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厲以寧(孫曉綱/繪)
本報記者 王君琦
記者(以下簡稱記):我們在談到入世問題時,談論最多的莫過于這樣一些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對中國究竟有哪些好處?中國又會遭受什么樣的損失?權衡得失,究意是利大于弊呢,還是弊大于利?厲教授,您怎樣看待這些問題?
厲以寧(以下簡稱厲):對這樣的問題,決不是簡單的幾句就能概括的,而是應當從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談起。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時間間隔不斷縮短,市場競爭程度加劇,公司經營全球化已引起各國企業界的關注,國際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日益完善與發展……認清了這一點,首先應當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看成是一種機遇。機遇是什么?國際上有資本可以利用,有技術可以利用,國際市場上有發展余地,這都是機遇。機遇和挑戰總是并存的。國內一些原來處于被保護地位的行業必然會受到沖擊,使這些行業中的企業陷入困難的境地。
首要的是金融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以銀行業來說,外資很快地進入以及人民幣業務的對外開放,將使得中國的銀行在存與貸兩方面的業務中受到沖擊。比如說,存戶會不會把錢轉存到外資銀行中去?中國的企業會不會向外資銀行申請貸款,而使中國的銀行有錢貸不出去呢?再以保險業來說,在面臨外資保險公司進入的條件下,中國的保險公司會不會失去不少客戶呢?證券業的情況也類似,外資證券公司在承銷業務、經紀業務、資產重組業務、投資咨詢業務等方面會同中國的證券公司展開競爭,使中國的證券公司丟掉一些陣地。這些都表明,中國金融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會承受不小的壓力。另外,商業,包括批發業務、零售業務和進出口代理業務、加工制造行業尤其是汽車工業、通信業、農業等不可避免地也要受到一些沖擊。
記:現在在金融業就有這樣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當前中國有可能發生金融動蕩。一是因為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較高。二是因為中國很多農村信用社已資不抵債,農村金融基礎非常薄弱,中國農村金融已經到了相當危險的時候了。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目前不會發生金融動蕩。一是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對外貿易正常,外匯儲備繼續增加,所有的東南亞金融動蕩主要表現為貨幣貶值,外匯流失,而中國沒有這種跡象。二是盡管政府征收了利息稅,多次降低利率,但是老百姓繼續往銀行存錢,沒有發生從銀行取錢,搶購商品的現象。您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
厲:我認為這兩種觀點都不準確,第一種觀點的第一個理由是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較高,確實如此。但我們應看到中國的老百姓不懂什么是不良資產比例,他也不去了解。在外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這么高,商業銀行就危險了。而中國的老百姓則認為反正銀行是國家的,怎會倒閉呢?國家怎么會不償還老百姓的存款呢?所以你要向任何一個中國的老百姓說:“別再往銀行存錢了,不良資產這么高。”不會有人聽,也不會有人信。中國的商業銀行是國家投資的,跟外國的不一樣,外國的銀行是私人投資辦的,一旦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高,就不會有人往里存錢了,中國沒有這個現象。
第二個理由:很多農村信用社資不抵債,但這也可以緩解,因為農村信用社的問題是一個一個出現的,問題一暴露,省市就會調集一些款子去解決當前的問題。這就是說,星星之火不會燎原。影響中國金融大局的是城市金融而不是農村金融。
第二種觀點為何也不準確呢?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表面現象、暫時現象。人民幣匯率穩定,對外貿易正常,外匯儲備增加,老百姓沒有提取存款,但這并不等于中國金融不存在潛在危機。潛在危機什么時候會公開化,要在加入WTO兩年以后,外資銀行可以在中國進行企業放款,五年之后可以吸收老百姓的人民幣存款,F在老百姓之所以還到國有銀行里存款,是因為他們沒有可供選擇的余地。外資銀行進來了,他們就有了選擇機會。如果外資銀行利率高、服務質量好、保密性強,他們就會選擇外資銀行。中國的國有銀行雖然不怕不良資產比例高,但更怕老百姓不存錢。如果存款來一個大搬家,金融危機就會發生,國有銀行不良資產問題這時就會總爆發。所以提高國有銀行的質量,提高銀行的保密性,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素質,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的銀行改革,必須走股份制的道路,要真正實現多元投資的主體。
記:加入WTO,我覺得,它實際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一步,面臨WTO給我們的挑戰,那我們的國有企業該怎樣加快改革呢?
厲:必須走一條國有經濟重組的道路,只有對國有經濟實施戰略改組,才能適應這個變化。我們都知道,國有經濟在中國將會長期存在下去,但除了特殊行業以外,純粹的國有企業將不再存在,多數國有企業將轉變成混合所有制、多元投資為主體的企業。重要的骨干企業是國家控股的,這樣一種多元投資主體的建立,即意味著國有經濟將長期存在,因為重要的企業是國家控股,一般的是國家參股。在重組過程中,大力發展公共投資基金是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的重要措施,一旦中國能夠建立幾百個公共投資基金,每個公共投資基金吸納幾十億元、上百億元的民間資金,進入到各行各業中去,企業的面貌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競爭就會有實力了。除了資產重組以外,產業要升級,因為只有產業升級才能夠使技術水平提高,才能使我們不以單純的廉價取勝,而以更多的技術含量取勝。但在產業升級中,并不是說我們每個地方、每個城市都要建立高科技產業,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條件搞高科技產業。在產業升級中,有條件的地方去建立高科技產業,其他的各行各業也都有高科技,就看你能不能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了。
記:從您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忽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所遇到的挑戰的嚴峻性,是不正確的。既然機遇與挑戰并存,那么我們只有從現在起,并在三五年的過渡期內采取怎樣有效的措施,才能抓住機遇,應付挑戰?
厲:首先,必須加快國有企業改革,使企業體制能夠適應國際競爭的要求,國有企業的資產重組也必須加快進行。這在前面已經提到。另外,中國的企業還必須大力開展市場營銷工作。這是以往長時期內中國企業工作中最弱的一環。中國的國內市場是廣大的,各地區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商業公司、通信公司等將進入中國市場,外國的加工制造業產品也將增加對中國的出口。但他們只可能先在較大城市中擴展自己的銷售量或營業額,不可能把廣大的內地、農村、中小城市全都置于自己的營銷范圍內,這是做不到的。即使在較大城市中,由于消費者的收入不同,消費者分為各個檔次,他們需要的消費品也分為各個檔次,這就為中國的企業留下很大的空間。只要國內企業的營銷工作開展得好,產品能適應消費者的需要,就不怕外資企業與外國商品的競爭。另一方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的企業、中國的商品同樣有條件進入國外市場,這方面的機遇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如果我們放松了市場營銷工作,這樣的機遇就會喪失。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