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宣讀APEC《領導人宣言》
北京申奧成功、APEC會議在上海的圓滿舉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大事使得世界矚目中國,更加為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喝彩......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孫杰 趙承)
時光的巨手正將新世紀的第一頁翻過。
2001年,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復雜莫測。美國、日本和歐盟三大經濟體經濟步伐更加放緩,世界經濟發展遭遇到近20年來前所未有的困難。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億萬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邁著堅定的步伐,克服種種困難,用辛勤的汗水書寫了“十五”計劃藍圖的良好開局,經濟建設又取得令人矚目的新成就: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有望比上年增長7.3%左右,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完全能夠達到。
北京申奧成功、APEC會議在上海的圓滿舉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大事使得世界矚目中國,更加為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喝彩。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我國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經濟運行出現較快增長的態勢,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
宏觀經濟運行:快增長高效益低通脹
增長快,效益高,低通脹——這是中國經濟列車在2001年運行中表現出的鮮明特點。
人們注意到,今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平穩且增長較快,與世界經濟明顯放緩形成鮮明對照。世界銀行最近發表的有關報告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僅為1.3%,大大低于去年的3.8%。
2001年以來,我國第一個季度的GDP增長率為8.1%,上半年為7.9%,前三個季度為7.6%,全年預測為7.3%。與去年相比,今年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將不超過一個百分點。
經濟的穩定增長首先反映到工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上。
農業生產在結構調整中發展,在發展中調整,出現了可喜的勢頭。前三季度,由于受糧食播種面積調減和嚴重干旱的雙重影響,我國夏糧和早稻產量比上年減產85億公斤。但主要經濟作物和畜牧水產品大部分增產,優質專用小麥擴大130多萬公頃,優質稻和“雙低”油菜面積擴大較多。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作用下,我國主要農產品生產正表現出區域集中的態勢:小麥主產區向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河流域集中;油料作物生產形成了長江流域油菜、黃淮海地區花生、東北地區大豆的生產布局;棉花生產逐步形成了新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三大產區。
工業生產高唱結構調整的主旋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前三季度完成增加值1959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部分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產量高速增長。
當虧損和裁員困擾著世界信息產業時,我國信息產業卻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成為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我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206億戶,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移動通信大國。我國上網人數已經達到2600萬人,遠遠高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亞太地區的信息產業基地也正在從東京、漢城等地延伸并轉移到我國的北京、天津、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地。
傳統工業行業在結構調整中也有較好表現。今年以來,關停“五小”等措施的實施,使得一些重點行業和國有重點企業運行環境得到有力改善。今年,生產經營一向比較困難的煤炭行業扭虧已成為定局,全行業產銷兩旺,出口猛增。據預測,全年煤炭出口有望突破8000萬噸,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煤炭全行業今年整體扭虧,標志著我國所有的傳統產業都實現了扭虧。
從白山黑水到珠江三角洲,從上海浦東到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地帶,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也呈現可圈可點的諸多“亮點”。
沿海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仍然是今年地區經濟增長的“亮點”。盡管受到世界經濟減緩的影響,經濟總量全國第一的廣東省出口成績不佳,但在前三季度,廣東省的經濟繼續保持百分之九點六的增長佳績,全年經濟增長可望達到9.5%。
浙江省的各項經濟指標則全線上揚。工業經濟呈現效益增幅大于銷售增幅,銷售增幅大于生產增幅的良好運行格局。外貿出口也全線飄紅。1至8月份,外貿出口激增21.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3.9個百分點,增幅高居全國主要出口省市之首。
在西部大開發的各個省份,一個個重點工程相繼開工。青藏鐵路開工后,筑路大軍在“世界屋脊”上加緊施工;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正在變為現實;退耕還林還草取得重大進展……
西部地區的投資增長和經濟增長創下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今年前三季度,西部12個省(市、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079.9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7%,高出全國1.1個百分點。
中部地區農業大省結構調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今年全國優質小麥的播種面積大幅度增加,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由于糧食價格上漲,優質農產品增多,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今年前三季度,河南農民現金收入增長9.1%。糧食、棉花、煙葉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回升,使得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狀況也明顯改觀。從11個糧食主產省來看,前三季度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增長幅度比全國平均水平增長速度要高0.6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列車在快速前行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全國工業企業前三季度實現利潤總額3260億元,增長12.6%,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8.4%。據國家稅務總局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可比上年增收2000億元以上,增長16%左右。其中增值稅、消費稅、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海關代征增值稅和消費稅等都增長較多。
統計顯示,我國市場物價基本穩定,1至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0.9%,而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至8月同比下降1%。通脹不會成為當前宏觀經濟的主要問題。
今年10月18日,我國外匯儲備突破2000億美元。我國保持較為充足的外匯儲備,有利于增強我國的信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在“十五”計劃的起步之年,我國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國民經濟建設以良好的開局,為來年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三動力:出口增幅下滑投資急劇攀升消費穩定增長
出口、投資和消費通常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有“三駕馬車”之稱。2001年,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這三大動力表現為出口前高后低,投資急劇攀升,消費穩步增長。
廣交會,歷來是中國外貿出口的“晴雨表”。今年春季的廣交會客商云集,成績斐然。但是10月舉行的“廣交會”就明顯沒春季廣交會熱鬧了:到會客商的人數減少了近一成,美國客商人數減少了25%,中東地區客商人數驟減一半以上;出口成交下降了15.4%,其中對美國的成交比上屆下降22%,對海灣8國的成交下降55%。今年兩屆廣交會的變化,直接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減緩尤其是“9.11”事件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影響。
如果將今年我國的出口增速繪成一條曲線,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季度后我國出口增速由高走低,呈下滑之勢。統計顯示,出口一季度同比增長14.7%,上半年降為8.8%,7、8月同比分別增長6.6%和0.9%,預計全年增長4%左右。
人們記得,去年我國出口出現超常增長,達到27.8%。因此,今年的出口是在去年基數很高的基礎上起步的。今年出口增速逐季下降其中有正常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美國經濟減速,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美國的經濟規模和進出口貿易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美國經濟發展的減緩,必然影響世界經濟發展速度,導致國際市場需求進一步萎縮。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40%以上。外貿出口的下降,不但影響著我國的經濟增長,而且對于就業、稅收等也產生不利的影響。
