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新世紀的第一年,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盡管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減速,但是我國經濟仍然能夠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較強勁的增長。總的來看,我國宏觀經濟繼續運行在較快增長、較高經濟效益、低通脹的軌道上,為“十五”計劃的執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既給我們帶來了加速發展的機遇,更需要我們面對新的嚴峻挑戰,經歷艱苦的磨練。2002年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將更加明顯,我們如何做好進一步擴大內需,繼續加強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等各方面的工作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本報告將在模型模擬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預測和分析2001年及2002年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問題。
一、主要國民經濟指標預測
如果我們能夠在2001年剩下的時間內和2002年中繼續較好地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主動而及時地進行宏觀政策調整以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的變化,據預測,2001年我國國民經濟仍可以保持較快的增長,GDP增長率將達到7.5%左右,如果2002年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出現大的突發事件,國內不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和其他重大問題,GDP增長率仍可以保持在7-8%的水平上,甚至略高于上年。在2001年和2002年這兩年中,農業增長將低于90年代后期的增長速度,保持在2.5%左右的水平上;第二產業的增長將略低于2000年的增長水平,維持在9%或略高一些的水平上,其中重工業的增長率仍將略快于輕工業增長率;第三產業增長也將略低于2000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將在7-7.5%之間的水平上。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01年和2002年將分別達到37510億元和42420億元,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3.5%和11.3%,名義增長率分別為15%和13.1%。這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最高的兩年。這樣較高的投資增長,一方面有效地拉動了國內需求的增長,有助于我們克服自2000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帶來的困難,并為我國經濟未來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較好的基礎;但是另一方面,國民收入分配中投資率卻在進一步上升,2002年我國投資率將達到40%,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問題。
從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中,由于持續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一系列促進最終需求的各項政策起到了較為明顯的需求拉動作用,同時受國際石油市場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影響,2000年各種價格指數都陸續出現較明顯的止跌回升勢態。但是自2000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又使得這種止跌回升勢頭大大減弱,預計2001年和2002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年變動率將分別為-0.6%和0.1%,消費價格指數變動率將分別為1.2%和1.5%。
城鎮居民收入將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1年和2002年將分別增長6%和5.8%,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雖然仍將低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但是與2000年相比將有所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率在2001年和2002年將分別為3%和3.1%左右。
在2001和2002兩年中,消費將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成為促進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預計這兩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0.4%和10%,名義增長率分別為9.7%和10.1%。
由于繼續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2001年和2002年財政支出增長速度仍將快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但是由于近年來稅收的快速增加,使得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的差距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減小。
在對外貿易方面,2000年我國進出口增長速度都創記錄地分別達到30%和20%以上,顯然這樣的高速度是不能長期維持的。2000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的增速減緩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進出口增長速度都明顯大幅度下降,月度出口曾經出現過負增長。預計2001年和2002年的進口和出口的增長速度都難以達到兩位數。在這兩年中,進口增長速度將繼續快于出口增長速度,雖然與前幾年相比,對外貿易順差的數量將會明顯減少,但是對外貿易的總格局仍將會有一定數量的貿易順差。
總的來看,我國國民經濟在2001和2002兩年中仍可以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但是國內外各種尚存和新出現的不利因素將大大增加我們宏觀經濟調控工作的難度。我們必須審時度勢,繼續努力做好宏觀調控工作,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化解消極因素,力爭在深化改革和加強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保持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穩定協調的健康增長。
2001年和2002年主要國民經濟指標預測結果如下:
2001年 2002年
1、總量及產業指標
