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上海10月18日電 記者曲哲涵報道: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曾培炎今天在2001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作了題為《21世紀初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展望》的演講,他在介紹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十五”計劃的主要內容后,強調指出,中國在新世紀要實現新發展,必須采取新思路,積極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他談到,調整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二是地區結構,三是城鄉結構。
產業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是影響經濟持續增長的突出問題。中國將針對農業生產率低下、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落后等問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第一產業,按照市場需求,大力調整農產品的品種結構,加快發展畜牧水產品,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第二產業,加快工業改組改造,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努力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第三產業,重點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展領域,提高水平。大力發展信息、金融、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通過五年的努力,到2005年,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將由目前的33%提高到36%,而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由16%降到13%。
他說,在結構調整中,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長遠發展創造條件。到2005年,將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到7.5萬公里。新開工電站規模7700萬千瓦。以實現全國聯網為目標,建設骨干輸電線路6萬公里。以改善農村電網的輸電能力為目標,建設低壓輸電線路13萬公里。計劃新增加石油開采能力9500萬噸,天然氣開采能力370億立方米。新建或擴建400萬噸的乙烯生產規模。
改善地區結構不合理的現狀。目前,西部地區人均GDP約500美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00多美元,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東部,因此,我們要加快西部開發,合理調整地區經濟布局,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城鎮化水平低,城鄉結構不合理,是制約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36%,低于中等收入國家。今后,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道路。
曾培炎強調,中國將繼續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健全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同時,堅決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積極推進電力、通信、鐵路、民航等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和完善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人民日報》(2001年10月19日第五版)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