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東平/文
向可根是個特殊而神秘的人,他是四川芙蓉集團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芙蓉集團)的九名董事之一。除了同其他董事一起參與公司重大決策外,更多的時候,向可根的意見幾乎一言九鼎。
在芙蓉集團近3億的資產中,并沒有向可根的一分錢,但他卻對其中的1.4億資產的投資、收益、變動、經營狀況負有責任,因為他受雇于這1.4億資產的主人、芙蓉集團的第一大股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作這部分資產的管家。華融叫他“外聘董事”。 1500名董事何處找?
“這樣的外聘董事在華融會越來越多。”本周三,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一位高層人士透露,向可根屬于首個外聘董事,公司人力資源部正在制定外聘董事的招聘、管理、考核辦法。
來自另外三家資產管理公司——信達、長城、東方的消息顯示,外聘董事將成趨勢,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都在醞釀向社會招聘具有專業才能的管理者。
在3000億左右的國有企業債轉股逐步完成后,一向高舉“退出、變現”旗幟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發現,在這些企業完成股權回購之前,他們不得不坐上董事會的座位,去對專業項目、領域的決策進行判斷。
“而這需要專業知識和投資技巧。”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有關高層表示,由債權人到股東,由變現和還本付息到按股分紅,由金融風險到投資風險。資產管理公司角色變化的背后,是對企業微觀管理的參與,要親自管理實現3000億資產保本升值。
另外,在國家暫停股權回購后,資產管理公司更是不得不作“持久戰”的打算。大批的原金融領域的職員由此變成了企業的董事。
按國家經貿委確定的“3000億資產500家企業,平均一個企業派三個董事,”這一數目都需要1500人以上。尚不算其它待處理債權的企業,這么多的董事到哪里去找?外聘董事成為自然的事情。華融的外來管家向可根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走進華融,6月以前他還是四川大學電氣工程系退休的高級工程師。出過國,打理過公司。
6月以前,芙蓉集團還叫芙蓉礦務局,川南的一個大型煤礦,在完成1.4億的債轉股后,華融介入,6月28日該煤礦更名芙蓉集團。
據直接負責芙蓉集團債轉股項目的華融成都辦介紹,華融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總計約47%的持股數出任第一大股東,原芙蓉礦務局以部分優質資產作價1.2億,持股45%為第二大股東。在新公司的董事會中,九名董事有7名來自華融,2名監事也出自華融。整個芙蓉集團的命運交到了在董事會占絕對數的華融手中。
“我們管理企業的經驗畢竟欠缺。”華融成都辦項目經理吳梅稱,手中的3億資產變得有些沉甸甸。過去做銀行業務的吳同她的同事突然被推到董事的位置,面臨整合原有管理體系,資源調配,協調關系,確立投資項目的重任,這同放貸收貸屬于完全不同的領域。同時,每一個董事的手中都有幾個企業要跟蹤,把所有的工作時間放在某一個企業似乎不太現實。
“我們又不能聘請職業經理。”吳解釋,國家債轉股政策規定資產管理公司不能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這同持股多少沒有關系。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的是監督權和戰略決策權。芙蓉集團的經營仍是來自原礦務局的人員。
“外聘董事代行部分權利的想法被提了出來。”吳梅稱,“向總公司匯報,居然獲得同意。”
向可根很快進入角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他在離成都350公里的煤礦剛剛完成華融公司給他的任務——對合資建造自來水廠進行可行性調研。”他告訴記者,接著他將對原礦務局遺留的酒店工程再投資做可行性報告。