GDP增長率 7.5% 7.7%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率 2.4% 2.6%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率 9.1% 9.0%
其中:重工業 9.4% 9.5%
輕工業 9.2% 9.3%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率 7.1% 7.5%
其中:交通運輸郵電業 7.0% 8.1%
商業服務業 7.8% 8.4%
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總投資規模 37510億元 42420億元
名義增長率 15.0% 13.1%
實際增長率 13.5% 11.3%
投資率 38.6% 40.0%
3、價格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率 -0.6% 0.1%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率 1.2% 1.5%
投資品價格指數上漲率 1.3% 1.6%
GDP平減指數 1.1% 1.4%
4、居民收入與消費
城鎮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6.0% 5.8%
農村居民實際人均純收入增長率 3.0% 3.1%
城鎮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 10.7% 10.5%
農村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 4.2% 4.2%
社會消費實際增長率 8.5% 8.6%
5、消費品市場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7480億元 41270億元
名義增長率 9.7% 10.1%
實際增長率 10.4% 10.0%
6、財政
財政收入 15800億元 18530億元
增長率 18.0% 17.3%
財政支出 19050億元 22770億元
增長率 20.0% 19.5%
財政赤字 3150億元 4240億元
7、金融
居民存款余額 75020億元 83220億元
增長率 16.6% 10.9%
新增貸款 11020億元 12910億元
新增貨幣發行 1480億元 1790億元
8、對外貿易
進口總額 2430億美元 2640億美元
增長率 8.1% 8.6%
出口總額 2590億美元 2760億美元
增長率 3.8% 6.7%
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趨好的重要變化,全年GDP增長率達到8%,初步擺脫了連續多年持續減速運行的局面。但是,進入2001年以后,由于受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減緩的影響,以及國內經濟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又遇到了新的問題,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面對這些新的問題和困難,黨中央、國務院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應對,繼續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宏觀經濟發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這些成績主要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
第一,雖然世界經濟全面不景氣,而我國經濟卻一枝獨秀,依然保持著7%以上的較高增長速度,令世人矚目。一、二、三產業穩定增長,同時主要經濟結構不斷得到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在宏觀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通貨膨脹水平卻相當的低,各類價格水平變動均較平穩。
第二,近兩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有所提高。雖然近來國際經濟風云變幻,起伏不定,但是我國經濟增長卻表現得相當穩定。。從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1年第二季度,各季度的GDP增長率分別為8.1%、8.3%、8.2%、7.4%、8.1%和7.8%,波動幅度不超過1個百分點。這樣的穩定性有利于穩定人們的預期,有利于宏觀經濟的長期適度快速增長。
第三,我國目前宏觀經濟的較快增長是建立在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基礎之上的。宏觀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至少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工業產品的產銷率一直基本保持在97%以上的水平上;虧損企業及行業的數量和虧損額均有所減少;企業利潤,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利潤有所上升;國家的財政收入得到明顯的增加,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
第四,目前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國內需求,特別是投資的較高增長。在國際經濟環境趨于嚴峻,外部需求萎靡不振的情況下,必須更多地依靠刺激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由于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01年上半年雖然我國出口增速和凈出口數量均有明顯下降,但是國民經濟依然保持了適度快速的增長。在上半年GDP7.9%的增長中,雖然凈出口的貢獻是負0.9個百分點,但是國內投資和消費分別貢獻了6.1個百分點和2.7個百分點。按不變價計算,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分別為77%、34%和-11%。
第五,對外貿易持續增長。雖然受國際經濟增速減緩的嚴重影響,我國的出口嚴重受阻,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但是我們的對外貿易仍然保持了相當數量的順差。我國的利用外資在2001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1.7%,這一增長速度在全世界獨占鰲頭。
第六,通過不懈努力,我們爭取到了一些有利于今后經濟增長的條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和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成功。同時,國內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落實這樣一些重要工作的進展也將為今后的經濟增長創造較好的條件。
雖然我們在積極啟動內需克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的宏觀經濟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困難的克服直接關系到今后一段時期內經濟增長的自主性和穩定性的實現和提高。
