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這件事這不是批評,是成長的過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把中國作為發達國家進入WTO我們確實不同意,中國確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能光看北京、上海生活水平還可以,認真觀察一下,中國包括IT產業的發展,和美國相比差得遠,差幾十年。這不是郭為不努力,是一個現狀,怎么樣面對這個現狀呢?
郭為:我覺得這個批評,我聽得還是不夠完全,不夠完整,這就是中國的IT行業所面
對的挑戰。
因為我們中國的IT行業的產品情結太重,一說是做PC,做打印機,這就是做計算機了,而沒有考慮到整個IT行業是一個服務型的,是一個軟件驅動,甚至是一個業務驅動的,怎么樣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帶來未來IT業的發展。我覺得,其實三位老總講的,我真的覺得應該給中國的IT業,把你們的東西系統地講講,什么是需求?你們提的這些東西真正的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需要。我們底下也討論,比如說剛才談的問題,我們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也是這樣。我們有一次客戶服務,在建行系統里面,行長說不滿意,說滿意度太低,我們天天問你有什么問題,你怎么還說不滿意。克f不是態度的問題,就是我們說這話你們聽不太懂。我說我們怎么會聽不懂呢?他說不是這么回事。比如我是一個病人,你是一個醫生,我感冒發燒,我只能說出這個現象,為什么感冒、發燒,應該是你說的,不應該是我行長告訴你的,如果我行長告訴你了,我也就以此謀生了,你就沒有價值了。其實剛才三位講的就是這么一個問題,中國IT行業的發展,怎么樣體會客戶的需求。我們經常講了解客戶的需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真正感覺到用戶的需求,確實是我們IT企業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怎么樣做呢?有點賣廣告的嫌疑了。
第一個,我們做的是一個軟硬件分離,過去找行長、找領導,說你們的硬件買我們的,你要想做我的硬件,得把軟件給我做出來。這都是過去對IT行業的要求,F在我們改變了,剛才李行長說了,軟件帶硬件可能是一個趨勢,我們首先是建立一個軟件服務的公司,先從軟件服務開始,您在這個方面有什么要求,在這個基礎上,能賣多少硬件就賣多少硬件,從企業商業利益來講肯定是想多賣產品。但首先是從軟件和服務的角度出發,從觀點上要做一個很大的改變。今天IT行業服務企業的時候,特別是金融、電信這些大行業的時候,一定要從應用需求,從軟件、服務開始著眼,不是賣幾個設備就完成的。
第二個,我覺得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們跟國外的企業怎么樣合作的問題。包括像康柏、IBM,甚至很多大的國外在金融方面做得很好的軟件公司,我們怎么樣合作。這種合作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是技術性的交流,第二是成立合資公司,甚至是在某些產品上進行代理,然后我們做漢化,甚至外圍的業務,通過多種方式的合作,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來,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來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接手系統集成業務快三年了,我自己也有這個體會,技術人員不愛出去,整天在家里做軟件,確實整個的外部世界發生怎么樣的變化,根本不了解,你不了解國外的銀行,國外的專門的金融產品的公司發展得怎么樣了,今天在國外也是這樣,國外最好的金融公司也不是傳統大的IT企業,是一些服務軟件為主導的企業。這個時候,中國IT行業怎么樣發展,就要和這些企業來合作。從而提供給國內的企業這樣的一些方案,這樣的話,可能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
第三個,我們最近也談一個外包的概念,這個概念確實有問題。小的中國企業沒有錢,談不上外包。大的呢,說實在的,可能從成本結構上考慮,現在銀行員工的工資不是太高,為什么要外包呢?這里我們不一定有多大的優勢。為什么要外包呢?因為在實踐中有很多新的概念、新的理念,就是維護運營。一個新的軟件,新的產品上來以后,怎么樣幫助我的客戶把它運行好,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系統,比如在一些金融機構里面,包括一些稅務機構里面,上一些新的系統的時候,幫助去運行和維護這個東西,我們對這個系統稍微了解一些,但是全面的外包,確實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很成功,這就帶來了一個運營模式很大的變化,怎么樣做到以軟件為中心的服務型的企業的轉換,而不是一個賣產品的公司。當然,我們希望把這些服務打包成一個產品,這樣講解起來更容易一些。