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前擴軍 缺錢缺人 多家中資保險公司對獲準設分支公司喜憂參半
本報記者 魏璇
沒有任何征兆,中國保監會的批文就下來了,其速度之快和慷慨大度甚至讓獲準開店的保險公司都感到意外。
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和華泰財產保險3家保險公司日前突然獲得保監會批準其大規模籌建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的通知。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泰康人壽和華泰保險被允許在省會城市籌建18家分公司,新華人壽則獲得籌建25家分公司的許可。此外,保監會還批準泰康人壽和新華人壽開設超過105個中心支公司,批準華泰增設22個中心支公司。
另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全國9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除中國平安和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外,其它7家都獲得了籌建分支機構的批文。
秘密行動
與下達批文的豪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監會的此番動作是在無聲無息中完成的。它同時還要求獲得許可的保險公司也必須“低調”處理。結果一向重視宣傳工作的三家保險公司一反常態,口風甚嚴,甚至新聞媒體都是在事后幾天才得到一些零碎的消息。
一位保險公司宣傳人員說:“本來我們都把新聞稿準備好了,就等向各媒體發布了。可是上面來了通知,一律不許聲張,所以您問我什么,在沒有上面許可的情況下我都不能回答您。我只能向您證實我們3家公司確實得到批準建立一批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
另一家當事保險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在拒絕向記者透露詳情的同時也說:“你不要追問我了,這件事對公司的確是好消息,但是我們不能太張揚。”
保監會破戒
保監會不愿公開就此事表示什么,但它的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保監會主觀上當然希望中資保險公司能盡快站穩腳跟。只要有利于中資公司發展,并且不會對市場造成明顯負面影響的改革,保監會就采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放手讓大家去做。現有的一些法規和政策本身也在進行修改,等修改完備了,大概黃瓜菜都涼了。但是保監會總不好號召大家做違背規定的事情,哪怕規定是不合理的。所以不要張揚就是了。”
作為全國性的保險公司,在國內所設分公司以及中心支公司的數量反映著該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也就是說,分支機構越多,一般市場份額越大。但是據了解,目前泰康、新華和華泰財產三家保險公司的省級分公司僅分別是11家、10家和8家,大約是本次一次性批準設立分公司數量的一半。顯然,這些全國性公司在國內市場上的空白還很大。
華泰財產保險董事長王梓木就曾表示,華泰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拓展市場,完善在全國的網絡設置。
不過為了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保監會曾發布規定,要求全國性保險公司的保費只有每增加5000萬到1億元人民幣才能得到設立一個分公司的指標。因此一段時間以來,保險公司網絡完善工作進展緩慢,1997到2000年之間基本沒有什么擴張行動。
泰康等三家保險公司開業時間相當,假如按照上述政策規定,此番分別獲準一氣開20家上下分公司就意味著各自已經實現10億到20億元人民幣的保費增長。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三家公司沒有一家的保費增長額達到了這個水平。
保險公司不知所措
保監會如此支持中資保險公司,獲得優惠的保險公司按理應該興奮不已才對,然而據記者私下了解,個別公司的高層對保監會的批文感到無所適從。
一家公司的董事長說,該公司成立時間不長,無論從資金實力還是人才儲備來說都還沒有具備立刻進行如此規模擴張的條件,不少地區只好擬派剛剛畢業一年沒有多少從業經驗的碩士生去負責工作,對此總公司實在心存疑慮。“此外,大規模擴張意味大量資金必須跟進,總公司在如今的年景下到哪里一下找這么多錢投入呢?”
但兩難的是,保險公司還不能不按照保監會批準的數量擴張。
“洋保險”也有情緒。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資保險公司北京辦事處工作人員認為,保監會在中國簽定加入WTO議定書后不久就立刻大舉對內擴張,“實在顯得有些孩子氣”。該人士不客氣地表示,保監會的批文沒有客觀分析自己的現有能力就盲目求大。
他認為,“中國保險公司完全可以在未來的兩年內逐步有計劃擴展自己的網絡,這樣做更穩健,更符合保險公司的發展規律。”
專家說“中國需要對內擴張”
林肯金融集團駐亞太地區首席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保險市場比較落后,不僅是說保險產品少或者投資方式單一,最關鍵的是基礎設施不完備。在中國很多地方甚至根本沒有保險機構,也就是說保險這張大網還沒有全面覆蓋這個國家。“因此我想說,如果比賽時沒有發揮主場優勢,對中國這個本來就不是很有力的選手來說是危險并且令人惋惜的。”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認為,在保險業面臨大門洞開的關鍵時刻,必須大力推進中資公司的對內擴張。
“保險業需要大公司的存在,大公司有利于市場的穩定,有利于保證投保人的利益,因此有關部門應該支持現有公司擴大規模。只要相關人才供給、投資渠道拓展問題得到相應解決,像這樣規模的擴張絕對是有利的。”王說。(完)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