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24日電(記者熊金超 俞 儉) “以重慶為橋頭堡,把西部資源豐富、市場廣闊的優勢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資金、技術、人才及管理優勢結合起來,同打‘長江牌’,共唱‘西部戲’,形成帶動全流域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優勢。”——在中國成功加入WTO之際,長江沿岸26個中心城市和武漢經濟協作區28個城市市長與部分西部城市市長聚首武漢,召開《長江沿岸城市與西部城市市長座談會》,就如何組成新的“長江艦隊”,因應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挑戰,“扎堆”開發流域經濟形成共識。
目前,已在武漢出臺的《長江沿岸城市聯合參與服務西部大開發,形成長江經濟帶新的發展優勢的框架意見》明確提出,長江江沿岸城市將實施產業結構、科教創新、服務業、市場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6大聯合;通過聯合,形成一批跨地區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通過共同組建高新技術產業帶、創業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實現共享的人才與科教資源市場。
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加快,基礎工業、機電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實力增強,連接國內、國外市場的功能也不斷加強,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漸重要。
1999年,長江經濟帶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9844億元,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4.2%。沿江的港口、鐵路、公路、跨江大橋建設,長江航道和入海口的整治,以及光纜干線、信息港的建設,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形成了溝通中國東、中、西三大地帶、溝通海陸,輻射廣大內陸腹地的交通通信網絡。目前沿江地區已興辦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個、保稅區3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6個。
帶著中國城成功加入WTO的喜悅,來自長江沿岸和西部地區的一些政要與國內著名經濟學家一道,以嶄新的目光重新審視生養他們的這條世界第三大河,表示入世后機遇是潛在的,挑戰是現實的,長江流域經濟必須“扎堆放排”才能成為中國第四個“快速增長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地處長江中游,一頭挑著上海,一頭挑著重慶的華中特大中心城市武漢,就積極謀求在華中區域和長江流域的經濟大協作,發起并參與成立了中國最大的流域經合組織——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同時成立了華中28個城市參加的經濟共同體——武漢經濟協作區。每年召開市長峰會,對區(流)域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經濟合作、生產要素調配進行磋商。
如今,這兩個經合組織不僅成為武漢經濟快速發展的驅動輪,還是長江經濟帶新一輪起飛的巨大兩翼,同時也是這一區域、流域迎接WTO挑戰的護衛艦。14年來,武漢經濟協作區內協作項目達8萬多個,資金總額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而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協調會的作用,更難于用直觀數字指標顯示。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新世紀第一個金秋,就在中國經濟以全球增長最快的飛輪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今天,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繼沿海發達地區之后,中國發展最快的新的經濟增長極。長江子民雖感受到國際經濟驚濤拍岸,但對駕馭長江經濟卻充滿信心,有了更加完備的對策——
依托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特大中心城市,發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市政服務等行業,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益;聯合開發長江黃金旅游線,豐富旅游產品,沿長江形成一線貫通、東西突破的旅游格局;聯手建設沿江鐵路、以滬蓉高速公路為主體的沿江公路、以疏浚長江航道、沿岸現代化偽裝箱碼頭和客運旅游化的長江水運通道,形成區域綜合運輸體系,以及聯合建設長江沿岸城市水質保護和城市酸雨控制工程體系,聯合建設長江中上游以水土保護為中心的生態環境體系等。
為實現共同參與服務西部大開發的目的,這次座談會還提出了一系列新主措。如以企業為主體,以橫穿東西的能源、交通項目為重點,共同組織實施一批開發項目,進一步加強西部開發項目政策、項目、情勢等方面信息的傳遞交流,舉行面向西部地區、有眾多城市聯手的大型商品展銷、經貿洽談活動等。
有學者指出,“長江錨鏈是拉動中國東、西部經濟協調發展的鋼繩,綱舉則目(相關各市)張”,在迎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機遇與挑戰中,長江沿岸城市經濟的聯強,其“蛋糕”不是被劃小了,而是將在強勢中膨脹。(完)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