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5年的談判,“從黑發談到白發,中國就要跨過WTO的門檻!痹谶@一重要時刻,由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與新浪網、《成都商報》、《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中華工商時報》、《財富中國》等中外7家媒體聯合主辦的“中國入世網上峰會”于11月12日至15日舉行。
十一月十四號,在新浪網的北京總部,丁家祧先生應特邀參加了“中國入世網上峰
會”。
丁家祧先生背景:中國WTO研究會學術顧問。
丁家祧教授現為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WTORI)學術顧問。80年代初,丁教授參與創辦了《經濟管理》雜志,直接參與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國企改革工作并撰寫了多本著作及論文。近年來,丁教授對世界經濟以及世貿組織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以下是丁家祧先生的精彩觀點:
市場開放以后,企業是主體,是本位
我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一直參與我們的改革開放工作,現在的入世問題我也是研究了十多年了。對入世問題我覺得很重視,意義也很重大。我過去研究工業經濟,對內地企業的改革,尤其國有企業的改革比較清楚。我認為只有入世以后才能推動我們我們的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我是研究國外經濟的,在工業經濟社會研究所工作。主要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現在研究世貿組織的工作也有十多年了。
WTO我過去一直說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一直搞改革,是改革我們計劃經濟的體制,我們黨搞計劃經濟那么多年,進入WTO以后,我們主要搞市場經濟,這是我們最大的變化。我認為WTO的規則或者是職能,我把它概括為五個方面。
第一,就是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就是不要搞歧視待遇,要一視同仁,那么就要公平競爭。市場經濟要有競爭,但是要公平競爭。
第二,公開透明,統一實施。政策要公開、透明,要統一實施。
第三,市場開放,企業本位。世貿組織要是要市場開放,在這個市場上企業是主體。我在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就主張企業本位,當時著名的經濟學家蔣義偉,他已經過世了,他就主張企業本位論,倡導了很多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一直主張改革,所以他主張企業是本位,F在目前,我對于官本位是不贊成的。市場開放以后,企業是主體,是本位。
第四,減少干預,市場是主體。入世以后,政府轉變職能,轉變職能就是不要干預企業的經營活動。減少干預,市場是主體,入世以后開放市場,市場是主體,不要干預。將來的政府,對企業是要當一個博士生的導師,指導一下就行了,不要當幼兒園的阿姨,什么都管。
第五,WTO的規則就是靈活例外,合理保障。WTO現在144個國家,發展水平、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都不一樣,所以允許一些例外、靈活的原則。但是又有的保障措施,這個保障措施也不是無原則的保障,而是合理的保障。
所以我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無論說職能也罷,原則也罷,概括起來就是這五個方面,40個字。這40個字,就是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統一實施、開放市場、企業主體、企業本位、減少干預、市場主體、靈活例外、合理保障。
入世肯定要促進政企分開
現在很多的同志都關心WTO的規則,我可以告訴諸位,最近我主編了一本書,稿子昨天交到紅旗出版社出版,書的名字是《WTO主要規則簡明讀本》,字數不多,不到20萬字,由紅旗出版社進行出版,大概在三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出版了。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主辦的,顧問是由李融融,國家經貿委主任,還有一個佟志廣,是全國人大常委,現在是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的會長,我來主編,這是一個信息。
第二,大家關心的我們的承諾議定書,這個最近全部由國家來公布。
另外,關于中國的改革和入世的關系問題,我自己應該說有深刻的體會,因為我們的國家,過去是搞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已經搞了半個世紀了,現在入世以后是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是有本質的區別的。計劃經濟,人的主觀性,主觀意識很重,主觀的東西很多,違背客觀規律。市場經濟,是按經濟規律辦事。所以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國家的國營經濟,國營經濟改革20年了,雖說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這是事實,國營企業最主要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為什么呢?因為它還沒有脫開計劃經濟的框框。現在國營經濟提出來產權清晰、職責分明、政企分開、科學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個提法是對的,方向也是對的,但是目前還沒有完全做到。
