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單羽青8月28日北京報道 曾準確預言全球經濟陷入全面衰退的摩根士丹利添惠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認為,4年來中國兩次成功克服全球經濟衰退沖擊的事實表明,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正不斷增強。
目前,中國經濟平穩增長,與世界經濟的低迷不振形成鮮明對比。史蒂芬·羅奇指出,這當然不是表示中國完全不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在極易受貿易影響的國家,例如中國
,往往最先受沖擊的出口增長已于今年大幅下滑,中國的出口總值于2000年急增28%后,截至今年上半年,增幅回落至8%。但是,與其它國家出口暴跌的情況比較,中國經濟增長的確十分出色,今年頭七個月內,韓國、臺灣、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出口均取得雙位數跌幅。而在亞洲其他地區,出口由2000年的大幅增長急轉直下,這反映全球對信息科技產品的需求出現逆轉。輸往美國的信息科技產品,對整個亞洲地區舉足輕重,占其出口貨運總值50%至80%。相對來說,中國受美國信息科技產品需求周期的影響較輕,這類產品僅占中國出口總值約30%。
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避全球經濟衰退及其對全球貿易帶來的壓力,中國也不例外。史蒂芬·羅奇表示,中國在6月的出口數字按年下跌為0.6%,是兩年來首次出現倒退,尤其令人憂慮。因此,中國7月份的出口數字反彈,令人釋懷。
他分析指出,這不僅是因為中國的出口產品組合具有抗風險性,需求較穩定的非耐用消費品所占的比重較高,承受全球商業周期回落產生的沖擊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結構性因素疏緩了對外貿易的下跌風險。目前,中國正逐漸成為全球跨國企業一個強大的生產基地,其結構性轉型并無放緩而是正在加強,各方面的改革繼續進行,特別是國有企業重組、開放資本市場、重視股東價值的文化逐漸盛行,社會保障及退休福利改革及建立法治精神的工作取得進展等。中國入世將會為經濟改革增添一股動力,特別是當跨國企業繼續在這個龐大的市場搶灘,外來直接投資大量涌入,7月份外來直接投資額增加29%,看來可以在今年創下500億美元的紀錄。此外,簽訂合約數在今年頭七個月上升46%,反映了中國外來直接投資的增長潛力。外來直接投資增長是促進中國經濟良性循環的主要關鍵,同時,外來投資是轉移科技及管理的一個主要渠道,還可繼續彌補出口需求下跌的影響。
此外,他認為中國內需不斷擴大是應對全球貿易疲軟的利好因素。今日上半年零售額上升10.2%,升幅雖然溫和,畢竟高于2000年的9.7%增長率;城市的增長率更為顯著,今年初至今的零售額已上升11.6%,而2000年的增長率則是10.6%。同時,消費需求改善,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中國長期的通縮結束,今年上半年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是+1.5%,遠高于2000年的0.4%。由于通縮結束,中國的消費需求得以擴大,這是刺激最近數月消費的積極因素。
正如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一樣,目前中國繼續采取積極財政政策,以防范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沖擊。其成果顯而易見,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高達8%,較中國官方的7%增長指針高出整整1個百分點,較我們預測的7.5%高出0.5個百分點。
但史蒂芬·羅奇同時認為,上述說法并非表示中國已完全擺脫困境。如果這次全球經濟衰退蔓延或深化,中國經濟肯定會受到一定打擊,尤其是如果美國消費市場呆滯,勢必沖擊中國仍然高度依賴的軟消費品出口。美國消費市場一直處于凝固狀態,但如果受裁員加劇或工資大幅下調觸發的影響,支持美國消費市場的基本因素突然惡化,那中國的經濟增長便會失去另一重要支柱。不過,中國已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并且刺激內部的需求,故已比其它依賴貿易的國家更有條件抵受這種沖擊。
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其中包括結構性及周期性因素。中國由改革推動的結構性轉型,其速度之快與范圍之廣,是前所未見。中國加入世貿及籌備2008年奧運,只會加速這個進程。然而,中國別無選擇,只有認真應付周期性的經濟難題。中國必須將整體經濟增長率維持在大約7%,才能創造足夠的新職位,以吸納因國企重組而下崗的工人。近期全球經濟周期波動,令中國更難以保持社會穩定的方式來處理其結構性改革。
最后,史蒂芬·羅奇稱,鑒于日本再次陷入衰退而亞洲其余地區的經濟亦十分疲弱,中國經濟的卓越表現看來更顯難能可貴。在四年內,中國兩次扭轉市場對其經濟發展動力的懷疑態度。中國的成就,是其它亞洲國家望塵莫及的。他強調說,“我看淡全球經濟,但惟有中國一枝獨秀。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中國是我仍然看好的惟一大國。”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