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杰
針對近期的種種降息猜測,央行行長戴相龍本周一說,央行沒有提出降低人民幣利率的方案。
戴相龍的權威性不容置疑。但是,似乎不宜以此作為人民幣不會降息的判斷依據。戴 相龍只說“沒有”而沒說“不會”提出降息的方案。他用的是過去時,而不是將來時。
有意味的是,在此前一天,也就是上周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說,目前銀行利率下調是有動力與空間的。一方面,經濟減速為利率調整提供了動力,另一方面,物價走低的新形勢也為利率調整提供了一些空間。至于在目前情況下利率動不動,邱曉華說那是央行的事情,“我們不能代替央行發布指示,但我們可以從關注物價的走勢,關注經濟增長的態勢來及時采取措施。”
戴相龍的說法與邱曉華的說法并不矛盾。戴相龍在表明央行“沒有提出降低人民幣利率的方案”的同時,強調人民幣利率要根據中國宏觀經濟調控進行管理。所以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央行正準備提出一套降息方案,并選擇合適的時間推出。
應該承認,此前專家們有關降息與否的爭論本身即已表明了降息的必要性———宏觀經濟已到了需要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的時候,而降息可能成為政策選擇之一。
該否降息爭議的焦點在于降息對經濟增長有多大刺激作用。反對降息者認為降息對刺激消費和投資需求的作用有多大值得懷疑。在此,也許應該換個角度看問題。在擴大內需成為首項政策選擇的情形下,如果說不降息會起負面作用,那么降息所帶來的看上去是極其微小的作用其實也意味著很大的作用。
這當然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方面是出口。
盡管有專家強調,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并不高,而擴大內需也確實成為我們的首項政策選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出口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有所改變。事實上,政府高層近來反復強調,要千方百計擴大出口。
有分析表明,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利差變化使人民幣面臨強大升值壓力,不利于出口。
本周二,美聯儲宣布第11次降息。這個信號進一步表明美國經濟一蹶難振。由于中美間存在巨大的進出口貿易額,美國經濟不振已不利于對美出口,而美元與人民幣之間進一步加大的利差注定要使這種不利局面雪上加霜。
此外,據稱美國經濟不振有利于中國吸引國際資本。確乎如此。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會不會有國際資本利用外幣與人民幣之間逐漸加大的利差,打著投資的幌子明修棧道,卻實際上投機套利暗度陳倉?
新浪閃爍短信,閃亮登場,傳情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