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5年的談判,“從黑發談到白發,中國就要跨過WTO的門檻。”在這一重要時刻,由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與新浪網、《成都商報》、《北京青年報》、《南方都市報》、《中華工商時報》、《財富中國》等中外7家媒體聯合主辦的“中國入世網上峰會”于11月12日至15日舉行。
十一月十三號,在新浪網的北京總部,張躍先生應特邀參加了“中國入世網上峰會
”。
張躍先生背景:張躍(遠大空調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
張躍,1992年與其兄弟創辦遠大空調有限公司,到1996年遠大直燃機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產銷量全球第一。張躍酷愛飛行,1997年考取了中國第一份直升機私人駕照,并成為中國首架企業公務飛機和直升機的擁有者。
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國大陸100首富企業家排名中,張劍、張躍兄弟位列第25位。
以下是張躍先生的精彩觀點:
企業要保證永恒的生命力必須是生態型的企業
13年以前我們開始創業的,做空調的產業已經九年的時間,是一間私人的公司,從很小開始,3萬塊錢開始,到現在十六七個億的產值,一直是努力地在做技術的研究,產品的開發,我們在全世界做銷售,我們的產品有一個非常大的特征,那就是天然氣和油作為能源,提供空調。我自己的情況,我四十一歲了,非常湊巧,今天整整滿四十一歲。
我們公司的情況,在采購材料方面我們一直是全球化的,應該說這個工作七年以前我們就做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感覺到,如果說關稅能夠放開的話,對我們公司的采購成本有大幅度的降低。三年以前,我們在全世界銷售我們的產品,現在已經在十二個國家銷售,法國和美國的市場占有率是最高的。應該說入世對我們的銷售和生產的成本都有非常直接的好處,不只是近期,在遠期我相信也會有其他的好處,包括我們的觀念,包括我們國家的進步,對我們的促進都是很大的。
我們公司近年一直在探討這樣的問題,就是公司怎么樣保證持續發展,倒沒有直接跟加入WTO聯系在一起,我們在想,如果一個企業要保證很多年的生命力,永恒的生命力,必須自己是一個生態型的企業,就象森林里的一棵樹一樣,你必須自己有能力爭取陽光必須關心其他的事物,為其他事物遮擋過強的風,抵御各種酷熱的氣侯,大家必須聯系在一起,才能牢固,才能長久的生存。我們覺得企業這種樹型或者生態型的企業非常重要的,你剛才說的怎么樣實現產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怎么樣實現很多現代化型管理的公司,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生態型的企業,這方面的工作應該從非常長遠的角度來考慮,現在我們已經在非常快地推動公司的全面的生態化或者說市場化,來改進。
以往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得相對不夠清晰,現在正在向完全生態型的企業轉移,我們希望我們公司,包括我們公司每個員工,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分公司,每一個子公司,和我們整個公司的集團都能夠有非常強的自身成長的能力,第二相對有非常好的的支持,身為全球經濟的一員,我們也應該積極進取,迎接各種挑戰,同時為整個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民營企業應按照自己的愿望經營
我感覺到,如果有類似的問題,作為民營企業的待遇什么的,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可能不是政策性的問題,可能還是中國政府本身的態度和工作作風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政府這二十年來,對于企業經營方面蠻放得開的,極個別的一些行業不能進去以外,我們公司十三年來,沒有明顯地感覺到國家的政策法規方面有什么樣的約束,至于說,很多企業貸款比較難,或者某些產業想進去,某些產業想做都不能實現,我覺得應該不是政策法規方面的問題。象貸款,有些企業確實不能給銀行足夠的信心,其實國營企業也沒有信心,但是他們的后果小一點,一些民營企業沒有信心,他們就不辦了。我們公司經常有銀行找我們,我們已經有六七年沒有貸過一分錢的款,我覺得這不是政策的問題。
如果說有什么不公平的現象,我講一個新的想法,民營企業按照自己的愿望經營,不論是人才和經營方式都有主動權,這一點來說,是遠遠優越于國營企業的,國營企業在競爭上更多的是處于弱勢而不是優勢,這是在中國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一個現狀,如果再不放開,再不讓國營企業真正的市場化的話,國營企業可能就會在這種弱勢之下逐年衰落下去了。加入世貿以后,中國的市場經濟制度化,或者說中國改革的步伐不可能再回過來了,我覺得各個地方對于國營企業的改革力度要更大一些。
