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黃金交易所11月28日開始模擬運行。屠知力攝
(本報駐上海特派記者 高淵)11月28日,中外金融機構云集的上海外灘又添了一張新面孔--上海黃金交易所。盡管只是模擬運轉,而不是原先所說的正式開業,但還是吸引了海內外千萬雙關注的目光。
目前還不讓個人“炒金”
前幾天,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張祖德先生抽空跑了趟銀行,提出了10萬元現金。一條剛看到的信息,讓他實在有點坐不住了。消息說,上海黃金交易所掛牌成立,意味著個人炒賣黃金即將開禁。
“你看看,最近這段時間股市一直低迷,人民幣利率這么低了還要降,儲蓄一點也不劃算。再加上國際匯率波動又比較大,到底存美金還是人民幣誰都說不清。所以,我們都盼望有一個新的投資渠道,能起到儲金保值、規避風險的作用”,張先生說。
然而,黃金交易所模擬運行的那一天,張先生卻失望了。因為央行正式否認曾向外界發布過任何關于“個人可以買賣黃金”的消息。有關人士表示:“黃金市場開放初期,跟個人投資黃金沒關系。”
對于急切等待一個新的個人投資渠道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盆“冷水”。但在許多專業人士看來,黃金交易所的開始運轉,意味著長期封閉的黃金市場正在大步走向開放。既然企業可以入市交易,那么離個人“炒金時代”還會遠嗎?
黃金的“統購統銷”已被打破
由央行“統購統銷”的黃金流通體制,在我國已經實行了50多年。對于這種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業內人士看得非常清楚。一家黃金飾品企業的老總指出,“統購統銷”與市場經濟有相當大的距離,常常導致用金企業在急需時有錢買不到貨,在不需要黃金時有時卻有黃金用量配額。
更嚴重的是,這種體制還容易誘發走私。因為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每天每時都在變動,而過去央行卻實行黃金價格在一定時間內固定的做法,所以在國內黃金收購價高于國際價格時,眾多渠道的走私黃金涌入中國內地;反之,國內黃金則通過各種渠道流到境外。此外,“統購統銷”下,黃金失去了其作為投資工具的自身價值,令大眾缺失了一種較好的投資工具。
今年以來,一連串的信息表明,我國黃金市場正在大步放開。6月11日起,中央銀行啟動黃金價格周報價制度;8月1日,國家計委宣布我國黃金取消央行定價,實行市場調節價。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明確表示,黃金交易所將與貨幣市場、證券市場和外匯市場一起組成我國金融市場體系。
有關方面已經在做放開個人黃金買賣的硬件準備
“個人炒金目前不會實現”,在黃金交易所里,有關人員一再強調這個信息。從長期看,作為交易所的金融類會員,商業銀行可以代理個人的買賣業務,但這需要商業銀行的準備和中央銀行的審批等一系列過程,尚需假以時日。從目前來看,明顯感到商機來臨的是各家商業銀行和產金、用金的企業會員。
實質上,有關方面正在為迎接“個人炒金時代”做著各項籌備。已經被指定為黃金交易所的黃金交易清算、實物托管的中國工商銀行的有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私人能否參與買賣,估計要根據交易所的發展程度,然后由國家制定有關政策,商業銀行才能跟進。“我們現在是在為個人黃金買賣、黃金交易和租賃、黃金項目融資、黃金收購等‘一攬子’服務做硬件上的準備,比如說個人投資者可以在銀行開立專門的黃金賬戶,通過在存折上標明借記和貸記的數量,進行黃金的現買現賣、全額交割。”
可預見的是,黃金市場完全放開的那天已為時不遠了。到那時,張祖德先生的10萬元錢就不必再存回銀行,可以到黃金市場上放手一搏了。
《環球時報》(2001年12月04日第十三版)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