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初期交易難樂觀 股指期貨蛋糕有多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15:20 中國證券報
【作者:汪正】 隨著股指期貨臨近,業內人士都在精心準備。那么,這個蛋糕究竟有多大?是否真如我們想象中的一樣呢?筆者想通過分析股指期貨推出后可能的交易狀況,來回答這個問題。 初期交易難樂觀 從國際市場情況看,股指期貨成交量相對于利率、匯率等其他金融期貨交易品種規模仍然有限。同時,相比較國際市場而言,我國股指期貨交易規模還受一些客觀條件制約。首先,從2005年全球股指期貨成交量來看,居于首位的E-mini標普500Index成交量超過2億手,日均成交量接近90萬手;前十名平均成交量為6406萬手,日均成交量不到30萬手。 我國開設股指期貨之后,假設滬深300指數期貨成交量可以達到全球股指期貨成交量前十名的平均水平,日均成交量也只20萬手左右。但是由于國外股指期貨的標的比國內的大,譬如韓國Kospi200股指期貨的合約價值為34000美元,;而我國滬深300指數的合約價值約13萬人民幣,大概15000美元。我們可以采取加權平均法,將合約價值視為權重來計算。這樣得出的滬深300指數期貨日均成交量將在40萬手左右,依然不甚可觀。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成交量比較活躍的幾支股指期貨,譬如S&P500Index系列、Kospi200等,都是處于全面開放的市場之中。只看我們周邊的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市場,如韓國、日本以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外資介入比例都非常高。從歷史上來看,臺灣地區曾在1999年修訂QFII制度,擴大和提高外資持股比例,結果累計吸引了三百多億美元的外資;同時臺灣股指也從6000、7000點的低迷位置,上升到2000年年初的10000點上方,交易量也出現了井噴式增長。可見外資介入在股指期貨市場中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金融市場沒有完全開放,外匯資本項目兌換也尚未完全自由放開,并且外資介入很有可能對我國證券市場帶來負面影響,因此目前對外開放只能采納QFII制度來防范風險。同時,QFII制度限制難免使交易所部分業務離岸化。可以看出,在我國這樣一個不是全面開放、缺少外資的市場中,股指期貨推出后起步階段、至少一年時間內交易情況絕非那么樂觀。 股市運行機制影響需求 根據國外統計數據表明,股指期貨在股票市場上漲時,交易量往往較少;只有當經濟泡沫破滅,股市下跌時,才會產生大量做空需求,最終導致成交量、持倉量上升。而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各參與主體,包括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許多個人投資者均普遍認為,未來5-10年中國的股市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牛市。那么,在大牛市思維中,大量機構投資者保值需求減弱,可能會不保值或部分保值。 同時,針對期貨市場而言,只有當投資者對市場的未來走向發生分歧時,才會有比較高的持倉量或比較大的成交量。如果市場沒有分歧,那么,股指期貨的避險效用則無用武之地,套期保值的需求不會很旺盛。市場的交易量只好依賴于套利者以及投機者。 另外,根據國外統計數據及分析報告證明,基金公司以及機構投資者大多數情況下都在股指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時做多。而我國目前股票市場正處于上升時期,基金公司、機構投資者以及中小散戶,更加可能會選擇在股指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同時做多,以獲取最大利潤,從而導致股票期貨市場保值功能和價格發現功能并不能完全顯現。同時,我國股票市場多年的做多本能和傳統習慣,也很難吸引太多做空力量。由于力量失衡,難免導致成交量萎縮。 需求量并非想象那么大 目前媒體報道的滬深300指數期貨的合約價值為每指數點100元人民幣,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10%。照此計算,股指期貨初始保證金約為1.3萬元,再加上一定風險準備資金,做一手需要2萬元左右。而中國股民十萬元以下的散戶在數量上占95%,30萬元以下客戶占98.5%。可以想見,十萬元以下的證券投資者參與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與套利需求幾乎為零;30萬到10萬元的證券投資者投資股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及套利交易的資金將少得可憐。 按全國股民7500萬來計算,十萬元以上的投資者僅占5%,即375萬。而在這5%中,愿意承擔更大風險的期貨交易風險偏好型交易者應該不超過10%。這樣可以粗略計算出全國參與股指期貨的客戶數量僅僅在50萬以內。由此可見,在股指期貨保值方面,無論是從成交量還是持倉量來看,都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數量龐大。 交易成本也是考驗 假設滬深300股指期貨推出之后,可以達到日均40萬手的交易量。如果交易所每手收取10元的手續費,則經紀公司收取的手續費水平應當在每手15元甚至更高。以每手25元的手續費計,每日僅手續費交易成本就在1000萬元,每月僅手續費一項就達到2.2億元,每年則達到26億元。若整個股指期貨市場保證金余額水平可能達到500或者600億元,那么,交易手續費便占據了將近5%。可見,維持股指期貨市場日均40萬手的交易量成本將十分高昂。對于我國目前的市場狀況來說,是否能夠承受的起呢? 綜上所述,市場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中國期貨市場的經驗教訓證明,股票指數期貨的發展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實際上,如果股指期貨推出后,起步階段成交量并不是異常活躍,反而對這個市場長遠發展是大有益處的。因為證券投資者的期貨知識、期貨交易操作手法、對做空機制的理解和接受培訓需要時間。如果像權證那樣推出后成交量巨大,參與者以中小投資者居多,最終很有可能是這些受傷的投資者最終遠離股指期貨市場。 相對于大家對股指期貨寄予厚望,筆者倒覺得真正迎來我國期貨行業蓬勃發展的春天,還要等待股指期貨期權的推出。有例為證,目前韓國KOSPI200股指期貨與期權交易情況,后者交易量是前者的50倍之多。交易者對股指期權興趣遠遠大于對期貨興趣。因此,股指期貨推出只是一次練兵,是我國金融期貨邁出的第一步。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