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0月28日電(記者李道佳 孟華 張澤偉)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天津市長國際顧問論壇作專題演講時指出,中國在應付自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開始的經濟衰退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除大家普遍肯定的中國采取的需求方面的政策外,近年中國政府實際執行的一個圍繞煥發企業活力的“供給方面政策”,亦發揮了明顯的反衰退作用。
吳敬璉說,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在2000年出現重大轉機,今年經濟增
長有所放慢,但仍保持相對高速。今年美國“9.11”事件后美國經濟衰退正式形成,目前中國經濟遇到的問題與1997年相似,即外部不確定因素的沖擊。總結上一輪經濟走出衰退的前因后果,對今后政府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有重要意義。
吳敬璉說,不容置疑中國政府1999年至2000年的“以擴大內需彌補外需的減少”政策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肯定,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溫和擴張的貨幣政策增加了國內需求,如中國政府近三年發行了3600億元的國債進行基礎設施等的投資,再加上約3600億元的銀行配套投資,很好地扼制了投資的下滑;七次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增加了貨幣供應;假日經濟提高了人民的消費傾向等。
觀察近年中國經濟走向,不容忽視的是,中國改革進程到現在,實際上執行的“供給方面政策”——即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以煥發供給方面活力的政策力度相當大,這對中國經濟對抗衰退、展現活力發揮了明顯作用。
他說,八十年代以后撒切爾和里根采取了“供給學派政策”,致力于增強“微觀供給方-企業”的活力,執行了減稅-減輕企業負擔、解除電信等等壟斷行業管制以促進競爭、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等等政策,使許多人認為英美九十年代持續的經濟增長,源自八十年代采取的經濟政策的良好結果。
吳敬璉分析說,盡管中國經濟學家對此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實際上,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對“所有制結構調整”決定公布開始,中國政府就為實行“供給方面政策”奠定了政治基礎。當時中國確定,國有經濟布局要“有進有退”、要“努力尋找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非公有制經濟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當年,加快了“放開搞活”中小型國有企業的進程,1998年又采取了多項措施來解除對民營企業的束縛和刺激民間投資的積極性,1999年又加快了對重點行業的改組及對國有大型企業的改革。
吳敬璉說,目前這些政策效應已有良好表現。如致力于政企分開、打破行業壟斷的對石油、通訊、鐵路、電力等大型國有企業公司化改制進度加快,從而使去年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扭虧為盈,今年前九個月盈利又繼續微升。盡管對國企效率提高估計不能過高,但它已為整個經濟發展有貢獻。
立法和行政機構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放松對民營企業的準入限制,改善了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使企業活力大增。去年全國民營企業投資者人數增加21.5%,投資增加29.4%,營業額增加38.25%。在那些私營經濟發展快、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的地區如浙江、江蘇、廣東等省,近年GDP的年增長率超過兩位數,社會投資迅速回升、國際貿易空前活躍、就業情況良好,成為帶動全國經濟向好發展的龍頭。比如在1999年民營經濟占全省工商業比重約一半的浙江省,自從國家開放了對民營企業出口限制后,出口增長特別快,僅今年上半年實現的進出口貿易順差就占中國進出口貿易順差的74.%,達到60多億美元,國有企業改革中的下崗職工問題也在民營企業找到了出路。可以說,前些年未被中國經濟學家們明確提出的“供給方面政策”在實際推動中國經濟出現轉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