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任何一次危機一樣,在維持經濟運行的能源鏈條中,最先作出反應的總是石油。美國9-11危機后,世界原油價格一度沖高到31美元/桶。盡管最近由于歐佩克出面平抑油價,油價又回落到28美元。但鑒于美國與阿富汗之間劍拔駑張的局勢以及阿富汗位于中亞與中東交界區域的地理位置,這場沖突對石油市場將帶來怎樣的沖擊,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輕心。而這場預料中的油價波動又將會給我國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能源研究所經濟中心副主任朱興珊認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危機并沒有使石油的供求關系產生變化,因而短期內不會對價格產生太大的影響。他說:“對于中國而言,美國9-11危機的影響并不體現在油價上,而是引發我們重新審視我國的石油安全戰略。”
朱興珊說,為了保證石油安全,我國一直堅持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其目的是降低風險。1999年,我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占進口石油總量的46.2%,從亞太地區進口的石油數量約占總量的18.7%,從非洲的進口量占19.8%。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進口中需經過馬六甲海峽運送的石油數量約占進口總量的64%,而馬六甲海峽一直是個不穩定地段,不僅航路擁擠、海盜猖獗,而且一直是美國艦隊控制的區域。
考慮到這些非安全因素,我國曾設想鋪設管線,增加從東亞地區及俄羅斯進口原油的數量,并已與俄羅斯達成有關協議。“但美國9·11危機后,這一戰略設想有必要進行調整。”朱興珊強調,此次恐怖事件客觀上為美國提供了一個進入中亞地區的借口,原來相對單純的環境變得復雜起來。這對我國的石油安全將產生長遠的影響。
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石油的數量約占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1/3,而美國的進口原油量約占其消費總量的50%,考慮到我國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等因素,我國目前的能源安全程度仍然是較高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勢必顯著增加,為進一步提高效率,也勢必進一步以石油替代對煤炭。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計,到2020年,我們進口石油的總量將占到消費總量的一半。“為此我們必須加快實行石油儲備戰略。”朱興姍說。
“十五規劃”已將石油儲備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朱興珊強調:“對于石油儲備,眼光不能僅局限在一點油上,而是應從建立機制入手。立法等問題要盡快跟上。”他建議,一方面政府應建立國家戰略儲備,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資、擁有和控制,作為應付由于突發事件造成進口石油供應大量減少甚至中斷的應急和威懾手段;另一方面要以法律形式規定并以優惠政策鼓勵石油相關企業在正常的周轉庫存外,建立和增加相應的商業儲備,作為戰略性石油儲備的重要補充。為此,首先要制訂石油儲備法規,建立全社會石油庫存統計體系。
此外還應加大對“煤炭液化”(以煤煉油)的技術研究及試驗研究的投入。朱興珊說,過去我們一直不支持采用煤炭液化技術來獲得石油。這樣做不僅成本太高,而且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但美國9-11危機后,我們改變了看法。雖然這并不意味著“煤炭液化”技術要很快投入到商業生產,但做好技術上的儲備顯然將提高能源安全系數。
朱興珊指出:“目前引發石油危機的誘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阿拉伯國家結成反美同盟,以石油為武器,通過禁運、限產等方式對抗美國。歷史上的兩次石油危機都由此而起。但目前看來,這種情形不大可能出現。二是恐怖分子為進一步報復美國,襲擊石油運輸要道及重要石油國家的產油設施。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恐怖分子也完全有能力做到。而一旦這種情形出現,引發石油危機,進而帶動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朱興珊強調:“在目前形勢并不明朗的情況下,應做好準備,應對各種可能。”(本報北京9月20日電)本報記者潘圓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