第一,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目前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因素,2001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1個百分點,2001年8月份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單位完成的投資額同比增長了21.4%。這樣的投資增速已經是相當可觀了。2000年投資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不足50%;而2001年上半年投資的貢獻率已經上升到77%,這樣大的變化,已經需要我們注意如何保持投資和消費增長的適度平衡的問題了。然而,極需我們重視的問題是: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同時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速的滯后。2001年上半年國有及其他類型經濟投資增長了17.9%,而集體和個體經濟投資僅增長了7.5%。雖然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率比起90年代末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如何調動非國有經濟投資的積極性仍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值得注意的是,與2000年同期相比,國有經濟投資與非國有經濟投資的增長率之差呈擴大趨勢,2000年上半年國有經濟投資和非國有經濟投資的增長率分別為12.1%和7.9%,僅相差不到5個百分點,而2001年上半年這一差距已經擴大到超過了10個百分點。非國有經濟投資增長相對緩慢的原因有他們本身的特點所造成的方面,例如非國有經濟主要分布在資本有機構成較低的勞動密集型部門領域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低,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缺乏競爭力等等。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體制性障礙,例如某些領域的進入門檻過高,存在諸多限制,非國有經濟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等等。因此,政府如何在制度創新和為非國有經濟拓寬多種融資渠道方面做更多的事情,將是直接決定非國有經濟投資能否有效啟動,以保證宏觀經濟長期穩定持續適度快速增長的重要條件。
第二,消費方面。促進消費是擴大內需拉動宏觀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重要方面之一。自1999年以來,表現居民消費水平的社會商品零售額的實際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顯示出相當的穩定性,對宏觀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目前在消費方面仍然存在的會影響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一些問題。首先,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投資率一直過高,消費基金相對不足,造成目前我國的總體消費水平相對偏低。長期以來,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滯后于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會使消費基金相對不足的問題日趨嚴重,成為制約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消極因素,其次,目前城市中失業、下崗、待業人員未見減少,他們的收入水平很低,消費水平因而也很低。農村中,農民總體收入增長緩慢,直接制約了農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的基尼系數雖然尚未達到非常不合理的水平,但是它所顯示的高收入階層與低收入階層之間差距拉大的趨勢卻是十分明顯的。這種狀況必將影響全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提高,成為社會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最后,城市消費品市場和農村消費品市場之間的不平衡也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2001年上半年我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和農村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率分別為11.6%和8.1%,兩者之間的差距達到了3.5個百分點。如何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以更好地啟動農村市場仍然應該是今后擴大內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三,對外貿易方面。受世界經濟增長減緩的影響,目前我國的對外貿易面臨著很大的困難。2001年上半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的經濟增長普遍出現減緩趨勢,回升的勢頭短期內很難出現。我國的出口自2001年一季度以來增長速度明顯減弱,由一季度的兩位數的增速很快降了下來,6月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由于世界經濟短期回升無望,加之美國“9.11”事件帶來的新的沖擊,更使已經走低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這使得我國的出口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將在低位徘徊,全年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仍為負值。我國對外貿易狀況的好壞不是能夠完全由自己掌握的,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提高外貿工作對世界經濟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同時更要堅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觀經濟長期穩定和適度快速增長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
除了上面分析的投資、消費和外貿方面的問題之外,其他一些方面的問題也值得引起我們的充分注意。這些問題包括:國有企業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入,企業內在活力不足,創新能力有限,經濟增長缺乏微觀基礎的問題;城鄉發展更加不平衡,農業增長速度過慢,農民收入增加速度過低的問題;金融改革滯后,金融風險猶存的問題;一定時期內對投資者信心和有關企業的經營運行造成沖擊的問題;等等。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
