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份開始,中日貿易摩擦一直備受矚目。日本率先挑起摩擦,中方予以了果斷還擊。7月2號到7月4日,在貿易爭端爆發后的兩個多月之后,中日雙方終于走到了談判桌前,就消除分歧,解決爭端進行談判。但是,由于雙方互不相讓,這次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不過,有多家媒體報道說,雙方的第二輪談判在7月10日開始,事實是這樣嗎?請看記者章弘的報道。
參加中日政府第一次貿易談判的日本政府貿易代表團是于7月2日下午抵達北京的。據記者事前調查,日本政府貿易代表團由外務省、經濟產業省、財務省、農林水產省和日本駐華使館等5個部門的25位官員組成。
我國政府也組成了由外交部、外經貿部、財政部、農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的23位代表參加的貿易談判代表團。談判據有關人士透露,我國政府再次闡明了,此次中日貿易磨擦是由日方首先發起,中方被迫啟動特別關稅措施的立場,日本政府應首先撤消對中國農副產品的限制措施。
雙方經過7月3日、7月4日的談判,除了更進一步地向對方闡明自己的觀點以外,談判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其實,對我國政府征收特別關稅的措施稍加分析,我們便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在這次貿易磨擦中的克制和冷靜。從我國對日本限制特別關稅的三種電子產品看,日本手機和空調的大部分都已轉移到中國國內生產,受特別關稅的影響不大,而日本對華汽車出口量只占日本汽車總量的1%,只是因為中國是一個潛在的汽車市場,所以中國政府的特別關稅給日本政府和企業界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壓力。對此,貿易經驗十分豐富的日本政府不會不明白。那么,他們為什么還要堅持損害中日雙方利益的原則呢?問題的答案只能從日本國內體制去尋找了。而日本政府發起貿易糾紛的舉措,不僅給中國農民和企業帶來了損失,同時也使日本在華企業蒙受損失。
巖本(本田技研株式會社中國首席代表小泉內閣):結果我們取消了七八月份原定在日本生產的,出口中國的汽車的計劃。
記者從參與中日貿易談判的有關人士那里獲悉,盡管中日貿易談判無果而終,但是會談的氣氛還算融洽,談判結束時,日方邀請中方去東京展開下一輪談判,中方表示在充分研討日方的建議后再做答復。日本貿易代表團于7月4日早晨,搭乘美國聯航的班機返回日本。目前,中日雙方依然在保持接觸,下一輪談判的時間和地點都在磋商之中。
中日雙方的原則立場差別太大,第一輪談判無果而終是意料中的事,通過一次談判就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也不現實。但是,只要雙方愿意回到談判桌前,這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跡象,說明雙方愿意溝通和了解對方的立場,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