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過得好了,健康就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許多家庭都開始喝上了純凈水。從幾年前開始,純凈水也逐漸走進了吉林省舒蘭市的各個中學、小學,學生們再也用不著喝自來水了。學生們高興,老師和家長也都跟著高興。不過,家長們的高興沒有延續太長時間,因為他們發現,這純凈水來得并不純凈,里頭的關系錯綜復雜,想理都很難理得清。
在吉林省舒蘭市幾乎每個中小學校、每個班的教室里都有這樣的一個桶裝飲用水,這 種飲用水的牌子叫作“芳龍緣”直飲凈水。據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家長介紹:這個牌子的水學生們已經喝了幾年了,起初,只有幾個學校在用,慢慢地各個學校開始普及。學生們對喝這種純凈水普遍反映良好,因為不出教室就可以喝水,對學生們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
然而,孩子們并不知道,商家在他們喝水的背后正打著如何賺錢的算盤。因為,這些水并不是白送的,而是要學生花錢來買的。喝水花錢,學生不知道,但是家長卻很清楚。每到一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學校在收各種費用的同時,每個學生每月加收了平均6元的水費。每學期25元----40元不等,并一次付清。除少數家庭條件十分困難的免繳外,每個學生都要交。當地的老百姓并不富裕,為什么非要花錢喝純凈水呢?從表面上來看,每月6元錢不是很多,可這筆帳一算起來,這個給學生帶來方便的好事,就再也顯不出它的光彩來。我們僅以一個班為例,算了一筆帳,在這里:每個班平均50人,每月水費300元;每月30天,只有22天送水,每天一桶水,每桶水5元錢,一個班每月的水費應是110元錢,也就是有190元錢被多收走。而舒蘭市大約有230個班在使用這種水,每月多收水費43700元左右,一個學期下來,僅四個月就可以多收水費174800元左右。
于是,人們把焦點集中在純凈水的生產廠-----舒蘭市芳龍飲用水公司。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廠,為什么全市那么多學校,這幾年來購買他的純凈水。為了弄清這個事實,記者首先對舒蘭市純凈水市場的銷售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們幾乎沒有人知道有這個牌子的純凈水。市場上也沒賣過。顯然,“芳龍緣”純凈水的銷售是只針對學校的。按照水桶上的地址,我們驅車近一個小時,在一個較偏僻的農村------水曲柳鎮六道村找到了這家水廠。周圍的群眾告訴我們: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生產純凈水的地方。門口連個招牌也沒有,每天天不亮的時候,會有一些大卡車過來。其他的時間,這個大門永遠緊閉,誰叫門也不開。于是,我們來到了舒蘭市工商局。在工商局里我們找到了這個水廠的原始檔案:該廠的前身是長春某一飲用水公司舒蘭市分公司,只負責銷售,沒有生產。1999年1月,在此基礎上,變更為“舒蘭市芳龍飲用水有限責任公司”。既可以生產,也可以銷售。當時負責辦理該公司營業執照的原舒蘭市工商局企業科科長張玉琴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
記者問:“當時你們到他的生產場地去看了沒有?”
張玉琴說:“因為他辦的時候(公司)是屬于教育口算招商引資過來的。”
“教育口招商引資是什么意思?”
“現在我們各個單位都有招商引資任務,招商引資辦的企業。”
據了解,1997年,舒蘭市政府作出的決定:為發展舒蘭市經濟,號召全社會的力量招商、引資,并將此任務攤派到各個企事業單位,具體到每一個科室。舒蘭市教育局也不例外。1998年他們的引資任務是360萬,這個水廠的老板因為戶籍所在地是長春,因此便成了教育局引資進來的企業。注冊資金為53。7萬元。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則是工商部門為吸引外地商人所做的。也就是辦理企業注冊登記時,先發執照,其他手續后補。,那么這個公司是否具備了生產純凈水的條件呢?
張玉琴說:“他當時沒有生產場地。”
記者問:“如果沒有教育的招商引資你們能發他執照嗎?”
“當時如果要是沒有教育招商引資,那肯定就不能發。”
因為是招商引資項目,所以變成先上車,后買票,工廠還沒有,卻先破格領了營業執照。接下來的荒唐事也就不足為奇了。在舒蘭市芳龍飲用水公司經營范圍一欄我們看到,他們除了生產銷售純凈水外,還經營摩托車修理和飼養豬狗牛羊。而在1999年和2000年企業年審時,他們的經營情況竟注明沒營業。
既然是招商引資的項目,為什么要寫上沒營業呢?為了弄清這一事實,記者來到了舒蘭市國家稅務局。結果是該企業竟沒有建立財務帳,營業銷售情況是什么樣,稅務局也不知道。在我們的再三要求下,舒蘭市國稅局出具了這樣一份調查報告:芳龍飲用水公司每月應補繳稅款為997.55元,每年補交增值稅8977.55元。
同時國稅局負責人表示,該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前他們沒了解過,究竟該納多少稅也沒統計過,這次是因為記者要了解該公司的納稅情況催得緊,才開始調查的,也不一定準確。
記者問:“有多少學校在喝這種水?”