從外部來看,主要是世界經濟增長迅速減速,西方主要經濟大國美、日、德等國臨近衰退的邊緣對我國外需所產生的不利影響。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受其影響的各國逐步擺脫危機的陰影,1999年全球經濟增長開始迅速回升,1999年和2000年全球經濟GDP實際增長率分別達到了3.4%和4.7%。然而自2000年年末開始,世界經濟突然失去了增長的勢頭,在1996年到2000年中期曾經占全球經濟增長40%的美國經濟的增長率,突然由2000年中期的6%下降到2001年初的1.2%,2001年第二季度增長率僅為0.2%。與此同時,日本經濟2000年曾經出現過微弱增長,但是在2001年已經消失,在不到二年的時間內再次陷入衰退。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開始下降,其經濟增長率從2000年的3.4%下降到2001年上半年的2%左右。由于發達國家的需求減弱,對國外市場依賴程度較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速也隨之明顯放緩。總的來看,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急劇下滑,失業現象日趨嚴重,股市在劇烈動蕩中大幅下挫,確實存在著走向衰退甚至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順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的需要,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這是造成我國宏觀經濟目前困難加重的外部原因。
從內部來看,我國經濟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尚未解決的深層次存在的問題在國際經濟環境趨壞的條件下更明顯地暴露了出來。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經濟結構、體制秩序、政策選擇三個方面。首先,經濟結構調整主要是對原有生產結構的調整。使其能夠自主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經濟結構的調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在這項工作中,分流眾多的下崗失業人員,處置大量的不良資產,壓縮某些行業過剩的生產能力,都是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較為寬松的外部條件。而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必將大大增加這一工作的難度。其次,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的升級都需要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體制和機制的支持。為了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還有大量的體制改革任務需要完成,例如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種對擴大居民消費的限制,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等等。此外,目前我國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經濟無序現象也比較嚴重,社會生活中的腐敗和違法違紀對轉軌型經濟增長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第三,由于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的極端復雜性,我們在宏觀調控政策的決策上往往面臨兩難的選擇。一方面要培育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和自主性,這就要減少政府的直接干預,更多地讓市場發揮作用;另一方面,面對經濟轉軌過程中的一系列矛盾,政府又必須采取措施保持宏觀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這就容易造成短期政策的長期化,使宏觀調控空間縮小、難度加大。而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往往更加劇了政策選擇的兩難性。
三、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1.財政政策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自1998年以來,我國一直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四年來發行的特別建設國債已經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加之更大規模的銀行配套貸款,有力地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支持了國民經濟穩定的適度快速增長。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出現的一系列新變化,2002年,甚至2003年都還有必要繼續實行這項政策。1998年開始制定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時候,只是把它作為一項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短期政策措施。然而連續四、五年的不斷實施,已經使這項按照短期政策操作的政策長期化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對這項政策的繼續實行做出必要的調整。
首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所籌集的國債資金主要用于了投資,其政策導向是積極地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來拉動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這就造成了如何平衡投資與消費的關系問題。自90年代以來,我國的投資比例在整個GDP的使用結構中的比重一直在不斷提高,而最終消費的比重卻在逐步地下降。“八五”期間,曾提出投資率應該保持在30%,而現在投資率已經接近和達到了40%。目前的情況是投資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明顯超過了消費增長的貢獻。這種狀況的長期存在和加劇,將會加重中長期有效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程度,增加保持宏觀經濟長期穩定適度快速增長的困難。緩解這一矛盾的辦法是調整國債資金的使用方向。
其次,連續四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實施,使得效益較好的投資項目貯備,特別是中央掌握的效益較好的投資項目貯備已經基本用盡,這必然造成國債投資邊際效益的下降。2001年年中國債資金尚有較大數量的國庫存底,便是這一問題的表現。由于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還有必要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果仍然按照原來的方式執行這一政策,是難以扭轉國債資金使用邊際效益進一步遞減的趨勢的。緩解這一矛盾的辦法之一是調整國債投資資金的使用主體。