從年中開始,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擴大出口的措施,延緩了出口下滑的速度,所以,今年出口能保持4%左右的增長是十分不易的。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龐大的內需仍然是我國發展經濟的最大優勢。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投資和消費對今年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今年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最快的年份之一。據統計,今年1至10月,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單位完成投資184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4%。據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比去年高近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投資和西部地區投資增幅快,前10個月分別達到31.2%,22.8%。
增長的中國經濟吸引著外資大量涌入。今年1至10月,全國新批外商企業20549個,比上年增長17.47%,實際利用外資372.53億美元,同比增長18.63%。這相當于今年平均每天都有1億多美元的境外直接投資投入我國。一項調查表明,設在香港的30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代表處中有近一半公司計劃增加它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最近,電腦制造商戴爾公司決定把其設在東南亞的生產廠搬到中國。摩托羅拉關閉了在歐美的工廠,但增加了在中國的投資。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今后5年內將在華投資1.5億美元,增建6個廠。
國內外一些專家認為,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我國政治穩定、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中國巨大市場的潛力對外國及港澳臺地區的投資者吸引力越來越強,加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北京申奧成功等因素,使得外資對我國的經濟預期普遍看好。近年來,我國修訂了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取消了對外商投資的一些限制性措施,頒布了鼓勵外商投資我國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促進了外商投資的增長。
進入新世紀,我國人民生活整體達到小康水平,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出現重大變化。汽車、住房等十萬元級以上的商品正成為今年消費市場的熱點。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銷售累計完成195.72萬輛,同比增長16.68%。其中,轎車生產9月份增長達兩成以上。在轎車價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個人購車比例不斷提高。今年以來,由于住房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住房信貸的改善,加上入世和市場趨活等因素的促進,商品房銷售在前三季度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商品房的銷售增幅在30%以上。旅游、教育的消費也在不斷升溫。據統計,1至9月我國入境旅游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5.78%。全國旅游外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9.28%。“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實現旅游收入24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
在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基數較高的基礎上,今年前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依然增長10.1%。據分析,今年我國消費需求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與去年大體持平。
宏觀經濟決策:預見性科學性有效性
今年以來,由于世界三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同步減速,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程度將甚于亞洲金融危機。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拖累。因而,在這一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能保持7%以上的增長速度,實屬不易。
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減緩的情況下仍然保持快速增長,說明了我國宏觀經濟決策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
去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明確指出,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決策,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今年2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要求全黨同志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認清形勢,把握大局,齊心協力,真抓實干,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十五”計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今年3月召開的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對國際經濟增速減緩和國內需求不足等我國經濟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都做了有預見性的分析和判斷,并做出了相應的安排。
我國今年經濟發展的良好表現再次證明了實施擴大內需政策的正確性和及時性。
從1998年開始,我國連續四年實施以擴大內需為主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00年年中我國經濟開始出現轉機,當年GDP增長率恢復到8%,扭轉了持續數年的經濟下滑的趨勢,不僅幫助中國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并且極大地增強了發展后勁。
在過去幾年實踐的基礎上,今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繼續增發1500億元國債,重點投向基礎設施、西部大開發、技術改造和一些續建的國債項目。今年預算安排的國債投資1500億元,加上去年有500億元國債資金結轉到今年使用,使可利用的國債資金達到2000億元,高于前3年平均每年1200億元的規模。其中用于西部開發項目的500億元國債資金,上半年只安排200億元,還有300億元可在下半年投入。
面對經濟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今年以來,貨幣政策繼續貫徹擴大內需為主的方針,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供應量的適度增長。
把增加投資和擴大消費結合起來。今年,繼續把擴大消費作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大了擴大消費的政策力度。一是先后于4月和10月兩次提高機關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水平。二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都大幅度增加了社會保障支出,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總體上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落實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為農民增加收入和開拓農村市場創造了條件。鑒于今年受災情況比較嚴重,國家減免了災區農村的有關農業稅費。四是通過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鼓勵發展住房信貸,降低汽車購置稅,取消移動電話初裝費等措施,完善消費政策,促進了旅游、住房、汽車、電信等消費增長。
強調千方百計擴大出口。針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趨緩,國外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堅持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采取鼓勵出口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落實和穩定了包括出口退稅在內的各項措施,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快出口商品結構調整,提高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增強了出口國際競爭力。繼續深化外貿體制和外貿企業改革,賦予更多的生產企業進出口經營權,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堅決深入地開展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的專項斗爭和打擊走私、逃套匯的斗爭,對改善外貿環境,發揮了良好作用。
不畏浮云遮望眼,擊浪滄海揚風帆。今后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我國是一個有近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經濟建設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但是,我國有廣闊的國內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穩定的社會環境。只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沉著應對,趨利避害,就一定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乘勢前進,保持經濟快速穩定增長。(完)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