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韌
23日,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率領包括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裕彤、恒基兆業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嘉里集團有限公司主席郭孔丞、香港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郭炳江、香港金利來集團主席曾憲梓在內的200多位香港商界及專業界代表,赴京參加第二屆京港經濟合作洽談會。兩天內,雙方共簽訂京港合資合作項目30個,投資總額達13.2億美
元。而在這之前,梁錦松已先后赴上海和深圳參加過類似活動。
盡管49歲的梁錦松在銀行界早已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但不少人包括香港人對他的名字還很陌生。直到今年2月15日,董建華特首任命他出任新一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他才一夜成名,成了全港乃至海內外注目的對象。香港人說話一向幽默風趣,他們把財政司司長說成是“財爺”,而梁錦松由非公務身份出任新一任財政司司長,又被香港人形容為“空降”(破格提拔的意思)。
在成為“財爺”之前,梁錦松擔任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主席一職。在他長達28年的銀行業界經歷中,美國花旗銀行就留住了他23年的韶華。在那里,他歷任亞太區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及私人銀行業務主管,先后在香港、紐約、新加坡及馬尼拉等地工作。4年前,梁錦松加入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任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年薪達300萬美元(約2300萬港幣),而如今他出任“財爺”,按D9職級,年薪245萬港幣,這就是說他每年將少拿逾2000萬港幣的薪水。不少人驚詫于他的“減薪從政”,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足以證明他的決心。
熟悉梁錦松的銀行界高層人士說,梁錦松是接任“財爺”的最佳人選,他熟悉香港的金融市場,有豐富的財經知識和行政管理經驗,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整個國家有著深厚感情。他性格剛強、執著,不輕易為外界意見而改變立場。
炒外匯起家
1973年梁錦松從香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及統計學。應該說他真的很走運,以前一直只在內部培訓人才的美國花旗銀行,70年代初突然改變策略,聘用香港的大學畢業生作為銀行練習生,梁錦松便是新政策下第一批加入花旗銀行的大學生。
由于他的勤奮和刻苦,他的潛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梁錦松在進入銀行的兩年間,不單學懂了銀行的貸款業務,還被公司派往菲律賓受訓,了解了有關外匯買賣的知識。用他的話說,從菲律賓回香港后就開始拿起大鏟“炒上炒落(外匯)”。之后,在80年代初,憑著自己出色的市場感覺和判斷力,在買賣港元上為銀行賺了大錢,這使他在銀行內平步青云,與此同時也和不少參與炒外匯的商家建立了良好的人事關系。可以說,梁錦松是香港的第一代外匯炒家。而他輝煌的金融歲月也是由此起步的。
最高級的華籍管理人員
憑著出色的表現,梁錦松很快得到重用。1982年,他又遠赴美國完成了哈佛大學管理人員發展課程。在花旗銀行23年的時間里,有一段經歷是他不得不說的。從80年代后期開始,梁錦松負責銀行對中國內地的事務,當時美國總部力爭重開中國辦事處,該行對中國的態度趨向積極。當其他外資銀行仍然不太愿意與中資銀行合作時,花旗卻為中國銀行等中資銀行提供了信貸額度,而且沒有像其他行那樣要求高溢價來保障。與此同時,在梁錦松的安排下,花旗銀行又為內地籌辦了不少財經培訓課程,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高潮,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等財經部門官員急需增加對國際市場的認識,這些課程不啻是“及時雨”。今天內地很多獨當一面的財經官員,都曾經在花旗上過課,而梁錦松本人也曾經親自授過課。有消息說,梁錦松在擔任香港財政司司長之前,中國銀行行長劉明康曾計劃邀請他出任香港中銀集團的顧問委員會成員,為香港中銀的重組及日后上市出謀劃策。而他是極少數有此待遇的外資銀行家。
1992年,梁錦松升任花旗銀行香港區行長。1996年,出于對香港前景的看好,他拒絕了花旗銀行調他到紐約的工作機會,在當時一股移民潮下,放棄前途無可限量的工作,放棄了晉升為副主席的機會,梁錦松轉職到美國大通銀行,留港發展。當時,他已經是花旗銀行內最高級的華籍管理人員。在花旗的23年間,他先后被派往紐約、新加坡、馬尼拉等地區擔任銀行管理要職,掌管的業務包括企業、地產及貿易融資、外匯及股票買賣、私人銀行業務、項目貸款及基金管理等,可以說對銀行的各項業務都有所了解,這使他成為金融界不多見的高手。
1996年梁錦松就職美國大通銀行,擔任大中華及菲律賓區董事經理,后又晉升為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主席。
懂得輸,才會贏
用香港人的話來說,梁錦松出身于“草根階層”,父親曾做過酒家的侍應,兄弟姐妹共9人,生活環境可想而知。
據他母校英華書院的老師形容,中學時的梁錦松“聰明活潑”,但會考成績卻“勉勉強強”,特別是中五升學考才得了13分。他的中文科老師陳耀南與校長艾禮士商量,讓他升入中六,梁錦松本人也苦求校方能網開一面。校長被老師和他本人的誠意所感動,破格同意他升入中六,同時為了讓他有地方專心讀書,校長還留他在學校飯堂借宿。