最后,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多年實施在有力地支持了當期國民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使財政的債務負擔明顯加重,財政支付的風險逐漸加大。無論是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還是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都呈現明顯的急速上升,目前雖然財政風險尚未達到就要爆發的程度,但是積累速度很快,一些指標已經接近國際公認的警戒線水平,有的甚至還超過了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例如,我國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近年來處于60%左右的水平上,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為10%,赤字規模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為25%左右)。緩解這一矛盾的辦法是加強財政政策之外的其他宏觀調控政策與財政政策相配套的作用,減輕對財政政策的壓力。
2.貨幣政策
在抵御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金融穩定,以及增加信貸配合擴大內需,支持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貨幣政策的主要內容有:連續下調人民幣利率和兩次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取消國有銀行貸款的規模限制,擴大公開市場操作,改進存款準備金制度和再貸款管理,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國債投資項目的資金配套貸款,推行個人消費信貸,改善金融服務,積極推進金融體制和貨幣政策工具改革等等。2001年以來,又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連續下調外幣存款利率,以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查處銀行資金違規進入股市,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等等。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從2001年一些有關的金融統計數字來看,目前我國各種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基本上是與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和物價的變動率相吻合的。但是這種吻合使得金融運行更像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即,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的變化是宏觀經濟運行的結果,而沒有體現出金融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的拉動作用。到2001年8月末,M0、M1和M2的增長率分別為7.4%,14.2%和13.6%,均低于1999年和2000年的水平。此外,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增長速度,和貸款占金融機構資產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些情況告訴我們,在今后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邊際效益逐步下降的情況下,必須加速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注意采取必要措施加強金融貨幣政策對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調控作用。
目前,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另外兩個問題。第一是貨幣政策與金融銀行機制的不匹配,正確的政策在金融機構的執行過程中,由于金融機構目前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而使政策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例如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和再出現問題。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貨幣政策傳導發生阻塞和扭曲,成為制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第二是需要進一步加快完善金融市場機構,增加金融工具手段。與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相比,貨幣市場的發展相當落后,嚴重阻礙和制約了貨幣政策作用的發揮,除銀行和股市之外,債券市場、票據市場、貼現市場、外匯市場等都需要繼續進一步加快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的功能和作用。
3、國有企業改革
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經過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的企業大都顯示出了活力,提高了效益。目前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從機制上根本解決國有企業的問題,還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進行了資產重組,特別是債轉股的企業的債務的盤活和最終處置。第二,相當一部分進行了股份制改造的企業把良好資產剝離了出去,而將債務和不良資產留在了母體企業,仍然留在原有體制中的母體企業的改革和脫困任務就顯得更加艱難。解決這一塊的脫困,一方面需要政府和有關金融機構的扶持和幫助,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剝離搞活了的那部分的能力進行可能的補償,同時又要防止拖垮搞活了的那一部分。第三,尚未進行資產重組、債轉股或股份制改造的企業的改革和脫困。
四、三大事件的影響分析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取得成功、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美國遭到恐怖襲擊的“9.11”事件,是2001年下半年人們經常談論的已經發生的三大事件,它們或多或少都會對我國今后一段時期內的經濟運行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
1、加入世貿組織
總的來說,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我們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并將為中國經濟的中長期發展創造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利大于弊。但是對某些行業和城市就業也必將帶來某種程度的沖擊。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將增加,同時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商品的進口也將擴大。根據中美及中歐達成的中國入世協議,中國將擴大進口美國和歐洲具有比較優勢的某些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由于多邊纖維協定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配額的逐年增加直至最終解除限制,我國可以不斷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的外貿收支可能要從有較大順差逐漸轉向較小順差或收支平衡,甚至在某些時候出現逆差。