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所以前面講的扶持也好、支持也好,說白了,要飯吃永遠吃不飽。今天可以要一點,明天可以要一點,可能活著,但是永遠吃不飽,要想吃飽,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能力。我們連著三次不滿意,我們一次就讓你滿意了,甚至說您還沒有提出來的,我就給你一個方案,說您這個業務應該怎么發展,我們要做到很高層次的顧問咨詢還有差距,必須承認我們的落后,但是在落后的基礎上,我們談我們還能做一點什么,這個很關鍵,我們希望在一些小的,在一些基礎性的方面,我們可以有一些方案出來。我們希望一些大的系統,帶我們一起參與,一起玩兒,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這個能力,對我們來說是軟件的設計能力,對業務的理解能力,以及我們所提供的一種金融行業的支持的能力,還不是IT支持的能力,這是我們的一個想法。
陳靜:這個問題我講講。這個事情談了不少,我補充一點。這個事情,認真想起來,真是中國銀行業給中國的IT行業面對的WTO的挑戰。我再講得客觀一點,不僅是中國的IT行業,中國的銀行業的需求,這樣的專門人才、經驗,還很不夠?陀^上講,銀行業本身,包括人民銀行在內,進行電子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的時候,自己搞需求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問題,我就不多說了,比如很大的一個系統,怎么樣做到業務需求,也是在不斷摸索,不斷修改的,他這樣一改,整個軟件開發全要改。這不是我們不認真,不是我們不努力,是在于我們沒有經驗。我們的IT行業可想而知,比如聯想而論,聯想是科學院創辦的高新技術產業,最后是產PC機誕生的,開始一說聯想,都想的就是PC機,PC服務器,后來分開了,搞解決方案,這就很不錯了。上次聯想給北京農村信用社搞了一個系統,客觀講起來應該是不大的一個系統,戴相龍行長跟陸永祥院長,親自出席新聞發布會,禮拜天,把我們嚇一跳,當然也說明對國有企業很支持了。要改革,郭總講的觀點我同意,確實銀行要改革,國內的企業也要不斷地改革,只有我們在這個市場經濟的道路上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年前我到日本中央銀行看過,在東京花了十五億美元建立了全國的處理中心,處理中心工作的人有六百人,其中日本銀行只有三百人,NTT、IBM有三百人,我們開會的時候,根本搞不清誰是日本銀行的,誰是IBM的?誰是NTT的?發言的時候先問一下,你是NTT,你是IBM的。他們有長期的合作關系,為什么日本銀行這么做呢?不是日本人的覺悟高,是日本銀行發現,這樣做比他自己再培養三百個IT人員要便宜,要服務得好,保持得好。這是競爭的結果。
反過來,IT和NTT,得到了合同,得到了發展的基礎,同時單位里面就充分的一代又一代地為日本銀行服務,了解了日本銀行業務的特點。所以有可能日本銀行在調整、變化的時候,及時做出解決方案。所以說,這是共同生存發展的基礎。到現在也如此,你們可以問這個事情。
郭為:我去NEC的時候,NEC做電訊,還有一種制度,NEC和NTT,聯系大一點的業務骨干,到NEC來做技術,NEC的技術派到NTT去。
陳靜:大家知道,國外競爭得很厲害,很激烈。競爭渡過了初級階段,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以后也強調合作,這一點國內還差得很遠,不客氣地講,差幾十年。互相封鎖,合作性很差,這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初級階段所造成的。所以,我的觀點是面對WTO都不要泄氣,不要互相埋怨,共同努力。
周承啟:剛才郭總講了很多東西,是國資公司的困難,我們外資公司也有很多困難。困難是剛剛相反。李行長剛剛講了,找一個應用方案找不了那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但是我相信沒有跟康柏談過?赡芪覀冏龅臉I務,推銷業務做得很差,根本沒有機會跟你們談。但是我知道,在這里銀行,電信公司,不會直接跟我們康柏直接談,一定要經過一個中間人,像神州數碼那樣,我們這種公司在這里做,也是很困難的。我相信,我們今天講了兩個事情,第一個是找方案找了很久找不到,但是我們有一個方案,沒有碰到合適的人。
陳靜:這是反映了國外的企業的困難,它的優勢是先進的技術,有先進的產品,有雄厚的資金,也有比較完善,法律框架下的服務體系。我們發現選中國企業,有時候還沒有開發完,隊伍已經快散了,國外大公司不會這么做,要確保售后服務。但是國外企業有他們的苦處,如果完全是美國人,高鼻子,更不熟悉,又有語言問題,F在雇了大量臺灣、香港的、澳門的、澳大利亞的華人,語言起碼沒有問題,但是他們的文化絕對比不上郭為。沒有太多的聯系,造成了國外有很多好東西,國內并不了解。
周承啟:剛才老總講選擇平臺的時候,沒有選擇的余地,只有一個公司,這可能是我們推銷做得非常差,在太陽后面,還有一個非常亮的星,就是太陽在前面擋住了,F在我們希望有一個機會,大家再談一下,康柏和HP會合伙,合伙以后的這顆星會更亮一些,大家可能會看到。
陳靜:我也擔心。美國的公司合并,我坦率地講,成功得不多。
周承啟:我們要成為一個先例。
