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王曉晴
-南粵經濟亮點
7月12日,深圳市統計信息局公布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上半年,深圳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98.01億元,同比增長12.5%,增幅比全國高4.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357.29億元,增長15.3%,比全國高4.3個百分點;出口總額170.96億美元,增長10.1%,比全國高1.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47億元,增長16.1%,比年初預定目標高3個百分點。
枯燥的數據最直白。它表明:深圳經濟繼續保持著健康平穩的發展勢頭,增速仍居全國前列。工業、出口、消費———深圳經濟最搶眼的三大“亮點”,為人們勾勒出一幅各大產業“全線飄紅”的美景圖,成為深圳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明眼人再也清楚不過:在繼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最嚴峻的挑戰面前,深圳經濟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戰績,委實不易。
迎難而上遍覓良策
今年年初,正躊躇滿志朝現代化目標挺進的深圳,遭遇了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美國經濟增長減緩、日本經濟重陷衰退邊緣、全球IT產業需求放緩……將外向型特征明顯的深圳經濟推向“風口浪尖”。1月份,深圳工業生產大幅下滑,外貿出口出現負增長,國民經濟增長呈現疲態。
形勢急迫,時不我待。在這個事關全局的關鍵時刻,張高麗、于幼軍等市領導紛紛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分析形勢,研究對策。在看到春節假期影響的同時,市領導覺察到:雖然“兩個放緩”對深圳經濟帶來一定沖擊,但若及時采取措施對癥下藥,完成全年經濟目標還是大有希望,深圳依然能對廣東乃至全國經濟增長作出貢獻。
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市委、市政府立即出臺了多項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大力改進政府工作,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各大機關“提速”,改善投資環境,培育創業“樂土”;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放開進出口經營權,使中小民營企業也能從出口市場分得“一杯羹”;
出臺鼓勵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擴大軟件出口、出口貼息和資金支持等10項扶持企業擴大出口的政策;
積極爭取退稅指標,加快退稅速度,緩解退稅指標不足對深圳出口增長的制約;
市領導分頭帶團,到美加、歐洲、南美、南非、日韓及港臺等地,宣傳深圳,拓展市場,招商引資,招聘人才;
大力推進國企改革,出臺了1個主體文件、11個配套文件及配套政策的補充意見,全面打響改革攻堅戰;
……
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發揮出“藥到病除”的奇效,兩個月后,深圳經濟的龍頭重新高高揚起。從3月開始,各項經濟指標逐步回升,到6月底,全市經濟增速達到了12.5%的理想水平。
工業生產總體趨好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工業,是深圳經濟的“頂梁柱”。上半年,深圳工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速,一些企業巧妙抓住跨國公司調整產業結構,將生產制造活動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吸引其將生產訂單轉到深圳。僅富士康集團上半年就從思科、IBM[微博]、蘋果、索尼等跨國公司手中“奪”到20多億美元的訂單,相當于深圳一年外貿出口總額的1%。
統計顯示,深圳上半年工業總產值達1234.1億元,同比增長17.7%。工業總量上升,效益也大幅提高。1至5月,深圳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利潤68.68億元,增幅高達22.6%。
工業快速增長,有力支撐著整個國民經濟。上半年,工業為深圳經濟12.5%的增速貢獻了6.76個百分點。在GDP增長的78.33億元中,有38.9億元由工業提供,按可比價格計算,對GDP的貢獻率達54.1%。
作為第一大工業行業,電子信息產業經歷年初短暫“休整”后漸趨活躍,增速逐月回升。到6月份,增速已升到13.1%,其中技術含量高的投資類產品產值增幅高達31.2%。中興、華為、長城、中科健等企業增勢尤為明顯。
高新技術產業延續了連年高速增長的歷史,依然是深圳工業的第一增長點。主要高新技術產品,如微型計算機、程控交換機、綜合接入網、電腦外圍設備的產量、產值均大幅增長。
在逾萬家工業企業中,銷售額居前100位的“百強”企業猶如百枝奇葩格外惹人注目。上半年,“百強”工業總產值891億元,占全市工業的72.2%,增長16.9%,工業百強的穩步增長,確保了深圳工業的總體穩定和持續發展。
重點技改項目和重點建設項目的積極推進,成為工業快速增長的又一大動力。上半年,深圳完成的29項重點項目共新增產值149億元,占同期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1.5%。
外貿出口穩步增長