加入世貿組織將對不同產業產生不同影響,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外貿結構和就業結構都面臨大的調整,其中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得到強化,而某些資本密集型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將面臨較大沖擊。第一產業中的糧食進口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不會改變我國糧食自給自足的基本狀況,而蔬菜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可望擴大。第二產業中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行業,如汽車制造和IT產業將受到較大沖擊。這就需要我們加快汽車制造業和IT產業的合資合作步伐,同時努力擴大制造業中那些勞動相對密集的一般機電產品的出口。第三產業中的金融服務業將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我們應該采取綜合措施,加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力度,力爭在不太長的時期內把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帳率降到合理水平,增強金融部門的總體競爭能力。
加入世貿組織將對國有企業、政府監管及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帶來新的壓力,而這些正是中國需要深化改革的一些難點問題。加入世貿組織后,必然帶來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更大規模的流動,必須加快建立一個能覆蓋全社會的、包括養老、失業、醫療以及社會救助在內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社會經濟運行構筑一個社會安全網。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有一個5年左右的“過渡期”,以逐步降低貿易壁壘、開放國內市場,這為中國的產業和企業適應國際市場機制和WTO規則提供了一個緩沖和發展的機會,在一定時期內、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必要的保護作用。但是,過渡期畢竟是有限的,最終結果完全依賴于我們的努力。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好過渡期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積極的調整和充分的準備,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將是謹慎樂觀的。
一旦中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將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投資與消費將有所增加,凈出口將有所減少。據測算,與不加入相比,由于加入世貿組織,2002年我國進口和出口將分別增加1%和0.7%,外貿順差將繼續減少,但是另一方面,投資與消費的增加將會超過凈出口的減少,最終使GDP的增長提高0.1至0.2個百分點左右。
2.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
從奧運會的歷史來看,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引入商業運作機制后,歷屆奧運會的主辦國無一例外都從舉辦奧運會中獲得了盈利。不僅如此,奧運會還促進了主辦國基礎設施的建設,帶動了建筑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許多新的就業機會,主力城市的面貌得到極大的改觀。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舉辦奧運會的意義還不僅在于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而在提升主辦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方面更是意義重大。北京此次申辦成功,將使人們在未來7年中對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的預期,同時為辦好奧運所進行的投資也會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為辦好奧運會,北京將總共投入2800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場館建設、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據測算,如果這些都是新增投資且每年平均為470億元的話,則可以使2002年GDP的增長率提高約0.5個百分點,如果其中只有半數是新增投資,也可提高0.2個百分點左右。由于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的基本狀況是有效需求不足、大多數商品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因此產生明顯拉動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借奧運名義進行盲目投資,造成籌辦期間和奧運會后的浪費。這就需要加強投資的計劃性和項目的科學論證,講求經濟效益,接受社會監督,防止腐敗行為。同時,還需要注意奧運投資與其他社會經濟發展目標之間的相互協調,使全國社會經濟發展能夠總體全面受益。
3、美國“9.11”事件
據估算,“9.11”事件給美國造成的即期直接經濟損失約為320億美元,與美國每年9萬多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并不大,與美國目前擁有的50多萬億美元的國民財富相比,更是微不足道。從這一點來說,美國經濟并未遭到實質性打擊,也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經濟的長期走勢。但是,“9.11”事件確實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對美國某些行業,如航空運輸業、保險業、旅游業的直接沖擊,已經造成了據估計高達數千億美元的損失。第二,事件發生后出現的股市市值的大幅度下跌縮水以及可能出現的美元貶值,將產生負的財富效應,給美國經濟帶來損失。第三,更重要的是,事件造成人們對美國經濟未來預期的改變,將使已經處于衰退邊緣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至少會明顯地推遲美國政府所翹首盼望的經濟景氣回升的到來。目前此次事件還在繼續發展,許多未定因素會產生什么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即使僅產生短期的影響,“9.11”事件給美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必然對世界經濟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而我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由于近年來,在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我國一直在堅持以擴大內需為主的政策,并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國宏觀經濟抵御外部波動和沖擊的能力已有提高,因此估計此次事件對我國2001年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會超過0.2至0.3個百分點。2002年勢態如果不再嚴重惡化,這種影響會進一步減弱。