陳靜:NCR和AT&T合并后在中國的業務急劇下降,我感覺非常明顯?蛋匾呀浐喜⑦^一次了,由TENDEM、DEC、COMPAQ合并而成。TENDEM在中國的業務是一枝獨秀,干得不錯,中國的銀行卡十個城市SEVER經過招標優選,是TENDEN中標的,現在是十三個了,別的系統還不行,都改過來了。它的Himalaya系列不間斷服務,確實適合銀行卡的業務,因為二十四小時不能間斷呀。他們合并以后,好象弱化了,DEC也是如此?蛋匾彩呛苡忻。分分合合是世界的規律,但是合的目的還是為了競爭。
周承啟:康柏是一個PC公司,天騰和DEC是大型機器公司,性質不同,我希望這一合并是對我們有好處的。
陳靜:根據現在的專業分工,好像還是專門搞一項比較好,下來再同康柏老總們討論。我個人感覺要小心。為了確保大家都有收獲,我們集中幾個大問題,面臨挑戰,銀行業怎么加強和國內外的IT界合作,面向競爭,剛才已經討論不少了。同時數據集中,數據集中以后,風險怎么防范,度的問題。剛才工商銀行提出了不同意見,工商銀行把應用全部合在一起了,希望把應用分開。這些問題是有爭論的,人民銀行爭論夠了,今天來不及討論。還有涉及到安全的問題,要搞的快,包括網絡銀行,如果搞得很快,安全要搞得非常完善,中國做不到,外國也做不到。CITI BANK現在也沒有宣布網上銀行開業。
還有人才的問題,還有有關的IBM主機系統和開放系統的關系。我們最好集中一點,在座的銀行的發言比較少,你們可以根據銀行業面對入世的挑戰,到底關心什么問題?想解決什么問題?最好問題集中一點,尖銳一點,讓他們難回答一點。
提問:我想把話題回到我們的主題上,有兩個問題,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我們面臨的挑戰,不管是銀行業和IT業,沒有人談到我們的機遇,我相信WTO進入,實際上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的,所以對于機遇這一塊有什么看法?另外,我作為一個國外和國內銀行使用的最終用戶角度來談,我覺得國內實際上在業務方面跟國外比,還有相當的脫節,比如客戶服務面上,在信息的集中,還有POS和ATM的普及等方面,很多老總談過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請諸位老總再談一下,你們面臨IT技術上面的問題,有什么是真正不能解決,或者與國外不能接軌的,到底WTO要來了,面臨的是向國際的開放,真正的難點到底在什么地方?
陳皓:機遇所在,剛才我覺得吳院長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金融界的機遇來說,首先是讓我們的商業銀行變成真正的商業銀行,在市場競爭當中帶來機遇。商業銀行的IT部門和主管部門來說,剛才談了很多挑戰,包括國際市場IT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我們可能會在現有的傳統業務和習慣的做法上有一次大的突破,對IT部門最實惠的機遇我相信是體制上面臨的突破,我是看到冒煙了,但不知道怎么起火。剛才進到的話題,吳校長說的三個突破,我覺得最大的機遇,對銀行來說是體制上的突破,企業上可能在WTO有明確的、不可避免的突破,銀行要獲取最大的機遇、利益,這里面跟我們央行的一些做法有直接的關系。
比如說國外銀行進來以后,首先在游戲規則上要按照國際的銀行規則來培養,然后有一個國際化的標準來做,IT行業規范化,現在我們獲益的一件事情就是WTO的外部壓力造成我們內部的大的統一和大的平臺。第三件事,銀行的IT隨著業務的發展,向邊緣和新生的市場延伸得比較快,在金融行業里的證券、稅務、保險方面延伸,這是一個機遇。然后在我們的非利息收入這塊,中間業務、代辦業務,包括我們的理財,最重要的是跟WTO相關的重要機遇,就是我們的業務和體制的突破應該提前。這種突破有兩種過程,一種是我們主動地做突破,一個是被動地突破,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我們說業務上的突破,人行的各種標準,我現在把火燒到陳司長那兒了,人行的標準,核算的標準、清算的制度、信貸的制度,包括我們信用評級,我們個人的信用評估,這些東西,如果我們不早點著手的話,等國外的銀行進來以后再按照國際的標準SETUP的話,國內的商業銀行將是很難跟上的過程,特別是IT,IT在制度上調整以后,有一個滯后的過程。我就建議,如果要抓住這個機遇,而且要在這個機遇上獲取最大的利益,這些業務和體制的突破要提前。
第二,人的問題,如果我們在體制的突變上提前的話,我們國內的商業銀行會在WTO的過程當中,在人才上或者在資源上獲取一定的主動權,但是這個主動權不會象想象那么好,人才流失對國內銀行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機制的突破是主動還是被動,給我們商業銀行造成的結果是兩回事。
陳進:現在都談WTO,就是我們的改革碰到很大的問題,剛才陳總說體制上會有突破,體制上突破之后會接軌。剛才我們的老總說要開發自己的隊伍,自己搞一套系統,我覺得這種傾向很危險,因為從WTO來說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這個說法是對的,全世界要有統一的標準來做,如果我們都是自己搞,有這個秘密,那個秘密,都不愿意公開,即使將來做出來,可能就要脫離世界了,再大的銀行也會慢慢地變小。怎么做呢?我仔細想了一下,系統是開放的,業務流程都一樣,做出來的東西完全一樣,最終的秘密是客戶的安全方面,安全是國家制定標準來做,客戶的話,遲早是要共享的,現在抓再多的客戶,今后肯定要共享的,F在當務之急是觀念上要改變。機會來了,大家從行業的角度協作,共同做好這個系統、平臺會比較好。
