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新稅制實施以來,上海個人所得稅年均遞增43.73%,是全市增長最快的稅種之一。今年上半年該稅種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征45.74億元,同比增收13.28億元,增幅達40.92%。其中,工資薪金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占主要份額,在滬港澳臺同胞和外國人已成為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生力軍。
上半年,來自職工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36.27億元,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總量的七成多,同比增長27.08%。數據表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對象已經從原先個體工商戶、少數行業的高收入者為主,逐漸轉向全社會達到一定收入水平的“工薪族”。市民逐漸形成了要繳納個稅的“新概念”。據不完全統計,僅2000年向本市各級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就達1.13億人次,在征收的67.7億個人所得稅中,工薪收入為55.5億元,約有650萬人次向稅務部門繳納個人所得稅,約占全市人口的37%,個人所得稅已悄悄走進千家萬戶。
對利息、股息、紅利收入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占總量的兩成,上半年來自儲蓄存款的利息所得稅5.46億元,同比增長1.67倍。1999年11月1日,對居民儲蓄存款利息恢復征收個人所得稅,使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收入大增,一躍成為個人所得稅第二大項目。上半年,由于外幣存款利率下降以及B股市場開放等因素影響,部分資金流向股市,銀行結息集中,也有力拉動了稅收的增長。
引人注目的是,上半年來自在滬的港澳臺同胞和“老外”的個人所得稅分別為2.41億元和8.33億元,同比增收4185萬元和6991萬元,增幅20.99%和9.16%,約占全市個人所得稅總量的四分之一。上海已成為吸引港澳臺同胞和外國人的“強磁場”,他們在浦江兩岸安居樂業,投資、工作、學習,還購買彩票,參加抽獎。今年上半年,在滬港澳臺同胞和“老外”的稿酬所得和偶然所得項目稅收出現了零的突破,分別為396萬元和24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