工活兒,現在變成了液晶顯示、數碼控制。操作人員要求具有大學本科,甚至碩士以上學歷。
“這些本科生算白領還是藍領?”徐恒熹說,如果按以往的分類標準,這些在生產一線的高才生也應該算藍領。而在傳統的分類中,大學生都應該算干部、白領。
目前,還有人把IT業的軟件編程人員稱做“金領”。
徐恒熹認為:“按領子的顏色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事實上是對人的一種控制和禁錮。”這種分法已經嚴重制約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人已經不再是一個企業或組織的工具。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在20世紀60年代就轉變了他們的觀念。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互相尊重、溝通時,他們能創造出高于預期的工作成果。
從那時起,“勞動力資源”這個詞逐漸被“人力資源”所取代。因為人們尤其是企業認識到,勞動者不僅僅是個勞動工具,更是有感情可激勵、有潛力可挖掘的人。
中國在這方面之所以滯后,除了經濟因素之外,主要是人們的觀念和管理體制。“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是人才。”徐恒熹覺著這種分法很可笑,但這的確是國家權威機構的分法。“他們忘了人是可激勵的、可變的。”他說。
這種人才劃分法,具體到某一個企業,其弊端就很明顯。剛畢業的大學生,不管他能力如何,不管他在哪個崗位工作,都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干部。
而剛畢業的技校生卻完全不同,無論你的能力如何,只能是個工人。這意味著給你的發展空間非常小,這輩子幾乎不可能進入企業的管理層———那是干部們的工作。
這種身份限制使他們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實惠。于是,年輕人不愿考技校當工人。當工人后也不安心學技術,甚至不思進取。最終形成一個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惡性循環圈。
“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使一些企業的決策者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徐恒熹給急切地請他們做人力資源設計的企業寫出兩個字母———“Y”和“H”,讓企業任選其一。
徐恒熹把企業員工分成技術類和經營管理類,“而不是白的藍的”。
如果企業選擇了“Y”,那就是所有的員工都要從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基層干起,逐步根據每個人的興趣和特長,分別把他們安排到技術或經營管理崗位。“Y”的兩個角就代表兩類員工的發展方向。
“H”型與“Y”型不同之處在于,一開始就把員工分成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只是兩類員工的崗位可以互通。
“無論是Y的兩個角,還是H的兩豎,都是平等的,對企業發展同樣重要。”徐恒熹強調,“更重要的是給每個員工打通了發展的通道。”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