對IT產業也是機會,能不能成為新的龍頭,你IT產業解決了平臺的問題,國家的銀行都會有服務需求的。IT解決方案,能夠解決我們所有的業務問題,把所有的銀行業務都綜合到一塊都解決了,銀行肯定用你,這是從IT角度來說的。
從服務來說,現在逼迫我們開發新的業務,原來我們不想做的業務,或者沒有這個想法的業務,現在沒辦法了,因為有人來搶,我們就要做,這是一個機遇。
第三種機遇,我們老想防備國外進來,我們應該想想怎么樣到國外去,我們要出去。我們大學生運動會,國外來了那么多人,我們把他們的錢包掏空了,這也是一個機遇。
吳曉求:他們談的我基本上不懂,這跟我的習慣有關系,也跟我的知識結構有關系,我沒法講。
但是我想兩個問題,一個是我們既要強調專業化分工,又要強調協作。IT企業無論多么著名,如果他不了解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發展方向,以及他的業務變化,他提出來的一系列技術都是沒有用的。如果說我們的銀行自己組織隊伍,自己開發,我想這樣過于封閉了,從資源配置效益來看也是不允許的,所以兩者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
這個合作可以找兩個突破口,哪怕是人員互換。讓我們的著名的IT企業核心人員了解現代銀行的一些新的變化,一些新的需求,這個需求從技術上看,有什么樣的要求,有一些專業人員不理解這個東西。所以,我看這恐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兩種完全割裂開來的東西恐怕是不行的,這是我的一個想法。
第二個想法,說到中國加入WTO的時候遇到的挑戰和機遇,挑戰很多了,有關書籍也很多了,不說了。我們更多談談機遇,機遇就是潛在的發展機會,實際上也是我們對現狀的一種改變。對銀行業來說,這么幾個機遇很重要,要通過加入WTO改變這種現狀,否則我們加入WTO,對中國銀行業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一,是我們的制度的架構必須要有變化,大到工商銀行,小到股份制的商業銀行,到城市的商業銀行,采用的都是一級法人制度,我就想,一級法人制度在中國這個框架實行了很多年了,這種法人制度和我們中國采取的嚴格意義上的分業發展,分業經營的模式是相適應的。但是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金融業還是走這條道路,競爭力就不會提升,因為未來的混業發展不可阻擋。再看中央銀行六月底發布的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辦法,包括戴行長在二十一世紀世界高級論壇上談到的,央行要從制度上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他沒有說央行從資金上支持,如果說從資金上支持,顯然是有問題的,從制度上支持,說明中國的商業銀行要從架構上有改變,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實際上涉及到我們整個商業銀行的這種制度結構。如果我們加入WTO之后,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是采取一級法人制度,顯然是落伍了,落后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中國什么時候推出金融集團模式,這很重要,如果推出了,金融模式就要變化了,金融集團模式加上分業經營是不可行的,沒有意義的。在建立在多種法人制度的基礎上的金融集團模式,加上混業經營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核心就是要建立制度性的防火墻,所以混業經營不可怕。在制度的架構上也要設計一套防火墻,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想加入WTO這是一個機遇,必須朝著這個方向走。
第二,我們必須改變中國傳統商業銀行和傳統業務的主體格局,中國商業銀行,大到工商銀行,到我們小銀行,傳統業務的利潤占到93%以上,這種格局是不行的,這怎么能適應加入WTO的要求呢?我們就要有創新性的業務,這是至關重要的,你必須要從資產證券化以及從制度上的衍生性業務、邊緣性業務我們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做,只要沒有資產負債風險的業務都可以做,怎么不能做呢?你不要只做很傳統的東西。我想這兩個業務的結構以及利潤結構,加入WTO之后,對中國的銀行業來說必須改變,否則不會有出路。
陳靜:我給他概括一下。我認為首先機遇就在于狼來了造成的壓力,回顧改革二十年以來,中國取得五條巨大的成就和變化,最根本的一條,是引進了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過去是計劃經濟,分配經濟,沒有競爭,大鍋飯,鐵飯碗。銀行科技界加快發展,我認為最大的機遇,就是加入WTO以后,在客觀競爭面前,我們實實在在地行動起來了,科技要發展了。科技要發展首先要領導重視,這也不是一個沒有一點壓力就可以自然而然解決的,有的銀行解決得早,有的晚,有的解決得好一點,有的差一點,就影響了整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加入WTO以后,所有的銀行都擺在一個平臺上了,狼已經跑到你門口來了,你必須磨刀、磨槍,必須干起來,反應再遲鈍的行長都行動起來了。行長重視以后,銀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就有希望了。
