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國聯期貨:12月27日國內期貨評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17:50 鑫國聯期貨 | |||||||||
鄭棉窄幅拉鋸,多單謹慎持有 周二鄭棉溫和拉鋸,市場目前缺乏刺激題材,多空交投謹慎。主力0604合約早盤以15250報開,盤中價格溫和波動,尾盤價格報收在15255,全天成交24528手,增倉2438手。 技術面看,鄭棉上周確認有效突破下降通道上軌,前期阻力轉化為支撐。技術指標方
基本面方面,周末以來,各地籽棉購銷繼續平穩進行。近日期貨和撮合市場多方勢力正在不斷增強,給現貨商營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圍。小廠出貨較為積極,大廠存貨信心也有所增加。雖然加工廠有資金壓力,但在看漲氛圍下,近日國內現貨將遠離下滑行情,與此同時,上漲也將受到紡織廠資金的制約,行情有望保持穩中有升的格局。26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 328)仍為14150元/噸,與上周五持平,其余等級保持平穩或有2-3元/噸小幅上漲。各地籽棉收購價繼續保持平穩。截止目前,本年度籽棉收購均價為2.8元/斤,較上年度2.2元/斤提高0.6元。從價格走勢看,10月中旬以來總體維持高位平穩,而皮棉相對籽棉運行更加平緩,近一月來加工企業利潤空間有所擴大。 綜合以上因素來看,政策性利好幫助價格走出短期阻力區域,但需求仍未得到有效刺激,后市價格仍將維持溫和走勢。操作上,持有適量多單,主力0 604合約收盤價跌破15100止損。 滬銅沖高回落,等待倫銅走勢 周二滬銅繼續延續補漲行情,但盤中走勢謹慎,整體以減倉為主,多空雙方均在觀望倫銅節后的反應。隨著國內外基差的收斂,滬銅上漲動能將會減弱,后市仍將跟隨倫銅走勢。主力0603合約早盤以41860報開,盤初價格快速拉升后缺乏買盤推動,價格高位小幅回落后溫和拉鋸,尾盤價格報收在41970,全天成交39332手,增倉1016手。 技術面,倫銅仍受制于前期高點,繼續維持高位震蕩格局。節前價格走勢仍舊承壓于前期高點,但是波幅收斂;價格重新站在了所有均線上方,短期均線走平,中期均線仍維持上升態勢;從道氏理論的角度看,目前的價格走勢仍屬于強勢整理走勢;L ME銅的支持位目前已經上移至4 330及4250區域。整體看,雖然價格高位維持強勢整理格局,但是遲遲未能刷新高點,如果節后不能向上突破,向下尋找支撐的可能性較大。 從基本面看,價格平穩過渡第三個星期三,交易雙方心理壓力減輕,短期補漲走勢符合早前預期。 12月21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交割日,“國儲拋銅數量”開始顯露真相。而12月20日是LME最后交易日,交易結束后公布的數據顯示,倫敦銅現貨月的總持倉量為6021手,這比正常月份4000手左右的持倉多出了約2000手(5萬噸)。LME在亞洲的兩處交割庫———釜山和新加坡倉庫,自10月份以來神秘增倉,至12月20日,兩地庫存為55350噸,這占當日LME全球交割庫存總量的72%。此前,這兩個倉庫的庫存幾乎為零。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兩交割庫存一直主要面向中國企業或機構,所增5萬余噸銅透露了國儲的實物交割量。 交割危機暫時獲得緩和,牛市行情仍將延續,空頭回補和新多買單共同推動補漲行情演繹。國儲通過展期和平倉了結暫時溫和消化交割危機,但是整體虧損局面難以扭轉。多空雙方隨著近月了結,再次在遠月展開對峙,使得市場難以擺脫長期以來的困局。由于各機構預測未來供求將趨于平衡,明年行情出現反轉的可能性較大,但短期價格在國內強勁走勢推動和中國進口上升預期共同作用下仍有上升動能。