會考13分的成績時刻撞擊著梁錦松的心靈。他在充滿油煙味的飯堂發奮讀書,終于不負眾望,在高考非理科性的科目考得全港第一,順利升讀香港大學。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他說:“這和乒乓球一樣,懂得輸,才會贏。”原來,梁錦松是個不折不扣的乒乓球迷。他的同學說,一聽到下課鐘聲,他就會撲到操場,在乒乓球桌上“霸臺”。中二開始,他就代表學校出戰校際乒乓球比賽,屢屢奪冠。
“懂得輸,才會贏”,就此成為他的座右銘。28年來,正是憑著這股精神,梁錦松在銀行界享有盛譽。
聽到梁錦松出任“財爺”的消息,他的老師陳耀南相當自豪:“如果當年不收他,現在便會變成其他學校的光榮了。”
年輕時夢想當教授
梁錦松1973年加入銀行界,至今已足足28年,期間從未任職其它機構,他坦言現時工作與初出茅廬時的想法相差太遠,這位銀行家的夢想,竟是當教授。
梁錦松曾表示,原本只是想在銀行界做兩年,便會繼續去讀書,目標是將來做一個教授。他說,當初覺得商界很俗氣,做銀行太現實,一直的理想是做教授。但做了一段時間后,卻發覺在銀行里學到的經濟知識,并不比學校少,而且能夠得到很多實際的經驗,因此一直留了下來。28年來,雖然每年都有人游說他跳槽,但他一直不為所動。
1996年,梁錦松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不排除將來老了之后會做教授或顧問,以圓當年的夢想。他表示:“一個人的工作時間不可能很長,現在自己可算已過了工作年齡的一半,下半生的路怎樣走,要慎重考慮。”然而教授夢未圓,他已然是香港財政司司長,不知到這在不在他當初的設想中。
他先后擔任了好多社會公職,如行政會議成員、教育咨詢管理委員會主席、特區籌委會成員、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外匯基金咨詢委員會成員、中國政府港事顧問等。他認為,熱心公職事務,是希望對社會有貢獻,完成他對社會的理想。他對教育特別看重,也許這可以看作他對自己未當成教授的一種彌補。1993年他擔任職務繁重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時,提倡要改革大學撥款制度,按學院的資源和潛質分配,引起學界的強烈反響。1999年初,在他的主持下,教統會又推出“教育目標咨詢文件”,大力推行一連串教育改革,轟動了全港學界。
特首慧眼識英雄
梁錦松在回歸后深得行政長官董建華賞識,獲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掌管教育事務。
其實,梁錦松的仕途源自回歸前,當時的他先后被委任為港事顧問和特區籌委會委員,被中央看重。但他與董建華的淵源,則要追溯至30年前。在70年代的大學期間,梁錦松是個熱血的活躍分子,與現任《香港經濟日報》社長麥華章經常一起搞社會活動。1988年《香港經濟日報》創刊時,據說他便是幕后一名投資者。在1971年和1972年,他們曾舉辦“中國周”,分別籌劃了旅行團到內地的井岡山和韶山學習。他還曾研究過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及《毛選》等。由于成績好,所以進大學不久即被船王董浩云(董建華的父親)創辦的郵輪“海上學府”選中,資助他到船上學習,乘坐郵輪遨游四海長達整個學期,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而在同期剛接掌父業的董建華,已對梁錦松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學生時代的梁錦松在多方面都很出色,也很令人羨慕。
董建華在1996年底當選首屆行政長官之后,曾與梁錦松談起過怎樣的香港才叫成功。梁錦松在獲委任財政司長之后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當時自己向董建華指出,有兩個指標。一是令全世界的資金都來香港投資;二是令各地的人才都愿意到香港工作。”
對于有人憂慮,他在美資銀行工作二十多年,現在出任財政最高職位,處理香港的財經政策,會否有利益沖突?對此,梁錦松強調,特區政府有一套良好的利益申報制度,制訂主要政策時都要考慮各方面的利益,“有時候都要咨詢公眾,所以政府作決定時是相當透明的,不是一個人可以說了算”。董建華在宣布任命時指出,在國際性銀行工作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梁錦松,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卓越才能,委任他同時也考慮到香港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發展新經濟這兩大挑戰,以及21世紀金融業、網上股票市場和電子商務發展的一日千里。
對這個任命,香港多個商會都表示歡迎,包括香港總商會、中華總商會、美國總商會和英國商會等。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稱,梁錦松的任命可保持商界對本港的信心。摩根大通銀行更是發表聲明,贊揚梁錦松是一個有才干及成就卓越的銀行家,在公司管理上發揮了突出的領導才能,同時深信以梁錦松的辦事魄力、誠信及對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忠誠奉獻,將更能在新崗位上盡展所長。而梁錦松的一些觀念也使自己受到了香港大多數民眾的歡迎。他認為,低下階層人士主要是因為能力有別,才導致財富分布出現不均,為此他愿意協助低下階層提高他們本身的技能,以適應經濟轉型。而要香港的低下階層市民也能夠感受到香港經濟復蘇的成果,香港的經濟需要有高速增長,才能讓他們受惠。
性格魅力
梁錦松以筆挺的西裝配橙色小花點領帶,迎接香港財政司司長生涯的第一天。當記者問他為政府帶來什么新元素時,他笑笑說:“至少有個新臉孔。”其實,梁錦松近年出席大小場合,經常會佩戴有小碎花圖案的領帶,由于西裝一向給人嚴肅刻板的感覺,梁錦松的領帶顯示他性格中的幽默感,似乎是希望在沉悶中找尋樂趣。