我覺得,加入世貿以后,地方政府對企業的態度都應該更加讓它自主經營,國有企業家也應該這樣想,中國的改革不可能走回頭路了,讓那些改革比較好的企業大膽地經營。在這個行業里面,在我們燃氣空調企業里,我們不論規模,不論是技術水平,不論市場營銷都是最強的,我們覺得,加入WTO以后,是百分之百的好處。
不論是創業還是有比較好的事業了,我覺得始終要注意自己獨特的能力,如果說你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的能力,你可以大膽地去做,如果沒有這種能力的話,或者周邊目前沒有這樣的資源,我覺得可以謹慎一點,確實這個世界強人太多了,失敗的話可能是因為他沒有仔細地評估自己或者自己的企業,這一點非常重要。作為年輕人是不是要更大膽一點,確實是這樣的,象我們當初,好象不太懂什么事情,就什么都敢做,確實回想起來,我們在那個方面確實有一些能力,比如說組織能力,比如說對于機械,對于傳熱,我們兄弟都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比較好的悟性,大家仔細去分析自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外界的需求可能要放在第二位,世界上什么都需求嘛,哪件事情做好了都會有很好的機會。所以很多人看中的是需求,而沒有注意到自己能干什么,這可能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
確實是這樣的,如果說外國的那些一流的公司都大量地涌入中國,第一需要的可能都不是別的,就是人才。很多年以來,我們公司也有一定的人才流失,但是我們公司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差不多八九年以來,我們的骨干人員都是來自營銷的部門,來自管理的部門,沒有一例離開過,我們的技術骨干、營銷骨干都沒有離開,這可能是我們公司有非常獨特的企業文化的原因,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我們公司盡管公司不是足夠大,但是能夠保持持續的進步。怎么樣留住人才是很復雜的事情,有些東西不是可以解釋得清楚的,培養員工的忠心,培養員工的信譽,是企業從本質上,從各個角度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創新的企業更能留住人才
我覺得,留住人才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可能有些人也許能留得住,但不是長久的,如果是簡單的利益驅動的話,我們公司這么多年有這么多的骨干人員留在這個地方,盡管其他人員有比較大的流動,但是那些骨干人員留在那個地方,可能就是工作的樂趣吧。我們公司都是創新的,不論是產品,不論是我們的市場,也不論是相關的工作,都是創新的,這個公司讓他覺得很新鮮,事業上也很新鮮,這樣的話心情非常好,他覺得他只能在這個地方,這樣一種企業的運行模式,本身就是對企業的發展有好處的,一方面帶來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人才都能夠熱情的,充滿激情地在這里工作,這樣就非常順利了。
如果你有獨創的技術,獨創的能力,比如說經營能力、市場能力等等,如果說這個能力是一批持續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人做的話,又能獨創,又能持續地掌握以往的工作經驗和模式,那企業發展起來穩定性要好得多。中國現在想入非非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年輕人比較浮躁,要在這個大環境下面作出一種特殊的企業運行模式,可能會有更好的競爭力。
我們在美國的公司有十個員工,是一個營銷和服務的,只有一個是中國大陸去的,其他全是美國公民,那邊的管理就是美國的模式了,必須要按照美國的模式來運作,應該說還是蠻現成的一套模式。
入世后的沖擊從總體效率來說是好處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從長遠來說,對全國,對我們的經濟和政治都會有百分之百的好處。短期內,會對某一些行業,某一些企業有一些沖擊,我覺得這是好事,以往政府會支持一些效率不高的企業,比較落后的產品,現在有這么一股力量沖擊它,我想從總體的效率來說,也是百分之百的好處。去談WTO有什么樣的壞處,我覺得,如果有壞處的話,政府花那么大的力氣,中國要出讓那么多的條件或者價碼去取得這樣一個機會,就不應該這樣想,百分之百的好處。
其實一個企業做大以后,還是用一些老的方式,象我們民營企業,很多家族企業,很多個人化的東西,可能適應不了企業的這種成長,不會適應企業做到這么大的時候還能實現真正的高效率,應該隨著企業的變化而變化。至于往國營企業的方向變化,變化到低效率,變化到僵化,大部分不會的,我們覺得,做大以后,總會在制度上等等各方面更健全一些,更有效率一些。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