五、政策建議
1、審時度勢,認真對待國際經濟環境出現的變化,既要做好出現最壞情況的準備,又要抓住可能出現的機會
由于美國經濟的增速減緩,不僅使美國而且使世界經濟總體出現了增長嚴重失速的問題。各主要國際機構和各主要國家政府大都降低了對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測。雖然目前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勢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由于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尚不充分,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產生一般有半年左右的滯后期,因此國際經濟環境目前的不景氣狀況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寧可把問題看得嚴重一些,做好美國經濟在一段時期內難以復蘇,世界經濟會繼續衰退下去,出現最壞情況的準備,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積極擴大內需的政策,增強我們宏觀經濟發展的自主性,保持經濟的穩定健康和適度快速的增長。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因素可能促使美國經濟在一年左右的時期內出現回升。這些因素包括,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已經九次調低了利息率,使美國利息率降到了多年來的最低水平,有利于遏止經濟的增速下滑;美國國會通過了10年減稅1.35萬億美元的方案,這將使美國2001年的預算贏余減少400億美元,2002年減少700億美元,對美國經濟增長將產生明顯影響;雖然美國工業領域出現衰退,但是在“9.11”事件之前,消費支出和借貸基本保持正常,美國的一些先行經濟指數出現上升趨勢;等等。如果美國經濟以至世界經濟在一年內能出現回升,我們也應該有準備抓住這種外需擴大的機會,促進宏觀經濟的快速增長。
2、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進行必要的內容調整
毫無疑問,目前國內外的形勢都要求我們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根據連續4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情況,有必要對繼續實施這一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這種調整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國債資金使用方面的調整。
首先,在國債投資資金中加大用于企業設備和技術改造的使用比例。在經濟周期過程中,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是企業的大規模更新改造。企業的設備更新不僅能拉動對相關產業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業的裝備水平,加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目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更新改造投資雖然上升較快,但是更新改造投資在總投資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5%,仍然偏低。因此加大國債投資資金中用于更新改造投資的比例應該是政策調整的一個重要方面。
其次,加大國債資金分配給地方使用的部分。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中的一個問題是,經過數年的國債投資,中央掌握的效益可能好一些的國債投資儲備項目已經不多了,而地方確實有一些效益可能還可以,資金需要量也不是十分龐大的投資項目,急需資金支持。可以考慮增加國債資金中轉貸給地方使用的部分,用于支持這樣的項目,并要求地方對這樣的項目負責,承擔債務的還本付息責任。這樣做,既可能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也可減輕未來的中央財政負擔,并能更有效地帶動社會投資,因為過于龐大的投資項目,小規模的社會資金是難以跟入的。此外,目前允許地方政府全面發行政府債券的時機尚不成熟,同時,國債發行對象和渠道目前主要還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因此,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過程中,宜仍由中央統一發行國債,而加大國債投資資金中轉貸給地方使用的部分,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使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夠發揮更好的效益。
最后,在西部地區適當上一些工業建設項目。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落后的一些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規模工業。在開發西部戰略的落實中,如果只靠太多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很難較快發展起來的。因此應該考慮幫助西部地區搞一些具有當地特色和優勢,或在當地有一定市場的工業建設項目,或補助東部企業到西部單獨或聯合辦廠。這樣做既可以落實開發西部的戰略,又可以提高國債投資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財政政策內容的調整
在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工作中,除了繼續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用于政府投資和其他方面的支出以外,還可以充實實施其他財政政策內容。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四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連續大幅度超過經濟增長速度,2001年上半年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是GDP增長速度的三倍。即使扣除近來稅收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打擊走私和加強征管的因素,我們的稅收增長速度也是相對頗高的。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考慮采取減稅的辦法更好地發揮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減稅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可用手段之一,能起到刺激投資和消費,拉動國內需求的作用。減稅應與稅制調整和稅制改革結合起來。減稅是目前各主要國家采取的刺激經濟增長的較為普遍的財政政策之一,也適合目前我國的國情。這樣做,既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特別是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的負擔,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刺激和啟動非政府投資,帶動最終需求,同時還可以為稅制的進一步改革創造條件。如果從結構性減稅入手,對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目標的實現也是有利的。
