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0月21日電記者應國良、李欣玉報道:在20日APEC CEO峰會上的發言中,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首席執行官李文說,互聯網對我們未來經濟的繁榮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媒體與經濟相掛鉤,互聯網改變了各個行業的發展,我們應該承認這一現實。
互聯網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在飛速的發展著。在亞洲,互聯網用戶1999年僅為2400萬,而現在已經達到6400萬,中國在未來十年內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數字、文本
、音頻、視頻等等都能結合,而人們能使用手機或其它設備來獲取這些數據。另外,個人筆記本,移動電話都能上網,使人們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獲得任何信息。
盡管我們的一些媒體的技術在融合,而互聯網使傳統媒體更加強大,網頁也許是我們印刷業和打印機出現后的最大的發明。互聯網也適用于其它的媒體,比如唱片公司通過流式媒體傳播音樂,使人們能夠體驗、購買到更加好的音樂;另外,在尊重各個國家的標準的前提下,互聯網可以提供平臺,演示當地文化,并最終把在線或不在線的各個部分都結合在一起,而使更多的節目能夠出現在互聯網上。
許多互聯網用戶每星期至少上16小時的網,進行電子郵件交流、調查或網上購物。過去的一年中,在亞太地區,有40%的互聯網用戶進行過網上購物或其它形式的消費;在“九.一一”恐怖襲擊后,世界上各國人們通過互聯網尋求捐款或獻血,捐款已經超過1億美元。
毫無疑問,互聯網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起這非常關鍵的作用,每100天,互聯網用戶就會翻一番,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但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一半以上的人口到現在尚未使用過電話,20人中有19人沒上過網,這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如何消除數字鴻溝,如何讓全世界的人們參與知識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已經擺在了我們面前,也是我們商業界要進行對話的重要原因。
今后,互聯網的發展將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在亞太地區,我相信通過公司的合作和政府的支持,在2005年前互聯網用戶可以提高三倍。政府不應該決定技術的后果,而應該由私人來決定技術是什么,但政府要盡量創造有利環境,發展信息技術。我相信,互聯網能改變目前貧困的差距,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得到它們所需要的信息、技術,參與國際經濟的發展。
過去,全球媒體愿意把世界上發生的事傳送到各地,但現在各地可以通過互聯網把當地所發生的事情發送到全世界。實際上,互聯網重新界定了全球媒體形象,在知識經濟時代,媒體不是全球的,而是地方的,可以無孔不入。通過共同接入,可以接受遠程教育,獲取農業方面信息,可以于貸款人接觸,在當地和世界各地銷售貨物等等。
政府也應當在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一是要促進貿易,促進企業接入互聯網,促進通信部門的競爭;二要鼓勵創造性,鼓勵投資,也應該保護知識產權,沒有知識產權,也就不會出現知識經濟;三是所有國家都應該開放電子商務。
互聯網給我們巨大的經濟和文化機會,更為重要的使是,人們通過相互的交流逐漸接近。我們認識到,人類一直都希望密切交流,從而來消除誤會,加強理解,共同發展。我們發現,在知識經濟時代,媒體發展速度很快,使人們獲得更多的信息和力量。通過商業貿易、政治對話以及個人之間的交流,互聯網使我們聯系起來,使我們更加接近,這是史無前例的。也許,很多代人對此都有偏見,我們現在有機會改變,這點我可以肯定。這是我們地時代,我們的機遇!互聯網本身不會解決問題,但我敢保證,它是我們最有效、最強大地的通訊手段,如果我們能夠發揮它的效力,把它作為一種感情、通信和和平競爭的手段,那么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沒有邊界的。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