所以,很多事情不要怕競爭,我也發現,競爭促進了我們的進步,只不過我們需要的競爭是有序的,不要殘酷競爭。
IT界是要起支持、保障、促進、服務的作用,包括風險經營。我們仔細分析過,到了今天兩大趨勢,第一是金融全球化,第二是放松管制。為什么這么做呢?是發展的需要。這件事情實際上在中國銀行業,包括商業銀行法都不斷地討論。當然我們的IT要不斷地為這個服務。將來中國的銀行業何時才能走混業經營道路,這件事情在學術界討論得很熱烈了,只不過行政管理上還太敢討論這個事。競爭擺在面前,國外進來的銀行,在國外都是混業經營的,就有發展的優勢。而中國銀行,全是單業經營的。單業經營的八路軍跟洋槍洋炮的混業經營競爭,矛盾肯定是尖銳的。所以要把監管、防范措施落實,國外也是要加強管制的。這些都是機遇,我就不多說了。
我想,機遇包括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包括對先進的IT技術的應用理念,要帶到中國來,同時把的國外的先進技術、更多的資金都帶入中國,中國更加有條件選擇了。
我認為,加入WTO對我們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競爭帶來的壓力,這是我們加快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
京華時報記者:三個小問題請問陳司長。第一個問題,我們看到銀行和信息企業之間存在著一些溝通和互相理解的問題,我想問一下,銀行現在需要各種硬件和軟件方面的采購,現在銀行采購方面的情況是什么樣的?第二個問題,人民銀行在年初提出銀聯網想要在年底實行,但是只剩下三個月了,我想問一下這項工作進展的程度如何?第三個問題,我聽到一個消息,現在中國打算陸續派出近萬名銀行人員去國外學習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理念,請問這個消息是否屬實?
陳靜:第一個問題,講到采購的事,關于設備采購這件事情,是各個行作為企業法人的事,我們也不干預。他們怎么采購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條,現在根據市場規律化,也是根據國家的要求,都要采取招標或者邀標的方式進行。為國內外的廠商提供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機會。而且我再說一點,大的信息化工程,國家是有政策的,所以有的國外企業是跟國內的企業聯合起來投標的,而且國家下文,不允許國外的企業單獨承包黨政機關或者重要企業的信息化工程,采取和國外合作是一個很好的改革思路。就象我們造汽車似的,過去我們造的汽車不行,后來與德國合資,造桑塔納、捷達,造得很好嘛,中間不斷地過渡。銀行的信息化也是這個過程,沒有什么差別的。
第二個問題我重點講講,根據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組織商業銀行要盡快推出"銀聯"標志的聯網通用的卡,十二月三十一號以前,在中國的五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推出帶有銀聯標志的通用的卡,僅僅是四個行,工中農建四個行,總的來講是順利的。十月份,工行和建行已經順利完全了改造。現在是中行抓緊做,農行也抓緊做,后天開全國的大會,所有的行,一百四十人,肖行長做重要報告,要總結檢查這項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這個任務。
搞完了以后,要統一發銀聯標志,而且人民銀行要發公告,進行相當程度的儀式,這個消息后天以后就知道了,這個事情抓得很緊,國務院非常重視,我們的商業銀行很關心。
第三個問題,派人到國外學習,我不知道這個消息怎么來的,從人民銀行的消息來講,好象沒有說馬上派一萬人。我個人來講,如果有這樣的消息,我還是很支持的,能夠到國外學習,面對WTO的挑戰,是件好事及但是好象沒有這樣確切的計劃。
京華時報記者:我想追問一下,都說沒有股份制銀行參與的銀聯網算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銀聯網?這么多股份制銀行什么時候能有機會擁有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同樣的利用這個廣泛的網絡。
陳靜:目標是所有銀行參加,這是沒有問題的,所有的發卡銀行必須參加,不存在大銀行參加,小銀行不參加的問題。剛才講,試點是很難的事,6月30號以前,中國的銀行卡已經發了三點三億,要發聯網通用卡,這三點三億的卡都要更換。第二,所有的商業銀行計算機系統,應用規范、技術規范,都必須改成人民銀行和商業部門統一的規范,所以商業銀行負擔很重,而且很艱巨。五月份的試點,是指這五個城市先用起來,舉起"銀聯"這個標識,不是到此為止了?傊哪繕耸侨曛畠热珖奸_通。中央領導嫌太慢了,后來提出兩年的時間內,在全國的主要城市推廣開。我們的"銀聯"標識是所有商業銀行,而且不只是銀行,所有的發卡機構,郵政儲蓄所發的卡也都要求聯網通用,不存在國有商業銀行參加,別的銀行不參加的問題,F在農村信用社也發卡了,還有完全地方縣級市的商業銀行,他的卡不能全部通用,個別沒有"銀聯"標識是有可能的,在此說明一下。
陳靜:因為時間的關系,還有什么大家特別關心的問題?