目前獨身的梁錦松,曾被傳是一個重工作而輕生活的人。但是,和他接觸過的人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們評價他是“有情趣男人”。平日里開保時捷的梁錦松,并不認為做了財政司司長,就應該給人留下一種不茍言笑的嚴肅形象,因為他也是人,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不覺得自己在做官,只是出來為香港做點事。”的確,梁錦松一點也沒有官僚的習氣,作風令人耳目一新。
梁錦松無疑是一個性格直率剛烈的人。而這種性格在工作中就演化為勇于改革而且具有魄力:梁錦松直言自己熟讀《毛澤東選集》,并將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理論應用于現代管理;1996年他不愿調到紐約工作,放棄晉升為副主席的機會,留港發展;90年代初,開始擔任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為語文基準試以及取消學能測驗、香港教育制度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親自操刀,批評學能測驗時的一句“高分低能”更給人深刻印象。
如今,從年薪超過2000萬港元的“打工皇帝”一族變成年薪不過240萬港元的公務員,減幅差不多達90%,旁人看來不免“肉痛”。梁錦松卻笑言:“一個人花的錢是有限的,我相信一句話‘賺的錢不是你的,花的錢才是你的’。一個人花的錢不會很多,所以錢從來不是我的考慮因素。”
“香港沒有死”
今年5月,梁錦松在香港經濟持續走弱之際走馬上任,香港政府預算案給他留下一個不小的難題,如今,又要面對美國遇襲后全球整體經濟環境的惡化。不久前,梁錦松稱特區政府可能調低今年香港經濟增長的幅度,而港府今年可能少760多億港元的收入,出現巨額財政赤字。
如何使香港走出經濟困境?這是梁錦松的當務之急。他表示,美國世貿遇襲事件對全世界,包括香港的經濟均造成影響。目前,政府在研究一系列措施,以應付香港長期的經濟運營、短期的經濟周期和其它外圍因素帶來的影響。在措施未落實前,政府會會見社會各階層人士,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梁錦松說,政府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改善營商環境,只有做好營商環境,才會有更多商機出現在香港。而在此之前,新官上任的梁錦松已經提出了香港特區政府應對經濟新挑戰的設想。他指出,在開拓新經濟方面,香港將重點發展六大行業。除繼續推動金融服務、旅游、航運及進出口貿易等傳統支柱行業外,還將大力推動三大新行業,使香港成為時裝中心、電影及多媒體中心、咨詢科技所衍生的創新科技中心,利用科技提高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效益。
在今年的《財富》全球論壇上,梁錦松擲地有聲地稱:“經過97香港回歸和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并沒有死,仍然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而在第八屆APEC財長會議上,他依然強調這一觀點。他認為,隨著亞洲經濟合作的加強和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香港作為亞洲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優勢將愈發突出。他用美國的商業和金融中心紐約的曼哈頓來比喻香港,稱香港就是中國的“曼哈頓”。
很多香港人在轉型過程中信心明顯受到了影響,感到不安,香港市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甚至比外國人看香港差。梁錦松說,在他未入香港政府之前,已與海外許多人士談起此事。他覺得海外人對香港經濟的前途比香港人更有信心,這是因為海外人士看到全球經濟發展形勢,看到中國的發展這樣快,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大窗口,又是整個東南亞金融、商貿和物流中心,所以前景應該是很好的。香港經濟在過去一年中已從亞洲金融風暴中迅速恢復。去年外商在香港的投資達到640億港元;同時香港為中國內地集資400多億港元。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可以在世界各地融資,資金可以自由地流入或流出。這些活躍的金融活動都表明,香港仍然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
梁錦松表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內地在制造業方面有優勢,是低成本、高質量產品的生產地。因此,進出口貿易將不斷擴大。而香港作為中國內地的物流中心必將從中獲益。而且在此過程中,香港將進一步起到“中國的曼哈頓”的作用,其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資訊中心、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我相信20年內,中國會成為第二經濟大國。內地好,香港一定也好!”他強調。
還記得梁錦松在他上任的記者招待會上怎么說的嗎?他說,上任之后,除了會按照基本法審慎理財之外,也會確保全體市民,而不是一部分市民,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機會。“作為財政司長,我的重要任務,是維持香港完善的金融制度,以及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強香港的金融及經濟事務的發展,使香港發揮所長,成為世界一級的經濟體系。”
梁錦松的“財爺”合約為期3年,他笑稱,“董建華只要提前3個月通知,便可以解雇我”。當被問及日后會否重返商界,他說,目前全心全意出任公職,對此并無打算,他補充:“在商界28年,這次離開,重返機會很低。”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