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從玉華
從10月1日起,國家人事局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布的《人才市場管理規定》將正式實施,外資將有條件地進入中國人才市場。消息一經傳出,引起各方爭議。
洋中介:這條門縫太小了
業內人士都知道,早在1994年、1995年,國際上大的獵頭公司已經以管理顧問、人力資源顧問等多種變通方式進駐中國。在北京國貿中心、嘉里中心、賽特大廈等國際商務區里,不費勁就能找到光輝國際、CHINA TEAM、美國JOBBANK等國際大獵頭公司的中國辦事處。在獵頭網站上,也隨處可見“以色列頂尖獵頭公司———馬克斯曼國際人才公司”這樣的廣告。
由于多年來游離于政策之外,它們的身份十分尷尬:除了光輝國際,它們無一在114查號臺登記過;不敢做廣告宣傳,不敢明目張膽地承認自己是獵頭公司;對媒體敬而遠之;以代表處、辦事點自居。有知情人透露,許多高級外企員工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甚至繞過政府的外企服務中心,與這些洋“獵頭”把協議拿到國外去簽,造成國家稅收的流失。
一位擁有69年歷史、在世界上有105個辦事點的洋獵頭公司負責人說,他們對《人才市場管理規定》的出臺不覺得驚訝。加入WTO以后,中國的電信、金融、保險市場都將不同程度地開放,何況人才市場?再說,大家早就不請自到,現在不過是補發了一張市場準入的“身份證”。但目前政府開的這個門縫太小了,像“合資”這樣的規定也太模糊,政府對我們開放程度到底多大、年限多少、有沒有我們關心的檔案管理業務,都不清楚。
本地中介:前景難卜
對洋獵頭獲得了正式的市場準入證,一些國內知名的“土獵頭”喜憂參半。
北京賽思卓越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黃總認為,洋獵頭早就在搶占市場份額,所以這一政策的出臺不會一夜間“催生”出很多新的洋獵頭公司,但會“催熟”不成熟的中國公司,帶來國際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務以及新開拓的服務品種。所以,對于外資的進入,該公司持歡迎擁抱態度。只是,日后大家生存都難,就看誰在細化的市場中更有比較優勢。
北京第一家獵頭公司———泰來獵頭咨詢公司的經理紀云同樣態度樂觀。他認為,人才中介不像別的行業,靠金錢、技術就能革公司的命。判斷一家獵頭公司的成敗,也不是看它有多大的地、多高的樓,而是看它在全球有多少網點、它在溝通能力上有多深。所以,本土化、文化認同感,是中國獵頭戰勝洋獵頭的法寶。
北京民間獵頭公司“旗艦”浩竹公司的經理王長江則認為,洋公司從暗處走到明處,對人才中介市場的沖擊會很大。可能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像彩電行業一樣,民族企業大獲全勝,另一種是像軟飲料碳酸行業一樣,幾乎被可口可樂等這樣的跨國企業壟斷。全中國人喝美國的飲料沒關系,要是中國的人才被洋中介公司用“美國理念”、“全球化思想”培訓、包裝,那就太可怕了。所以,有官員提出,要打造中國“國字號獵頭公司”很有道理。
專家:人才受益最大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時勘認為,加入WTO后,中外企業競爭最慘烈的就是人才,所以,“國際人才之爭本土化”這一課題研究被提上了日程。如何搞好“績效管理”、“酬薪設計”,不靠“感情留人”,靠企業精神、文化、前景留人,是當務之急。當然,這一政策的出臺,也會加速國內企業的“蛻變”,使大家在服務品質、交往責任感、溝通人性化、客戶導向意識等方面吸收到很多國外的“營養”。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教授認為,外資的引入將促進中國人力資源的市場化、職業化、產業化和全球化,國內原有規模小、效率低、專業程度低的人才中介機構將被淘汰出局,其最大的受益者是人才。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白而強律師曾代理過一起官司:一位“白領”在懷孕期間被所在的外資公司開除,一氣之下,她把與自己簽約的“外企服務中心”告上法庭。可有政府背景的外企服務中心認為,自己不過是代管了她的檔案,沒必要對開除她的外企負責。連訴訟主體是誰都存在爭議,最后官司不了了之。
白律師認為,從我國現有政策上看,對外企員工的權利保護很模糊。出了事多方推卸責任,扯皮拉筋不斷。《人才市場管理規定》的出臺,意味著人才市場的開放,盡管這種開放是有條件的,但總有一天,外資人才中介公司會完全松綁,獲得保管檔案、與外企員工簽約的權利。一旦“半官半民”的土中介沒有特權,上述案子也就很好解決。因為,與沒有絲毫政府背景的洋中介打官司,不存在“民告官”的微妙性,易于操作,白領員工的權利會得到更明確的保護。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