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在即,中國房地產業亦步入長期的、高速增長的歷史時期,房地產企業在產品、市場方面的創新活動也是一浪高過一浪;但同時也面臨制度創新的挑戰,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出走、“老板”與職業經理的沖突等事件頻頻發生,而每次這樣的事情發生時,“受傷”的往往是“人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果我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就會發現,很多問題產生于我們企業的制度缺陷。
新經濟時代企業制度創新
我們已習慣將房地產作為傳統的資源性產業去看待,認為土地資源是最稀缺的生產要素,這種觀點已難以適應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在新經濟時代,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以及與此相適應的運行模式。因此,以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把握人才資源,是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另一方面,市場競爭必然使土地資源、資金高度聚集,企業的規模和市場份額也會趨向相對集中,如果不能同步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組合,也不能使其在有效的制度條件下運行,這種“恐龍型”的企業出現風險和危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北京房地產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令人深思的現象:在同一個時期里,市場情況是相同的,同樣地段的土地資源也是具有可比性的,但是,兩個項目的運作結果卻完全不一樣,一個大獲成功,另一個卻失敗了。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或是因為企業領導人的理念錯誤,不能建立高效的管理團隊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因此無法有效地進行產品和市場的創新,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或是對專業人才重視不夠,不能有效地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提供良好的服務,最終使企業失去消費者的信賴,丟掉了市場;更為嚴重的是“老板”自以為是,排斥賢才,管理混亂,導致項目開發和企業經營的全面失敗。
房地產企業制度創新誤區
房地產企業擁有良好的市場出路和獲利空間,但卻普遍地拒絕制度創新,不能實現人才資源的價值和建立有效的企業運行模式。即使是那些曾經創造了“市場輝煌”的企業,也往往“安居”于制度創新的盲區里,結果導致人才的大量流失,最終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更嚴重的是高級管理人員的出走,給企業造成巨大的震蕩和損害了企業的社會形象。這種企業在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再造“輝煌”就是很困難的事了。
其實,我們應該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人,或者說一個“人才”,他在企業中已不是一個自然人,而是一個經濟人、社會人,他的價值和經濟性是第一位的。因此,企業為此應該建立一個相適應的平臺和環境,并使其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否則,企業是很難持續地實現產品和市場的目標的。
制度創新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基礎
從理論和實踐方面來說,企業的創新活動都是系統性的,如果沒有制度創新,產品(服務)和市場創新是沒有基礎的,也不可能成功;另外,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有不同的戰略重點,一般是這樣的順序:技術(產品創新)———營銷(市場創新)———管理(制度創新)———理念(文化創新)。因此,房地產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也必然面對制度創新的問題,同時也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進行產品和市場的創新。
我們還知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由核心技術、核心產品和核心能力組成的,在房地產領域,技術和產品都是標準化、工業化的,沒有很大的差別,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差別就體現在不同的核心能力上,而核心能力則主要是由其制度決定的: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聚集人才,并在良好的環境下運行,使企業具有持續地進行產品研發、最快地吸納新技術和選擇市場創新策略的能力,從而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房地產企業制度創新的方向
房地產企業的制度創新應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新經濟發展的趨勢,并充分重視人才資源,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如實施期權制、全員持股等制度創新計劃,以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市場競爭將迫使房地產企業選擇制度創新,是“筑巢引鳳”,主動地去吸納人才,還是“引鳳筑巢”,被動地實施制度變革,都要經歷“陣痛”、付出代價,但結果卻是一樣的:只有進行制度創新,才能制勝于未來。
可以預見的是,房地產企業在經歷新一輪的“圈地”浪潮后,對人才的爭奪戰也將如火如荼地上演。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后,進入房地產市場競爭的不僅是國際產品和資本,更重要的是與此相適應的最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運行模式,如果國內的房地產企業不能在這方面與世界接軌,則必然在未來的競爭中落敗。
因此,“尊重資本,善待人才”,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北京藍石營銷顧問公司總經理李春平)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