提問:剛剛聽了您說的聯網聯合的問題,前幾天在蘇州,光大銀行等十家小銀行,搞了一個"蘇州宣言",今天李行長,陳司長也在,會不會批蘇州宣言,跟我們現行的聯網聯合有沒有什么抵觸?
陳靜:這件事情不是搞什么宣言。昨天馬蔚華行長解釋這個事情,后來我問了一下。是在蘇州開會,是開APEC會議,指定要中國的私有銀行發言,所以他們十家以交通銀行為代表的牽頭組織的。馬行長昨天講了,李行長也補充了,不存在十個銀行發宣言,要聯網,或是另外搞一攤的問題。他們希望積極地推動"銀聯"標識聯網的推出,這是事實。有兩家小行,已經通過系統的檢驗,推出這個卡,打了標識,這個標識要將來要得到人民銀行的批準。李行長解釋一下。
李子卿:中小的股份制銀行普遍的問題是網點比較少,相互之間要建立一種代理關系,票據可以進行代理,業務這方面的,不是說聯網。像我們光大銀行,在18個城市,凡是有金卡的都聯網了,早已經連起來了,在工商銀行的ATM都可以取款,F在是在傳統的票據業務上做互相代理,是針對這個問題,不是其他的。
網友:第一個問題請問光大銀行的李行長,新技術的運用,需要銀行工作人員素質的提高,請問貴行有什么舉措嗎?第二個問題請問人民銀行陳司長,最近十家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等的聯合,是否預示著將來十家銀行將來有可能走上合并之路?
李子卿:現在IT的在銀行是廣泛的運用,是兩種局面。一般是做了很多業務的計算機電子化處理以后,對銀行的一般人員要求水平越來越低了,前臺的記帳人員,不是特別精通銀行業務,不需要做什么。比如說對公結算,都出來提示畫面,按部就班走一遍就行了,對前臺的人員要求越來越低。另一方面,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銀行要提高服務水平,要求銀行的理財專家、投資專家這方面的人員素質特別高,不是僅僅做一個存款、匯款、貸款的問題,關鍵是要取決于你對資本市場,銀行業務的特別熟悉,才能運用大量的數據庫信息做支撐,做好服務。如果沒有這個,未來的銀行中,你的位置會越來越往后排,得不到提升的機會。因為銀行越來越趨向于用這樣的人員,前臺人員越來越弱化,現在很多柜臺人員我們都主張合并,用多媒體等技術做前臺業務,都可以比較簡單。并且前臺人員開始用大量的ATM和自助設備,來取代一些普通的業務。而相對來講,高層的人員比較缺少。
陳靜:第二個問題,涉及到十家股份制銀行是否意味著合并的問題。不是這個意思,銀行的聯合和合并是兩回事,銀行卡是商業銀行重要的零售業務,所以我們支持我們的商業銀行,包括股份制銀行根據社會的需要推出品牌服務。這個我們認為是確實應該很豐富,很方便的。大家對銀行的服務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卡的服務。反過來,卡的服務也是各商業銀行之間重要的競爭的陣地和手段。為什么要選這個行,開這個戶呢?就是因為這個卡很好用。李行長也在這里,我們都有親身的感覺?ㄒㄓ煤豌y行合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同時,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在中國的范圍內,現在我們的中央銀行是支持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的,并不是支持把商業銀行合并得越大越好,這是中國的國情,與以美國為代表的其他國家還不一樣。中國的工、農、中、建,都已經是龐然大物了,按照經濟學家講,已經感覺到與中國市場經濟的銀行體制還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
金融電子報記者:在昨天和今天的論壇上,有人談到了創新金融產品,放松金融監管這個問題,請陳司長談談,是指那些方面的放松?請在座的商業銀行的行長和各位老總談談您所在的銀行,有特色的金融產品是什么?謝謝。