現在產權清晰,目前國營企業在產權問題上還沒有完全做到,還沒有完全解決。我就強調國營企業是全民所有制的經濟,就是中國12億人都有,全面經濟嘛,十幾億人都有這個經濟,實際上誰也不管這個經濟,所以產權是不清晰的。但是目前來看,也沒有完全做到,也沒有完全搞好產權清晰。
還有一個政企分開,當然,目前在國有企業當中,有些地方還沒有做到,現在我們國家成立一個國營企業大型企業工會,來管全國的大中型企業,大中型企業的領導人由國家任命,就是滿足上級的要求。上級對我不好的話,我這個董事長、經理就當不下去了。所以經營是放在第二位的,所以在政企沒有分開,產權沒有清晰。所以職責就分明不了,也科學管理不了。所以今后的國營企業,這16個字,主要是產權清晰、政企分開。能做到這樣八個字,其他的八個字也就好做到了。這是說國營經濟的方向。
入世以后,肯定要促進政企分開。入世以后建立股份制經濟,發展股份制經濟。股份制經濟就促進政企分開,過去一個企業屬于一個部委,一個部委自己管。國營制企業以后,這一個企業由五家、六家股份,這五六家股份分不同的部門、部委,一個部委是管不了的,這樣有利于政企分開。
入世后必須推進制度改革與制度前進
入世對我們的體制肯定有一個很大的推進,現在國際的競爭,有人說是人才的競爭也對,有人說是高科技的競爭也對。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我認為是制度的競爭,有好的制度,什么都可以做到。制度不好,很多東西做不到,這個也不是我說的,鄧小平文選當中關于我們國家制度的改革論述得很多,我覺得好多人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引起,對鄧小平理論研究的當中還沒有引起更高度的重視。所以說我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制度的競爭。
入世以后,對我們國內的制度當然要起個變化。從理論上來說,我們過去是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的經濟基礎上,建立上層建筑,就是制度,它是維護計劃經濟體制的,F在,我們搞市場經濟了,當然,我們必須要求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就是我們的方針政策、制度,這是從理論上很清楚的。很簡單的道理,這是最根本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計劃經濟的基礎基礎造成上層建筑是計劃經濟,現在是市場經濟了,當然我們要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的一些上層建筑——國家制度。這是第一點。
再一方面,從現實生活來看,改革開放20年,我們國內的經濟基礎也發生了變化,從人來說,無論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公務員,他們都有很大的變化。他的經濟生活、職業狀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都在起變化。所以說我們在社會上的經濟結構、所有制結構都在起變化,F實的經濟結構、經濟基礎起變化,也必然要求我們國家的制度、上層建筑起變化,這是從事實來講的,現實的生活要改變。剛才說的是理論看的,這是現實生活中看的。
再一方面,入世以后。入世以后世界貿易組織那么多協議、那么多協定,20多個,這些協議和協定都是來規范政府行為的,要求政府職能的轉變。其中,對企業有多少呢?反傾銷協議當中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當中有兩條是對企業來說的,其余全部是對政府的,是規范政府的,是界定政府行為的,對企業是間接的關系,沒有直接的關系。這樣的話,入世以后,必須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去辦,這樣的話,我們國內的政策制度都要起變化,當然,要起變化就必然起變化了。所以說,入世問題,要說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過去我們一說入世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一說就是企業問題。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在兩年以前就說,入世首先沖擊的是政府,首先是政府入世,大家說機遇和挑戰這個詞,用也可以,我覺得也不是很正確,什么叫機遇?什么叫挑戰?我覺得如果用這個詞,入世要說機遇,對企業是機遇,主要是機遇,當然也有挑戰。對政府來說,主要是挑戰,當然也有機遇。
但是,機遇和挑戰的關系怎么看待呢?機遇抓不住的話就變成挑戰了,挑戰,積極的去爭取,挑戰就會變成機遇。應該辯證的來看待,不要說機遇就是機遇,挑戰就是挑戰,那是計劃經濟的思想,靜態的思想去看問題。我們要動態的、辯證的看問題。所以說,反過來說,入世問題首先是對政府,從協議、協定當中,主要條文是對政府。所以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規范政府行為。這樣的話,政府的制度必然要變化和改革,從理論、從現實生活上,入世以后必須推進制度的改革,制度的前進。
