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近來,一幕幕外資購并的大戲讓國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世界知名的大型電信設備提供商阿爾卡特通過控股上海貝爾成為上海貝嶺第二大股東,而且阿爾卡特在合資公司上海貝爾所持股份由31.65%增加到50%加1,搶先突破了中國政府原來對外資在電信業中持股比例的限制;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正在商討收購上海銀行8%的股權;福特、IBM、飛利浦、拜耳……各行各業的跨國巨頭紛紛傳出購并中國企業的消息。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國已具備外資展開大規模購并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以后外資參與國內企業 的購并重組將成為潮流,逐漸代替以往的合資經營形式。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中國為國際資本運營開啟了“天堂之門”。
購并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捷徑
在國家信息中心長期研究此問題的牛犁稱:“外國對華投資70%采用合資合作方式,部分采用獨資方式,通過跨國購并方式進入的外資還很少。這是由于中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機制還不成熟,資本市場也未全面開放,特別是不允許外商進入我國的A股市場,對于想通過間接方式進行投資特別是想通過購并的投資者來說,選擇性很少,外商只好更多的以直接投資方式進入我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加快,中國利用外資主要方式也將走過對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資的階段,進入逐步多樣化的新階段。跨國購并這一國際流行的投資方式也將逐步進入中國。”
跨國公司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入世前后這段時間實施或準備實施其購并計劃,正是因為我國在入世時做出了加快開放外資企業到A股市場上市及開放外資購并國有企業股權的承諾。“十五”計劃綱要中更明確的提出,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或企業必須由國家控股外,取消對其他企業的股權比例限制;鼓勵外資特別是跨國公司參與國企的改組改造;積極探索采用收購、兼并、風險投資、投資基金等各種方式,促進外資和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有步驟地開放金融、保險、電信、外貿、商業、旅游等服務業,這對外商尤其是跨國公司來說是更大的誘惑。“政策籬笆”就要倒了,進入中國市場的金光大道已在眼前。
入世后外資之所以將用購并方式取代傳統的合資方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能縮短建設周期,加快投資周轉速度。據資料顯示,創建新企業從考察談判到辦成開業一般要用1.5~2年時間,要形成一定的規模至少要用3~5年。當今市場情況瞬息萬變,如此長的創建周期,用中國土話來說,“可能黃瓜菜都涼了!”相比之下,購并企業只需短短3~5個月,許多購并企業可迅速形成規模,即使加以改造最多也只需1~2年,比新建企業縮短2~3年。對此,中南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的聶名華指出:“外資在中國新建企業需耗費大量時間選擇廠址、勘察設計、建造廠房、安裝設備、招募和培訓職工等,可能貽誤有利的市場機會。而購并中國現有企業則能以較短時間獲得現成的生產設備、技術和管理人員,節省建廠時間,迅速建立境外產銷據點。如果被購并的企業是盈利企業,購并方可迅速獲利,從而大大縮短投資回收年限。即使被購并對象是瀕臨破產的企業,從購并進入到改造后重新投產,時間也較短。”原來跨國購并好處如此之多,怪不得有經濟學家說:西方近100年的經濟發展史,實際上就是100年的購并史,而且這段歷史將會在中國未來10年內上演。
外資要通過購并獲得撬動中國市場的支點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外資購并國內的一家企業,就相當于在中國找到了一個支點,其影響不單單在于促使該企業發生巨大變化,更在于會對外資所參與的行業產生很大影響。從目前跨國公司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汽車和通信兩大行業中,一些在世界上具有相當知名度的國際跨國公司,如汽車行業的寶馬、福特、大眾、通用和通信行業的摩托羅拉、愛立信、阿爾卡特。以及英特爾、IBM等成為購并舞臺上的主角。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規模和競爭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也將成為跨國公司的搶購對象。
目前雖沒有外資公司在中國A股上市,但外資進入中國上市公司早已不是什么新聞。而且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所導致的股權價格低估,也讓外資看到了通過收購非流通股權達到控制中國企業的低成本性和巨大的商業價值。外資通過受讓股權,或戰略投資人絕對控股的方式與國內企業合作,而間接進入中國股市的做法已屢見不鮮,如美國通用與上海汽車、江鈴汽車與福特汽車、東方通信與摩托羅拉、大唐電信與朗訊等。其中福特與江鈴的“資本愛情故事”就頗有意味。
據國際權威人士分析,中國將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市場,對于全球所有的知名汽車公司而言,中國是一個必須進駐的市場。雖然福特作為世界汽車巨頭,是第一批到中國來尋找機會的外國汽車公司之一,但是直到1994年,福特仍然在中國找不到北,沒有得到整車生產項目。按照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已經不再批準新的轎車生產項目。
于是,福特在情急之下,一拍腦袋瓜想出了新招兒,那就是重祭資本運營的法寶,撬開中國市場大門。1995年,福特出資4000萬美元,通過購買江鈴B股而使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其在華的第一家整車合資企業。兩年后,福特增資5450萬美元把持股比提高到30%,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為其未來發展拓寬了戰略空間。要知道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江鈴集團也只是持股40%,可以說,福特經過六年的苦心經營已進入發起總攻的“出發陣地”。近來,就有福特將增持江鈴汽車10%股權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而江鈴老總孫敏雖未對此消息加以證實,但他曾對記者說過,不排除福特在適當時候榮升“老大”的可能性。而福特(中國)公司的副總裁許國禎則明確表示過,江鈴汽車其實對福特來講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對今后福特公司投資更大的合作項目來說事關重大。福特對江鈴汽車如此青睞有加,其實說白了目的就是將江鈴當作問鼎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可以肯定,加入WTO后跨國巨頭將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以大產業、大整合為主要特征的“外資購并”將帶來新的經濟活力。而中國的企業資產結構會在與外資的一場場“聯姻”中得到優化調整,原來國有企業國有股一統天下的股權結構也將會被打破,從而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金周刊》記者謝旻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