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日電(記者沈路濤) 由于淮河上游支流泄洪,造成今天干流水質由于污水團下泄而再度超標。國家環?偩窒逻_緊急通知,河南、安徽、山東三省100家原已達標的重點污染企業,緊急實行限產限排或停產措施,以防止發生重大污染事故。
今年3月份以來,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較往年同期減少40%至70%,大部分河流處于斷流狀態,河道內的蓄水主要是工業企業達標后排放的廢水、城市生活污水和農田廢水。上游主要支流沙潁河潁上閘以上形成總量達1.44億立方米的污水源。從7月20日起,沙潁河上游普降大暴雨,并形成洪峰,各閘壩相繼開閘泄洪。
隨著上游泄洪,這股污水源形成污水團,開始向淮河干流排放。30日上午潁河口至魯臺子水體呈黑色,帶有臭味,有大量懸浮物和泡沫并發現少量死魚。隨著這團污水的流動,昨天淮河干流淮南段水質還維持在三類水質,今天水體中氨氮濃度就已經開始超標,高錳酸鹽略有超標,整體水質超過了規定的三類標準。
目前這1.44億立方米的污水源已經下泄至干流0.6億立方米,其余蓄積的污水還將陸續涌入,易形成大污水團。加上淮河干流水量偏少,水閘一直關閉,預計污水會部分滯留在干流內,直接影響淮南、蚌埠兩市的飲用水安全,并且容易發生污染事故。
由于這次污染險情與1994年淮河發生的特大污染事故情況相似(當時干流形成污染帶70公里,造成損失上億元),國家環保總局7月27日發出關于防止淮河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緊急通知,緊急要求沿淮四省對主要污染源實行限產限排或停產措施,特別是對造紙、制革企業采取緊急措施,減少污染排放;沿河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并做好應急防范工作,防止發生重大水污染事故。
據了解,目前河南、安徽、山東省各級政府已對100家重點污染源企業采取緊急措施,其中造紙、制革、酒廠等48家企業停產,同時督促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行,以盡可能減少污染排放。與此同時,國家環保總局還要求淮河水保局合理調度四個主要閘壩,盡量提前小流量下泄,避免洪水來臨時不得不開閘突泄。目前淮河最大閘壩蚌埠閘已提前小流量泄洪。由于幾年來淮河水質得以改善,這次污水團開閘下泄過程中,各級政府十分重視,采取了各種緊急措施,部門密切配合,預計不會發生1994年那樣重特大污染事故。
目前國家環?偩趾陀嘘P部門正密切監控淮河干流水質的變化,盡可能減少污染事故的發生。
淮河達標后緣何出現污染險情
2000年基本實現達標目標的淮河,今天干流水質由于污水團下泄而再度超標,出現污染險情。100家原已達標的重點污染源企業,被迫緊急實行限產限排或停產措施,以防止發生重大污染事故。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淮河水污染治理依然任重而道遠,淮河之水徹底變清需要綜合治理。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淮河各主要支流受到了日益嚴重的污染,水質急劇惡化。淮河的16條主要支流,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質超過國家5類地表水的標準,喪失了任何利用價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1994年,原國務院環委會提出要讓淮河水在20世紀內變清。從此淮河流域被列入我國水污染防治的重點。1995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流域性法規——《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并關停淮河流域一大批污染嚴重的小造紙、小制革、小化工等“十五小”企業。1998年1月1日國家有關部門實施對限期沒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業進行統一關停的“零點行動”。此后針對一些工業企業偷開偷排時有發生,各級環保部門采取現場檢查、突擊抽查、暗查等多種方式,發現一起處理一起,有效地控制了工業企業污染的“反彈”。
可以說,作為我國第一個按流域進行水污染綜合治理的河流,淮河治污取得了很大成績,流域內超標排污企業通過治理或關停并轉,基本實現達標排放。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監測數據表明,2000年淮河干流COD(化學需氧量)濃度基本符合3類水質要求,主要支流大部分斷面COD濃度符合4類水質要求。
但這只是按規劃實現了階段目標,還是一個低標準的達標。目前淮河達標的主要指標是COD,而氨氮等已成為除COD外嚴重影響淮河水質的主要污染物。
一方面,在淮河流域工業企業實現達標,工業污染負荷減少的同時,生活污水的比重卻在加大,污染負荷已經超過工業污水。按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流域內應建城市污水處理廠52座,目前已經建成11座,在建28座,未動工13座,進展緩慢,直接影響了淮河水質變清。
另一方面,由于淮河流域人口、耕地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是我國主要的產糧區,而水資源總量僅為全國的3.4%。流域內農村農藥、化肥的污染相對較重,成為水污染的一個重要污染源。
由于淮河是高度人工控制的流域,流量的大小已直接影響水質的好壞。近些年來的夏季,淮河流域幾次持續干旱,各閘壩都關閉,淮河處于斷流狀態,增大了河流的污徑比,使水體自凈能力極度下降,部分閘上水質呈惡化的趨勢。
這次險情的出現,正是由于一段時間內干旱,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造成上游蓄積的水體污染而引發的。面對淮河治污新的形勢,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還很艱巨。要從根本上解決淮河污染問題,在進一步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時,應重點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力度,盡早形成污水處理能力;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應盡早提到日程,加大農村環境警示教育,提高環境意識。而進一步合理配置開發利用水資源,注意生態用水,在兼顧生產生活用水、防洪抗旱的前提下,如何保證河道合理水量和流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春铀廴局卫碇挥胁扇【C合治理,才能得到真正改善。
(新聞背景)近年來淮河污染情況及其治理
淮河發源于河南桐柏山區,流域涉及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流域面積26.9萬平方公里,流域內人口達1.5億。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淮河各主要支流受到日益嚴重的污染,水質急劇惡化。90年代初,淮河的16條主要支流,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質超過國家5類地表水的標準,喪失了任何利用價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一些水利設施因水質污染而報廢,部分地區農作物減產或絕收,給部分城鄉人民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1994年原國務院環委會召開淮河流域環保執法檢查現場會,提出要讓淮河水20世紀內變清的目標。
1994年,淮河發生特大污染事故。當時淮河持續干旱,主要閘壩全部關閉,7月中下旬出現大暴雨,降雨集中,主要閘壩先后開閘集中排水,入淮水質以污水團形式向下推移,淮河干流形成污染帶70公里,使一些地區的群眾飲水發生困難,直接危及了下游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損失慘重。
1995年8月,原國務院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流域性法規——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規定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業企業向淮河流域水體超標排放水污染物。
1995年,國務院環委會審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提出到1997年底,使向淮河排放的污染物總量削減百分之四十,水質有較大改善,到本世紀末實現淮河干流水質基本變清。9月,國務院要求1996年6月30日之前,關停淮河流域所有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
1996年,淮河流域3580多家污染嚴重的小制革、小化工等“15小”企業被關停。
1998年1月1日,國家有關部門實施“零點行動”,對限期沒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業進行統一關停。河南、安徽、江蘇和山東四省日排廢水100噸以上的1562家重點企業中,完成治理工程的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