計劃經濟強調的是集體,象我們過去的年代什么都強調集體。計劃經濟強調集體,最后反映出來的就是壟斷,壟斷就沒有競爭,沒有積極性。上級怎么說我就怎么辦,不說就算了。計劃經濟強調的集體,強調集體的壟斷,壟斷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激勵機制,就不能發展。市場經濟強調的是個性發展,個性發展就要有競爭,這是我半個世紀,我今年70歲了,我從十幾歲就在國家經濟生活中。我這個人的個性和別人有點不太一樣,我強調個性發展,我們那個年代,一切都是集體,誰有點個性發展就批判你的個人英雄主義,所以我覺得計劃經濟強調的是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反應就是壟斷,壟斷就沒有競爭的機制,所以發展就慢。市場經濟我們強調的是個性發展,個性發展就要考慮競爭,這是我自己想的,我的觀點。
中國入世以后最主要的開始在法律方面
政府職能轉變,上層建筑制度要向前推進一步,這是客觀事實。再補充一下,政府的職能轉變不轉變,世貿組織有兩個約束的機制,不轉變也得轉變,轉變也得轉變,它政策的審議機制,不轉變不符合世貿組織,要審議你。再一個,有個透明度的原則審議你,所以要求政府的職能必須轉變,制度要更新,管理方式是一場革命。具體到法律,我認為法律方面是我們當前入世以后,最主要的是法律界,因為法律的問題,據我所知,國務院的法制辦、最高人民法院都相當緊張,幾個副院長我們都在一塊兒議論過,都感覺到中國入世以后,最主要的開始就在法律方面。我們的法律過去是計劃經濟,要轉變的話,首先制定法律的思想觀念要轉變過來,從制定法律來說,從立法來看,過去我們的立法都是維護計劃經濟,維護公有制經濟,或者是國營經濟,向它傾斜。要保護計劃經濟,保護國有經濟,所以立法的思想這得轉變。就是說一視同仁、不要搞歧視。計劃經濟逐步變成市場經濟。再一個,對于國營經濟公有制的單純維護就不行,不能歧視民營經濟,光維護國有經濟。所以從立法的思想上,就要改變,這是一條。
另外,我們是根據這個思想,根據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對歧視的原則、透明度、國民待遇等等,這樣的話對現有的法律進行清理。我知道國務院法制辦、最高法院都在清理,符合的就保留,不夠的話就修改,現在修改的法律很多。首先外資方面修了,三資企業、合資企業都在修改,知識產權都在修改,版權法都在修改等等,這是一部分需要修改的。一部分需要廢除的、一部分還沒有的,比如說反壟斷法等等好多法,現在我們還沒有出臺,還沒有完全公布出來。外經貿法也要修改,過去的外貿法是維護審批權、配額,這是從立法的角度要考慮的問題。
再一個,從司法的角度來看,也有個思想觀念轉變問題,現在司法上存在思想觀念的誤解,同樣一個案子,中方和外方來打官司,我這個法官如果判了外方勝訴,你覺得你向著外方說話,不向著中方說話,這個觀念不對。不要有外方、中方的觀念,就是兩個企業打官司,到底誰對誰錯,所以觀念要轉變。過去如果判外方勝訴的話,就會懷疑你這個人是不是思想不對頭,或者立場不對,給你扣帽子,這個觀念要轉變過來。
還有現在司法當中遇到一些其他方面的問題。我還要說一下,最高人民法院、國務院法制辦這些同志我們接觸過,感覺中國現在最缺的就是法律人才,真正好的法官既要懂得國內法,也要懂得國際法,還要懂點外貿,最主要的還要外語特別好,外語不好的話,人家都領會不了,怎么判案,所以國內法、國外法、外語的人才最缺。
還有,區域之間的協調問題,不要說別人,就是在世貿組織當中我們有四個席位,大陸一個,香港、澳門早就是了,臺灣也已加入了。所以對于法律方面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入世以后,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法律問題。
入世后政府要退出市場、管理市場、服務市場
加入WTO以后的游戲規則,我想談談這個問題。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這個得弄清楚。過去,政府是直接干預市場。我舉一個例子,這三者的關系是什么呢?我認為好比是大的機器,市場是個攪拌機,企業是沙子、石頭、水泥放在攪拌機里面。政府是什么呢?政府是攪拌機的管理者,是這樣的關系,F在,入世以前就不是這樣了,入世以前,政府當沙子、石頭,企業在里面攪,進入到攪拌機里面,政府不能進入攪拌機。所以說,沙子、石頭是企業到攪拌機里各顯神通,攪拌機是大市場,政府是攪拌機的管理者,而不是跑到攪拌機里。管理什么呢?管理三點,第一機器的生產需要操作規程,政府制定操作規程。第二,攪拌機如果出現問題了,你去維修。第三,攪拌機快了你調整一下,你是市場的管理者,服務這個市場,管理這個市場,而不是你自己投到市場搞經營。入世以后,政府退出市場,管理市場、服務市場。企業到這個大市場里各顯神通。這是政府、企業、市場的關系。
入世以后我們要做什么準備呢?要做的準備包括政府、企業等幾個方面。有幾句話。第一,轉變觀念,調整心態。對入世有恐懼感都不行。
第二,做好準備,就要遵守規則,開放市場。這是我們入世談判十五年,就是談判這八個字。
第三,主權國家,實力強大。只要是我們國家的主權在手,我們的經濟實力在發展,入世以后沒什么可怕的。所以現在規定中,有人不了解世貿組織,有恐懼感。其實就是轉變觀念、調整心態、遵守規則、開放市場、主權國家、實力強大。這樣就能夠面對入世形形色色一切沖擊、困難,都可以應付。
還有一句話,我們國人長期在計劃經濟的生活當中,比如說我們長期生活在高山和沙漠里,現在一入世,跑到大海邊去了,感覺到茫然,所以我們進行學習、研究世貿組織。在西方國家,小孩生下來就在市場經濟下,要學什么市場經濟,學什么WTO,他生下來就是市場經濟。我們生下來是在高山、沙漠里,所以到大海里有恐懼,其實你到大海里應該有這樣的感覺,心胸開闊,學好游泳的本領。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