第三,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的調整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拉動內需保持宏觀經濟適度快速發展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局面也說明,這幾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外在拉動,宏觀經濟自身的內在自主增長的動力尚未顯現出來。在宏觀調控政策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外的其他調控政策顯得相對較弱,而經過四年之后,這種政策選擇的可行空間開始變小了,效果影響逐漸減弱了,操作難度顯得加大了。因此,在今后的宏觀調控工作中,應該注意對宏觀調控政策體系進行必要的調整,將宏觀調控政策體系逐步從當初應急性的,以解決短期問題為主要目的的、較為單一的組合選擇,調整轉向為以啟動經濟內生自主動力為主的、兼顧解決中長期問題的、綜合配套的組合選擇。
3.加強金融政策作用,促進宏觀經濟增長
在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外,加強貨幣金融政策的作用應該是宏觀調控的重點和關鍵。在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進行調整的時候,如何讓貨幣金融政策發揮更大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加強貨幣金融政策的作用,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保持適當較快的貨幣供應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成為我國宏觀經濟正常運行的一個基本條件。一旦宏觀經濟增長失速,就會產生諸多的社會經濟困難,或者是利潤下降、虧損增加,或者是工資下降、失業增加。要避免這樣局面的出現,克服這些困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保持經濟增長的適度快速。確實,“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條件之一就是保持貨幣供應的適度較快增長。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貨幣是擴大再生產的第一推動力。目前金融系統的運作狀況還不能完全滿足保持宏觀經濟增長的需要,應該采取必要措施適當增加貨幣供應,更好地發揮貨幣金融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在加強金融貨幣政策作用的同時,也必須謹慎從事,既要嚴防金融風險,又要防止未來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
第二,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商品——貨幣的價格,只有讓它與市場充分結合起來,才能較好地發展其調控宏觀經濟的杠桿作用。另一方面,只有利率實現了市場化,金融機構才能真正起到對非國有經濟和中小企業的支持作用。目前利率市場化的條件正在逐漸成熟,我們應該逐步放松管制,積極推進利率的市場化進程,為提高我國經濟的自主內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
第三,增加金融工具手段,完善金融市場結構。
與銀行和股市的發展程度相比,在我國,這兩極之間的債券市場、票據市場、貼現市場、外匯市場等都顯得非常嫩弱,表現出目前我國金融工具手段,特別是金融交易品種相對不足,不能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們應該繼續進一步加快發展銀行與股市之間的各種金融業務市場,積極增加金融工具手段,努力完善金融市場結構,才能更好地發揮貨幣金融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推動宏觀經濟的適度快速發展。
第四,加快金融銀行體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目前,貨幣政策傳導扭曲是制約貨幣政策發揮應有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除了金融貨幣市場發展不完善之外,銀行體制改革的滯后也是發生貨幣政策傳導渠道阻塞和扭曲的重要原因。我們必須加快深入進行金融銀行的體制改革,包括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經營改革和民間金融的準入制度的改革,才能有效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使貨幣金融政策的效果更充分地體現出來。
4.努力擴大消費需求,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
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的長期穩定適度快速發展,現在應該注意提高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度。而擴大消費需求的關鍵在于改善國民收入格局,這包括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注意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逐步扭轉國民收入分配中投資率持續升高的趨勢,擴大消費基金的比例。
第二,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特別是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目前大多數農民、城鎮下崗職工、退休工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和基層干部收入增加緩慢。提高他們的收入是擴大消費需求的重要方面。
第三,采取必要措施,減緩基尼系數繼續擴大的趨勢,也是促進消費需求,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方面。
在新世紀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世界經濟困難重重,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十分不理想,但是經過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經濟發展贏得了一個良好的開局。2002年盡管仍將充滿各種嚴峻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把握好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就能夠繼續保持國民經濟良好增長的勢頭,以宏觀經濟增長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課題總負責:劉國光王洛林
執行負責人:李京文劉樹成汪同三
執筆:汪同三沈利生萬東華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