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了,有些問題我們還不熟悉。比如,網上域名是否與商標一樣受保護?企業的英文名稱究竟有多重要?要打知識產權官司,律師們準備好了嗎?
新聞背景:前不久,從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傳來消息,中國化工網與澳大利亞ORICA公司之間的域名爭議有了仲裁結果:因澳方公司最后撤訴,“CHEMNET.COM”(化工網)域名正式歸屬于中國杭州中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圍繞這一價值千萬美
元、前后輾轉6個國家的域名而展開的跨國知識產權爭端,至此告終。
一家中小型企業積極應對國外大企業的侵權指控并獲勝———該案例經媒體披露后,被一些業內人士稱作中國入世后“跨國知識產權糾紛第一案”,也引發了他們及法律界人士更多的思考。
主持人本報 記者江南
參與者
浙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永明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處長章一超
中國化工網董事長、總經理孫德良
域名是商標———原來爭議的問題,現在已成大勢所趨的公論
孫德良:回望一個多月的應訴歷程,我們這些親歷者都有滿腹感慨。對企業來說,在域名保護這一全新領域,有許多問題需引起重視。在日益增加的國際經貿交往中,中國企業,尤其是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如何適應世界經濟種種“游戲規則”,并通過合乎規則的途徑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成為我國入世后一個亟待破解的課題。
李永明:近年來,跨國域名糾紛越來越多。知識產權保護是新事物,而域名保護更是“新中之新”。目前,我國域名保護方面的相關法規尚不完備,而世界各國的相關法規也還在逐步完善之中。專業領域內曾有不同看法,一種認為域名只是網絡上的一個地址,或者說是一個“門牌號碼”,不能等同于商標;另一種看法則肯定它具有商標性質。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有人認為網上資源就應體現自由共享,但也有人反駁說:如果不保護知識產權,則又會破壞對知識財富創造者的激勵機制。
11月14日北京市中級法院的一項判決,使肯德基、寶潔等11家跨國企業拿回了被惡意搶注的知名商標域名,這是我國首次集中對域名糾紛案件作出判決。相信通過這一事件,人們對商標的域名化使用問題,能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反過來,域名的商標化問題往往被忽視。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注冊有國際頂級域名幾百萬個,而持有相應域名商標權的只是少數。如果你的域名被他人搶注為商標,你能否受到法律保護,就很難說了。因為從目前的法律來看,商標保護的層面要高于域名保護。
孫德良:在此次“化工網”域名糾紛中,幸虧我們中化網公司已經注冊了“CHEMNET”商標,否則,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界定的惡意注冊使用域名概念,那些注冊了域名而沒有相應商標的企業,都有可能被判定為“惡意”。這一點應該特別引起我國網站和企業的警覺。否則,任何一家境外企業都可能憑借其相關的商標權對域名持有者進行指控,輕則提交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重則進行跨國司法訴訟,而且往往是無商標權一方敗訴。這樣下去,中國企業注冊的國際頂級域名就有白白流失的危險。
企業沒有經核準的英文名稱,打國際官司會處在下風;外國人無法在網上用英文查到你,做起生意來就難有信任感
主持人:在國際上注冊域名時須提供企業英文名稱,而中化網公司因為沒有經工商部門登記確認的英文名稱,在此次“化工網”域名糾紛中面臨困境,被澳方認為是“子虛烏有”的空頭公司。這是否和我國對企業名稱管理規定有關?
章一超:按照1999年底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修訂公布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無論是外資還是中資企業,都不再需要將外文名稱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如果企業需要使用外文名稱,可依據文字翻譯原則自行翻譯使用,企業名稱登記表格中也去掉了外文名稱一欄。
中化網公司因使用英文名稱產生問題,我們也是第一次遇到。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我們為中化網公司出具了證明,表達兩層意思:一是它確實一直在經營活動中使用該英文名稱;二是按照中國有關法規,這一英文名稱無需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
看來,隨著企業對外貿易和國際交往的頻繁,特別是中國入世之后,企業需要使用外文名稱的機會日益增加。是否應在企業名稱登記注冊時加上外文名稱一項?作為地方工商管理機關,我們只能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有關規定辦理。按目前的規定,企業使用外文名稱必須名副其實,音譯或意譯的外文名稱要符合經營業務范圍。
李永明:中資企業沒有登記在冊的英文名稱,確實是有關法規存在的一個問題。因此而碰到難題的,不止中化網公司一家。沒有英文名稱,不光是打跨國官司時會遇到問題,在平時的國際商貿往來中也會帶來麻煩。外國企業在中國工商部門資料庫中無法用英文檢索到你的企業,怎么和你做生意,怎么敢信任你?沒有一個合法、有效的英文名稱,我國企業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將面臨種種困難。看來,入世之后,有關法規應該根據國際商務的特殊性作出相應調整,賦予企業英文名稱以合法地位。
面對幾百頁、全英文的法律文書,求助律師事務所卻找不到合適的人士。這說明,專業人才太缺乏了
孫德良:此次跨國域名糾紛,中化網公司是自己組織人員完成應訴的。當時,接到澳方寄來的長達幾百頁、全英文的法律文書,我們曾求助專業法律人士,找過杭州、上海等地多家律師事務所,卻找不到熟悉相關法律程序和條文、又能夠用英語完成應訴的專業人士。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畢竟能力有限,應該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提供專業咨詢和服務。
李永明:此次跨國域名糾紛,折射出我國律師行業在專業素質、知識結構方面的欠缺。入世后,法律服務也將受到沖擊和挑戰。一方面,新的涉外法律問題會越來越多,涉及反傾銷、知識產權保護等新領域的案件數量會增加,種類也會增多。另一方面,法律服務市場逐步開放,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允許部分國外律師事務所和中介機構進入,今后國外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將對我們的法律工作者形成沖擊。同樣的,新形勢對高等學校法學教育也提出了新課題。以往,我國大學法律系培養法學人才偏重理論,今后應當以培養實踐能力強的法律工作者為目標,對整個課程設置、安排都要相應調整。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2001年12月06日第三版)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訂實用短信,獲贈超大VIP郵箱、個人主頁、網上相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