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記者李蓉 蔣心和 楊燕青)2001年10月15日至10月21日,這是記者生涯中忙碌而難忘的一周。APEC各經濟體領導人和代表匯聚申城,共商亞太地區的發展大計。有幸報道這樣歷史性的盛會,對每一個記者來說都是非常值得珍惜的經歷。
每天從清晨忙碌到深夜,參加大大小小的新聞發布會,聆聽一場場精彩的演講,訪問一位位平時大都只在電視上見到的著名人物,記者深深體會到了什么是風云際會,什么是腦
力激蕩,也深深體會到我們國家、我們所在的這座城市受到了世界多么熱切的矚目。這里,我們記下自己親歷APEC會議的片段,與讀者共同分享。
新聞中心就像小聯合國
APEC國際新聞中心是10月14日正式啟用的。本報記者從10月15日入駐新聞中心,一直到昨天晚上撤離。
新聞中心就像一個小聯合國。著裝嚴謹的日本記者,皮膚黝黑的馬來西亞記者,大大咧咧的美國記者……膚色各異、語言各異的同行們來回穿梭奔忙,大家的共同特征是脖子上掛著黃色記者證和專用采訪筆。
除了東道主轉播中心外,新聞中心一樓共出租了187間工作間。新華社以31間的數量排名第一,挨下來就全是一些國際知名的媒體,如美聯社租了21間,日本NHK租了18間,路透社和路透集團租了18間,其他還有法新社、讀賣新聞、CNN、BBC等諸多媒體。解放日報在新聞中心的工作間編號是D33,我們的右邊是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左邊是美國環球電視公司。于是,每天晚上我們在寫稿的時候,耳邊就傳來語速極快的日語。而美國環球電視公司的仁兄們則用英語、俄語等多種語言進行播音。一時間,竟讓人忘了身處何地。
“聯合國”里的記者們表面上和平共處,暗地里拼命較勁。由于名額限制等原因,每個會場只允許少量記者進入,大家只好使出渾身解數,把功夫用在場外。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朱邦造、副司長章啟月是此次會議的明星人物,他們只要一露面,就幾乎被話筒、采訪機、攝像頭淹沒,人人都希望能從他們口中套出一些內幕消息來。還有很多記者則千方百計打聽各經濟體代表和企業界領袖人物的下榻之處,采用伏擊守候的方式等在飯店大堂,“目標”出現即蜂擁而上。
最緊張激烈的一幕發生在昨天領導人穿中式服裝合影的時候。當各經濟體官方攝影師就位以后,現場新聞官一揮手,示意其他媒體攝影記者可以前往拍攝點,這時,本報記者郭天中扛起事先準備好的梯子向前疾走,預備占領制高點;而本報另一位記者張春海則以百米沖刺的勁頭狂奔,瞬時超過了許多國內外同行,最終得以搶占有利地形。
3200多名中外記者鏖戰APEC會議,凸現的只有一個主題:聚焦APEC、聚焦中國和上海。這里,已經成為全球媒體鎂光燈追逐的地方。
細微之處見水平
一個大規模國際會議,其組織籌備工作真是千頭萬緒。而究竟是否稱得上高水平,可以從細節處得到印證。以記者的親身經歷,包括各經濟體記者的評價,稱此次會議為高水平的世紀盛會一點也不為過。
細節印象從小小的記者手冊開始。報道第一天,每一位記者都拿到了一本紅色封面的記者手冊,其內容包括會議日程、新聞中心介紹、主要場館介紹、餐飲與交通、采訪說明、服務報價等十幾個大項,翔實具體,可以說一冊在手出門不愁。我們的采訪好心情由此開始。
再看場地證發放。這次APEC會議采訪,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和場地的原因,3200多名記者不可能隨意進入會場采訪。組織者于是以發放場地證來進行調控。場地證按時間和場次進行編號,每一場采訪活動發放20張至五六十張不等,一次有效。組織者根據媒體的影響力大小,按平衡兼顧的原則安排。各媒體提前一天申請第二天的場地證,組織者在申請當晚告知“幸運兒”的名單。整個組織忙而不亂,確保了會議和采訪活動的有序進行。
祈禱室是新聞中心特地為信奉伊斯蘭教的記者們設立的。據記者觀察,每天清晨、中午和晚上的好幾個時段,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等經濟體的許多記者就脫掉皮鞋,換上新聞中心專門提供的白色拖鞋入內做祈禱。新聞中心里記者們進出頻繁,各種聲響終日不絕于耳,但設在一層媒體工作區的祈禱室卻是一個難得的清凈之處。新聞中心負責場地和設備出租的工作人員稱,這是經過精心挑選才定下來的,因為祈禱時需要安靜。
各國記者們沒日沒夜地采訪、發稿,但也有喘息的間隙。在新聞中心樓外的大草坪上,組織者早就為中外記者們準備了椅子和桌子,桌子上還撐著五顏六色的大遮陽傘。寫累了,踩一踩軟軟的青草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望一眼浦東迷人的秋景,緊繃著的神經就得到了放松。
可以列舉的細節還有很多很多,嚴密的安檢是一個方面--記者包里帶了一個相機,每天光是為了通過各處安檢而拍的照片就達半卷;診療室、臨時郵局、臨時銀行等又是另一個方面,最大限度地滿足記者的各種需求。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感到安全、感到溫馨、感到賓至如歸,上海的辦會水平也就在這點滴之中體現出來。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