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在上海舉行,中國香港作為亞太區內重要的經濟體,其目前的經濟情況和發展前景為世人矚目。日前,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采訪,介紹了香港特區政府迎接經濟新挑戰的新思路。
梁錦松不諱言目前香港經濟面臨暫時的困難,政府將全年經濟預測調低至1%。但是,他話鋒一轉:“要看到,與很多鄰近地區相比,這個數字不算太差。香港調低經濟預測,除
了受外圍經濟進一步減慢的影響,也是本港由工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的結果。香港人應積極面對這個轉變,對形勢有清楚的認識,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積極提升自己,尋找新的機會。”
面對困難,梁錦松表示港府對香港的經濟前景仍然充滿信心,因為香港固有的優勢并未失去,香港人要做的是“擁抱轉變、發揮優勢、依靠內地、立志全球。”
梁錦松強調,相對世界其他地區,香港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后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年內中國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轉型和開放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香港各行業如能利用好13億人口的內地市場,600多萬人就不愁沒有飯吃。再加上香港良好的法制、自由的資信流通、公平的競爭環境、廉潔的政府、低而簡單的稅制等固有的優勢所營造的良好商業環境,香港人只要懂得發揮,就一定能尋到新的發展機遇。
香港擁有一個自由的經濟體系,經濟的整個基調仍靠市場的自我調節,但政府也不是無所作為。在梁錦松眼中,政府扮演的是一個比較活躍的、主動的支持者角色,港府決策層正積極努力以新思路帶領港人迎接新挑戰。在開拓香港經濟新領域方面,梁錦松提出香港應重點發展6大行業,即在金融服務、旅游、航運及進出口貿易三個現有支柱產業之外,發展時裝業、電影及多媒體業和資信科技業。他認為在知識型經濟體系中,成本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具有創新意念及高效率更具決定性”。香港制造業一直以原件制造為主,如能轉向原創設計制造,即加上創新意念,便可產生高附加值效應,當高附加值的科技設計崗位增加后,便需更多的低級支援性服務人手,香港的就業機會就會增加。
49歲的梁錦松曾在花旗銀行任職23年,4年前加入美國大通銀行,后任職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2001年起出任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作為香港首位
銀行家出身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除了繼承其前任“最低干預、最大支持”的理念外,自有一套理財哲學,那就是“投資多做,派錢少做”。他表示,已經與特首董建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在內的決策層達成共識,政府儲備應花在有效益的投資上,因為投資可以帶來長遠的經濟效益。具體來說,可投資在兩個方面:一是基建項目,為香港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二是培訓適合知識型經濟所需要的人才,增強香港的競爭力,使港人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而改善營商環境和幫助市民提升技能,正是目前港府著力做的兩件事。
據梁錦松介紹,港府正從消除阻礙市場靈活性的因素、提高香港整體競爭力、提高政府效率三方面入手,改善香港的營商環境。哪些是阻礙市場靈活性的因素呢?梁錦松認為,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及政府機構龐大等都是阻礙香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公共開支項目明年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3%,每10個勞動人口中就有1個在政府工作,機構龐大,效率不高。香港經濟要轉型,就要在時機成熟時,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但梁錦松表示,為了維持香港經濟的穩定,目前不會對聯系匯率制度作任何改變;縮減公共開支、維持小政府是長遠目標,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政府也不會大幅裁員和削減開支,而會將重點放在提高效率、精簡辦事程序上。
梁錦松說,特區政府明白香港的地理位置優勢在于緊貼經濟正飛速發展的內地市場,政府會善用這一優勢。為了使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人流、物流、貨幣流、資信流更加暢順,延長通關時間以及增加口岸設施勢在必行。港府正在與內地有關部門積極磋商,爭取早日消除這個“瓶頸”,加速與內地的優勢結合,使香港成為中國和整個亞洲的金融、商業及物流中心。
為了幫助市民提升技能,提高香港的競爭力,港府正在教育改革、加強培訓和輸入人才三方面下功夫。梁錦松樂觀地認為,香港人現在對待危機的心理狀態已經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來時強得多。“那時大家都以為困難只是一時的,只要風暴過去,香港經濟就會重現好景。如今,市民已經逐漸明白,知識經濟已經改變了一切,經濟轉型是一次大規模的‘模式轉移’,坐等1997年之前的資產增值經濟重臨是不切實際的,因而進入了接受現實、想辦法、求突破的心理階段。”他堅信,以勤奮、務實及有拼搏精神著稱的香港人,一定能靈活應變,渡過難關。作者:王堯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