極為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使出口占全國1/7的深圳正面“受襲”。令人欣喜的是:在鼓勵出口政策的刺激下,深圳外貿頂住了大風大浪。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316.84億美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額170.96億美元,增長10.1%。出口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高1.3和9.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領先。
從結構上看,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出口穩步增長,有力拉動著全市外貿出口。上半年,一般貿易出口達16.6億美元,增長19.1%;進料加工出口93.5億美元,增長19.7%。
率先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新增的出口超億美元的企業,成為新的出口增長點。截至6月底,深圳實行核準制后獲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達1600多家,全市外貿企業因此增加1倍。由于大量民營企業獲進出口經營權,深圳民營企業上半年的進出口總額增幅高達180%。
與此同時,出口超億美元的企業也不斷在深圳涌現,目前已達到44家,其中14家為“新貴”。這批企業的出口總額約占全市6成,其中6家出現成倍增長,如長城國際增長1.97倍,施樂增長1.51倍。
深圳出口主要集中在七大市場,上半年對七大市場的出口額占全市92.6%。除對臺灣出口下降6.4%外,其余六大市場均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對香港、日本出口分別增長17.2%和增長20.1%,呈超常增長態勢。
按產品分類,機電產品出口1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9.6億美元,增長40.9%,均呈快速增長態勢。
深圳外貿出口穩步增長,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招商引資工作的卓有成效。上半年,全市新批外資項目934項,合同引資23.47億美元,實際引資15.44億美元,分別增長10.14%、74.98%和15.1%。同時,在深投資的跨國公司增資擴股踴躍,奧林巴斯[微博]、愛普生、湯姆遜等增資額均有數千萬美元。引進的外資項目源源不斷地為外貿補充“能量”,確保了出口的持續增長。
商業繁榮消費趨旺
深圳經濟運行的另一“亮點”閃耀在商業領域。在持續多年不溫不火之后,今年的商業經濟如裝上了巨輪,連全球經濟一片“陰冷”的大環境也抑制不住其“火爆”的勢頭。
上半年,深圳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47億元,增長16.1%;批發銷售總額279.05億元,增長42.1%。商業飲食業成為深圳經濟的重要一分子,上半年增加值達76.51億元,在GDP中的比重占10%。
市場趨旺,財源廣進。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市商業增值稅達12.6億元,同比增長87%。商業增值稅已占全市增值稅的1/4。
商業的持續繁榮,與深圳不斷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和連續幾年擴大內需的努力大有關系。現在的深圳,大百貨商場、倉儲式商場、超市、肉菜商場、連鎖店等各種形態的商業網點星羅棋布。深圳只有東門老街和國貿可逛的歷史,從此一去不復返。
目前,深圳年零售額超億元的企業有27家,合計銷售額近150億元。其中,超5億元的11家,超10億元的4家。全市商業網點多達9.5萬個,平均每萬人擁有250個。
在布局方面,改造后的東門老街已成為新型商業旺區,萬商云集,街景美麗,總營業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人民南、華強北兩大商業旺區迅速崛起,中心區超大型現代購物中心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建。深圳商業規模已躍居各大中城市前列。
世界零售業巨子沃爾瑪自1996年進駐后,現已在深圳開設了4家分店。沃爾瑪帶來的先進零售經營管理經驗,對本地商業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萬佳、歲寶、天虹等大型本地商業企業在競爭中不斷改良,發展壯大。在商場不僅可購買各種工業產品,也可順便拎點魚肉菜果回家,這種“一站式購物”已成為深圳商業的一大特點。
肉菜進了大商場,更有大批直入居民小區的便利肉菜超市,如華潤萬方已達64家,民潤也達10余家。網上購物、電視商場等新型購物方式開始進入市民生活。連鎖商業也朝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全市各類連鎖企業現有70家,連鎖門店800多間。
深圳商業繁榮的另一體現是大件耐用消費品購銷兩旺,汽車、住宅成為不斷升溫的消費熱點。上半年,深圳共成交機動車29739輛,是去年同期的1.57倍;成交金額近50億元,同比增長2倍,其中絕大部分為私人購買。同期,深圳商品房銷售總面積達2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以上。裝飾材料、家具等產品的行情也因此看漲。
三大“亮點”,一幅美景。經濟穩步增長,百姓安居樂業。以改革領先、敢“吃螃蟹”而揚名的深圳人,正朝著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既定目標執著、穩健地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