陳靜:這個事情嚴格來說跟題目不一樣,我是科技司司長,不是監管司司長,說多了影響不好。但是既然大家很關心,因為科技先行,銀行的科技部門往往是先走一步,網絡銀行、電子銀行,真正搞成功的,都是業務部門的事情。搞IT的,稍微知道的早一些,開發得早一些。放松管制是加強管制的對立面,過去減少風險,國外銀行中都采取加強管制的方法。加強管制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分業經營,銀行搞銀行,不能搞保險,不能搞股市,不能搞證券交易,也不能搞期貨。隨著金融全球化以后,大家知道為了減少風險,就走另外的一個方向。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最大,所以美國一個得諾貝爾獎的人講,先提出豐富的金融產品,然后在研究金融產品定價的問題。這就是,銀行不見得搞傳統銀行的存貸業務,允許它們同時可以進入股市,可以辦實業,搞房地產,可以進入貴金屬、期貨市場。條件是監管手段要完善,要建立很多防火墻。這方面我不多講了,吳教授是專家。
所以這樣搞做,是追求銀行的最大效益。大家知道,花旗銀行是全世界在資本主義國家商業銀行里電子化程度最高的,以花旗銀行為代表,現在的傳統的存貸業務所占收益的比例已經降到60%以下,其它都是中間業務,絕對不是我們國家90%以上這種概念。放松管制,不是我說的,但我們可以討論定義,即允許銀行除了銀行的存貸業務以外,可以進入其他的業務,但是要接受相應的監管。請吳教授講一講。
吳曉求:從嚴格意義上講,要鼓勵創新,放松管制,監管也不能放松,只是針對于傳統的工具來說的。因為目的主要是讓所有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能夠比較自主地進行工具的創新。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在一個金融市場很發達的時候,金融機構不能夠自主地進行金融工具的創新,這個金融機構本身是沒有生命力,沒有競爭力的。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我們這里所說工具的創新,通常金融機構是不能自主地進行創新的,而監管部門的創新工具,不能讓金融部門使用,從嚴格意義上說是有問題的,要放松對金融工具的創造。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知道風險在什么地方,對風險的控制更具有切實的體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對于創新之后,商業銀行能進入哪些領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商業銀行即使在放松以后,有兩個原則必須把握。第一個原則,商業銀行的業務擴大了,哪怕可以進入資本市場的核心業務、邊緣業務、衍生業務都可以,但是你進入以后,不能造成你資產和負債自身有風險,這是一個原則。不能直接形成你的資產和負債,而且有風險。第二個原則,商業銀行做其他的業務,不能促使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自主創造信用,信用的創造過程,這是我們銀行必須監管的,或者說是中央銀行必須監管的。把握這兩個原則以后,商業銀行都可以做,都沒有問題,至于說成效業務,自營業務這是規則所不允許的,這是兩個最大的原則。
提問:工行和中行的科技部的兩位老總,銀行都在數據集中,數據集中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銀行電腦人員,其中有一些是很資深的電腦人員的流失,在你們數據集中,你們是怎么調動原來那些數據中心電腦人員的積極性的?發揮他們的作用,以促進你們銀行更大的發展呢?
