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舉行的2001年上海秋季人才交流會,共創下本市1992年人才市場開放以來“三項之最”:招聘單位最多,達到1150家,匯聚了市內各大型企業集團、國際知名跨國公司、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外商駐滬代表機構;招聘的人數最多,共推出了6000余個招聘崗位約15000人;應聘人數最多,為45000人。中國上海人才市場副主任曹新生認為,“三最”的背后,反映出隨著中國即將“入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和機構的變化、人才面臨新的機遇,人才市場本身也面臨著挑戰。
企業在驚醒
其實,每家企業都知道,中國“入世”是遲早的事,因為沒有真正到來,企業似乎不愿意去考慮太多。但隨著更多的企業進入中國特別是上海市場,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企業只有不斷發展壯大,才可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而競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才。中國華源集團人事處張郁平處長說,企業不僅要招聘人才,還要學會儲備人才,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服務。當日的招聘會,華源招聘近60多個崗位,有300多人遞上材料,只要是來應聘的,公司都認真對待,即使這次不行,下次公司可能會主動通知他。這次人才交流會分別設立IT行業、建筑裝潢房產、營銷外貿、生物醫藥化工、機械電子通信、食品服裝廣告、金融證券等專業場館,許多企業打出了“30萬元年薪”的招牌,求賢若渴的心情可見一斑。最多,為45000人。中國上海人才市場副主任曹新生認為,“三最”的背后,反映出隨著中國即將“入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和機構的變化、人才面臨新的機遇,人才市場本身也面臨著挑戰。
人才流動快
IT、生服多招人才需求量的擴大,使人才流動更加頻繁,也為人才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人才在流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上海人才市場曹副主任說,當然也有許多盲目求職的,以為“入世”了,自己也可以一顯身手,卻不知這是建立在真才實學的基礎上。這次招聘會,有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北京等地的眾多用人單位來上海招徠人才,同時,招聘會也吸引了15000名來自外地的人才,反映出上海人才資源的集聚能力和市場本身的輻射能力進一步加強。前日的人才招聘會,出現了一邊找工作,一邊忙碌培訓的場景。舉辦者將培訓招生與人才交流融為一體,并在人才交流中首次引入人才資源開發的概念,配套舉辦2001年秋季大中專院校與上海及周邊地區用人企業人才供需見面會,共有40余家本市及市外的重點中專(中職)、高專(高職)院校在現場設攤,并推出多層次的各類招生培訓項目及咨詢服務,約有1000人當場報名參加培訓班。今年38歲的張先生,在一家外資企業任主管,他準備報名參加MBA,共需花費4萬多元。
他體會頗深地說,現在不學習不行,舊的知識結構特別是觀念,很難跟上發展的要求,只有不斷地學習,才不致于被淘汰。記者郭文才實習生洪浣寧攝影李江松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