“根據向董事的報告,華融才會決定投資與否,再將意見在董事會表達。”吳梅稱,因為是首位外聘董事,華融成都辦對向可根的工作定位沒有制度可循,成都辦隨時匯報芙蓉集團經營的情況,對目前選聘的經營班子是否稱職作出評估,對重大的投資作前期調查。經華融授權,向可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華融的權利,但不會讓他干預企業經營。向實際上同經營層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能涉足經營活動,芙蓉集團會形成內部人控制嗎?對記者的疑慮,吳梅說,擔心是多余的,在芙蓉集團還有一位華融的“監軍”——財務總監,華融外派的財務總監是以董事會的名義。在芙蓉集團實行財務雙簽制度,凡兩萬元以上的支出要有財務總監的簽字。對每一項投資要出據意見書。分季度還要作出單獨的匯報。財務總監并不行使主管會計師的職能。
華融成都辦當上了甩手掌柜。吳梅透露,華融準備在四川新近完成的20多家債轉股企業中選擇控股企業,準備再外聘3到4位董事。
在本報結束采訪時,向董事和財務總監正趕往成都,準備向華融匯報工作。據財務總監的介紹,今年上半年芙蓉集團改制、資產剝離后經營不錯,盈利646萬元,超過了董事會年初全年400萬的盈利計劃。在銀行躺了多年的呆賬第一次產生了利息外的增值,按股權比例,華融將分得300多萬。
1人要兼4個董事
據悉,按規定,債轉股企業一般按十年期完成股權回購后,資產管理公司退出企業。資產管理公司一般將其定為八年期,近日,這一回購已被有關部門暫停。
信達資產管理公司股權部負責人曾提醒下屬,債轉股不僅是目前工作的重點,對將來的業務還起支撐作用。相當部分企業的股權在短時期內無法退出。
在2000年完成的1576億債轉股后,信達派出183位董事和監事。但對于已經簽約的4000家新注冊的公司來說,無疑杯水車薪。
“相同的情況發生在每一個資產管理公司身上。”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部門經理透露,在大規模債轉股同時到來時,華融內部有一個規定:一個人兼任債轉股企業的董事不能超過4個。
“不僅是精力、時間不夠的問題。”這位經理稱,“關鍵是知識不夠。債轉股企業大多屬于傳統產業,專業性較強。行業不熟,怎么管理?據悉,為便于人員調配,華融將所處置的資產劃分為五大板塊:有色金屬、機械電子、輕工、汽車軍工、其它行業,每人都管幾家企業的董事。
這位經理稱,華融一直有意用外派董事的方式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但怎樣選拔、考核、約束外派董事,薪酬標準,無先例可循。
據悉,華融正在制定相應的外聘董事的辦法,框架性意見已于近日出臺,具體細則正在完善中。
有消息稱,鑒于缺乏專業人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正在醞釀成立一個外聘董事的機構,統一考核、選拔、外派、薪酬。另一個原因是,在許多債轉股的企業中,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是都有股權。統一選派有利減少人員。
“但華融也好,其它資產公司也好,并不會由此成為新的大型國有企業。”華融高層人士清醒地說,他們也都是替銀行管理著資產,資產變現,錢保底增值回到銀行才完成任務。
相關報道:資本市場重組主力
從華融獲悉,在華融處理的債轉股企業中,脫胎于南昌鋼鐵有限公司的長利彈簧股份已在華融的管理下,完成了上市輔導,據稱明年這個債轉股企業有望上市。在冶金行業,華融也正在利用手中的資源進行一個跨地區的重組,一旦重組結束,華融將其推向股市。
業內人士指出,借處理不良資產,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早已頻頻現身資本市場,股市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來說,正是最佳的退出通道。手握上萬億資產的處置權,享有政策的“特許權”,不讓資產管理公司進入資本市場也難。
在債轉股、資產拍賣、分包承銷、債權出售轉讓、資產證券化、利用外資、股權轉讓、股權回購、扶持債轉股企業上市這眾多資產處置辦法中,操作上市無疑是最佳途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也明確表示,要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處置資產。自獲得證監會的“特別承銷資格”,四大資產公司大做企業上市承銷開始,面對資本市場,四大資產公司越來越不滿足于配角的地位。紛紛開始走向前臺。
今年4月,青山紙業大股東債轉股,信達以56.7%的絕對控股權入主青山紙業。6月信達受讓祥龍電業32.35%,成第一大股東。信達主導的鄭百文重組更被認為“市場說話”的典型。在中國股市,“信達系”已隱然現身。此前長城已入主渝鈦白,華融成為ST中華的最大債權人。
在資本市場,四大資產公司正找到了發揮力量的空間。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