林曉軒:你說的問題是針對數據中心的是嗎?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前面我介紹的時候,介紹工商銀行大集中的時候,時間比較短,我很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工商銀行在開發、測試、生產上的體系。實際上,目前整個工商銀行,在珠海的軟件開發中心,穩定的、長駐的已經有五百人了。在北京和上海我們有兩大數據中心,建立的目標,目前兩者不一樣,平均起來有兩百五十人。同時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四個地方,成立了四個軟件研發部,這個軟件研發部,是跟珠海的軟件開發中心是配套的。這四個軟件研發部可以吸收工行系統大量的精英和骨干。這是從一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工商銀行整個科技主要是在十五年當中發展起來。我們都體會到,經過這十五年發展,積累起來的這一支科技隊伍,是他們在我們工商銀行業務發展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們的本意來絕對不會輕易把他們放出去的。
另外一點,目前在對這些問題我們是在逐步在解決。首先,我們對開發中心、研發部和兩個數據中心的科技人員的待遇已經采取了特殊的政策,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想逐漸地把這個范圍利用,在體制沒有完全改變之前,往下進行逐步地擴散。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希望能夠盡快加入WTO,通過外部的壓力去實現。應該說加入WTO對銀行,對IT行業,是有好處的。而且,壓力是肯定有的,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感覺到壓力,即使現在沒有加入WTO,銀行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和殘酷的。
再者,上掛網絡后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認為下面沒有事情干。我以前在分行工作,現在在總行工作,我一直不贊成這么一個觀點。我覺得,下面的一些工作需要進行重新定位,分行的工作需要進行重新定位。我們上收的,僅僅是主機上面的業務,也就是說主機的系統維護方面主機,應用和開發人員需要重新定位。大量的人員在分行還是需要的。工商銀行走大機集中,并不是全國每一個支行,每一個網點所開辦的業務全部由這兩大開發中心來提供支持的,我們整個應用的體系應該說是分成兩級的。一個就是在兩大中心,一個是在省分行這一級別。省分行這一級,大量的中間的代理業務,還需要他們去開發,因為每個省分行都是有一個大前置,否則我們對市場的服務,整個的機構這么龐大,是根本適應不了的。
另外,這個上掛網絡非常龐大的,在管理,包括網絡的安全防范方面,我們的力量、能力、精力、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現在整個金融行業都存在這個問題,在網絡方面是比較缺人的,在這方面要進一步加強,一個是網絡的技術,還有一個是網絡的人才。
還有一個是在信息處理,這一塊應當說是要加強的。我們工商銀行一講到IT,就是開發,好像開發是老大,開發的人員才是貢獻最大的人,往往忽略了管生產的、管運行的這一批人。在這方面,我不贊同這個觀點,說在電腦運行方面只需要低層次的人操作,在這方面還是需要高層次的人員。因為將來大機集中以后,生產管理越來越自動化,肯定不會說有根線斷了,就在這兒找到那根線接起來,肯定是要自動化的。工商銀行整體的感覺不是人太多,而是人太少,這些人員需要進行重新分工。
陳皓:剛才林總也講了,整個中國銀行的人力資源結構,我長久以來的信念是:科技以人為本。只有在足夠的人力資源和相關其他資源配合下面,合理的使用下,科技投入才能做好。剛才的發言和插話中也提到,一個是國外銀行IT人員的比例。另外,我剛才說,銀行界可能獲得一個最直接的獲益是體制的變化造成人員的競爭力的增強。剛才,林總講了工商銀行的人力資源的做法,我有同感,具體安排也是這樣做的,基本的原則是人一種重新的分布和組合,業務流程的重組和人員的調整。銀行內外、銀行之間人員的交流不可避免。銀行和IT發展的方向發生變化,策略發生變化,造成人員進行重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要讓省一級的部分人員,從以前做重復的工作,轉向去為銀行的客戶和金融市場的需求服務。我們通常的說法是調動內部資源,面向市場做個性化服務。這跟我剛才提到中國銀行建立的客戶服務體系相關,客戶服務體系在每個重點的、金融服務競爭比較激烈的省一級行的架子上搭建了總行統一標準和統一規范的平臺,各省行的人員,或者說一部分人員可以從事這方面的科技、業務配合的開發和拓展工作。
我同意剛才林總的發言,以前我們IT人員做的事情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大量的重復工作,因為每個行都是分散的,做一樣的事情。因為中國銀行有四千多至五千多人,他們有很多人都做一樣的事情。我曾問從分行找來的十個人,誰做過會計?七人舉手,都做過會計。再一問,他們做的具體的工作還不一樣。這樣造成了工作的重復。但是還有很多沒有人做的事情,所以要進行人員的重新調整和分配,彌補我們以前人力分配的不合理,和人員結構分布的欠缺問題。這種事情,是應該在目前做好的。
所以總的看來,人員中IT界的占比例不是太多,而是不夠。當然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部里的位置,以及我們的社會上的基本的要求,家庭、戶口等問題造成人員在調整上,以及在調度上,重新分布上有一些問題,會有流失。
最后一個問題,人員在銀行內的流失是一個自然的現象,有很多很好的人員,有很多很有經驗的人才也流向了一些公司,像IBM公司,像聯想公司,像神州數碼公司,我在這個場面里已經看到很多了。這也是一個好現象,我們也從社會上吸引了很多很好的人才,這種流動是正常的。謝謝!
陳靜:現在的時間到了。中間也沒有休息,臺上臺下很辛苦,我們論壇的最后一部分,自由論壇,圍繞中國銀行業加入WTO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再次進行了討論,涉及到很多問題,其中也包括我考慮不是很多的問題,比如面臨挑戰,怎么加強銀行和IT業的合作等問題。下面的聽眾,還包括網友也提了不少很有針對性的問題,不知道大家反映怎么樣,我自己感覺我們還是就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還是很有收獲的。衷心感謝我們邀請的臺上的各位嘉賓,衷心感謝出席這次論壇的廣大代表和聽眾。論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