舒蘭市國稅局副局長唐慈說:“是6個,按照最先查的,現在我們就查了3個,還有3個沒有查完。”
“一共就6所學校嗎?”
“就6所學校在喝他的水。”
“這6所學校你們是根據什么得來的?”
“根據那些送水的,我們問他都往哪里送,他們說我就給這6個學校送。”
“每天銷售是150桶嗎?”
“我們調查是,說實話這個調查比上次的調查還強一點呢。”
“他這個企業有沒有財務帳呢?”
“沒有,都沒有帳就這些桶,都沒有帳。”
“那你們平時稅務是怎么監管的呢?”
“現在就是說,是我們現在成立了專案組嗎,對他的這個戶不是正在調查嗎,這次我們局一把手就說了正好借中央電視臺記者來,借著這個機會咱們一查到底。”
采訪中記者曾做了這樣一個情況了解,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無論是教育局領導還是工商、稅務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家長還是市民,竟沒有一人去過這個純凈水廠,他們的了解只局限于水桶上的商標,而水廠在他們心中如同海市蜃樓那樣美好。有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我想象肯定是挺精致的唄,因為那是(生產)純凈水的呀。”
在各方的努力下,記者再次來到水曲柳鎮六道村,終于推開了芳龍純凈水公司的大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兩名工人正在灌裝純凈水。這就是他們的生產車間。屋外有一口井,地下水通過塑料管被引進室內,儲存在一個池子里,然后通過一臺機器過濾、消毒,直接灌到水桶里。周圍的墻是用白布蓋著的,我們掀開白布,黑乎乎的墻露了出來。
記者問:“這一天生產能力能有多少?”
舒蘭市芳龍飲用水公司總經理辛哲龍說:“現在的生產能力也就是100多桶左右。”
“你給幾個學校送水?”
“是11個學校。”
“這11個學校總共一天得需要多少桶水?”
“一天得達到200多桶水。”
而按照有關規定,純凈水的生產車間有嚴格的標準。其中幾項硬指標必須達到。1、房間必須密封,必須有紫外線燈;2、工人們有專用的消毒池洗手、烘干;3、進入水桶的空氣必須經過過濾。老板的話,顯然是自相矛盾。這里每天生產100多桶水,但卻要送出200多桶,工人們禮拜天還要休息,每天多出的100多桶水究竟是從哪里生產出來的,我們不得而知。
舒蘭市教育局副局長金明淑對記者說:“我們教育局必須抓教學呀,不可能去搞什么招商引資辦廠子。”記者問:“有那么多的學校,有那么多的學生在飲用芳龍緣的水,你們對這個廠了解嗎,有沒有到這個廠實地去考察過?”金明淑說:“我們沒考察進這個水,是校長、學校的行為。”芳龍緣的水進入學校,這是學校的行為,是學校和商家的行為,跟教委沒有關系。
這位教育局負責人的話當即引起校方的反駁。
有老師說:“不是我們愿意喝這個水,以前也喝了自來水不是也一樣嗎。”、“一開始教委要求各個學校要飲用水,這個方面如果需要的話盡量用芳龍緣,會上有這么說過。”教委曾經開過這樣一個會議,在會上說芳龍公司是教委引進的廠,要求他們來買這個水。
教育局副局長金明淑告訴記者:“這個芳龍緣確實頂了我們教育局的招商引資任務,他們是掛了我們教育局的名辦了這個廠,在會上介紹過這個情況。”記者問:“那你們雙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關系呢?”金明淑說:“他們利用掛我們招商引資的名減稅,我們完成任務。”
據了解,舒蘭市的經濟并不景氣,當地衛生防疫部門負責人介紹,每年國家規定的中小學生必打的預防針,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家庭困難都交不起錢,衛生防疫部門不得不自己投入大量資金來解決。而在純凈水問題上,舒蘭市共有11所中小學校,230左右個班級,一萬名左右的學生在喝芳龍純凈水。每名學生每年的水費平均60元。全年學生上交的水費高達六十萬元左右。而一桶純凈水只需5元錢,一年下來,實際的水費僅需要二十三萬元左右。剩余的近四十萬元便落入個人的腰包。而這個所謂的招商引資,實際上只是完成了教育局的一項任務,像一個花瓶沒有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一點點好處,相反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不管招引來的是什么,就已經有些讓人匪夷所思了。而如果打著招商引資的旗號,眼睛卻盯著學生的錢包,讓學生來給他們的招商引資買單,甚至不管學生得到的是什么,這就不僅可惡,而且可恨。
經濟半小時記者/王亞丹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