此外,最新的CFTC持倉報告顯示,基金仍在利用高位震蕩格局減持凈多頭寸,截至12月20日基金凈多頭寸已經減少至2221手。總體市場顯示,價格在向上拓展過程中,下跌的預期越來越突出。 在集中拋售失敗后,國家可能采取結構性調整,限制國內對銅的進口依賴程度。商務部網站的自動進口許可證目錄顯示,明年1月1日起中國將會對銅鋁以及氧化鋁等進口實施進口許可制度。該系統將有利于政府密切監控和調節這些金屬的進口,尤其是銅和鋁等國內大量生產的制品。商務部表示,鋼鐵制品、鋼坯、精煉銅、廢銅、銅制品、原鋁、氧化鋁以及鋁制品的“214條款”的進口商需要在2006年1月1日起自動申請進口許可。對銅精礦和氧化鋁等原料的進口進行調節有助于抑制成本的上漲,避免去年在鐵礦石領域發生的類似情況再次出現 綜合以上信息,雖然滬銅大幅上漲,但是只是屬于補漲行情,不能說明后市方向。隨著國內外基差的收斂,國內上漲動能將減弱,后市方向取決于倫銅。從基金持倉的變化看,基金高位離場的興趣與日俱增,伴隨著國內井噴行情的結束,國內外期價見頂的可能性增加。所以,目前依然保持謹慎態度,場外觀望為主。 連豆周二沖高急跌,市場步入白熾階段 連豆周二盤初繼續增倉上行,但是下午在空頭反撲和獲利了結盤共同打壓下價格急跌,多空雙方爭奪開始步入白熾狀態,后市行情波動將會十分激烈。主力0605合約早盤以2755報開,上午維持強勢上攻態勢,但下午行情出現戲劇化逆轉,尾盤報收在2732,全天成交388976手,增倉14898手。 從技術面看,連豆目前雖然定性仍為反彈行情,但演化為反轉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近期走勢顯示價格上漲動能減弱,行情暫時步入調整。技術指標方面,RSI(14)高位勾頭向下,而KDJ指標高位死叉,顯示短期價格有調整的要求;均線系統正由空頭發散向多頭排列轉化,短期均線給予上漲價格以支持,中期均線由空頭發散走平。而美盤方面,美豆指數上周完成對前期震蕩區間突破的回抽確認,從技術上預示價格將抬高一個臺階運行,對多頭有建設性意義,上方目標可以看高至660美分附近。綜合以上的分析,技術性走強日益明顯,價格走勢由反彈演化為反轉的可能性正在增強,可以適當介入多單。 基本面方面,市場開始提前尋找炒作題材,但總體基本面情況依然平靜。市場擔心指數基金會鑒于未來良好前景而大舉買進,最新的CFTC持倉報告顯示,截至12月20日基金凈持倉已經翻多,這使得賣家在基本面總體偏空的情況下仍然遲疑不決.目前美國庫存增加、出口速度令人失望以及南美作物天氣多數適宜,都是利空的基本面因素.但是以上利空因素對價格的拖累已經過時和有限了,后市主要關注是否有新的利多題材出現。 過去一周里,國內豆粕市場價格繼續回升,這也有助于鼓勵油廠加快大豆進口步伐,滿足對1月到2月份船期大豆的需求。截至周五,山東豆粕報價約為2430元/噸,比一周前收高30元左右,江蘇豆粕價格報每噸2,490元,比一周前收高70元左右。不過,國內豆油價格普遍有所回落。華東地區的一級豆油報價為每噸5,480元左右,比一周前收低了40元。山東豆油報價約為5,380元,也是比一周前下跌40元左右。而在過去一周里,我國買家至少還買入了三船美國大豆以及兩船南美大豆。周五,市場傳言中國可能會在下周采購1月底裝船的美國以及南美大豆。中國海關總署稱,中國在11月份進口了255萬噸大豆,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為251萬噸。貿易商稱,本月大豆進口量可能仍會超過200萬噸。 綜合兩方面的因素,價格沖高后急跌顯示價格調整壓力,但近期的強勢未完全逆轉,目前繼續謹慎持有多單,關注未來一兩天內國內外走勢變化。操作上,適量介入中期多單,主力0605合約止損位設在2700附近。 滬膠溫和上移,多單繼續持有 滬膠周二溫和震蕩上行,但日膠走勢疲弱,市場雙方保持相對謹慎。滬膠主力0603合約早盤以18010報開,盤中價格震蕩上行,尾盤價格報收在18080,全天成交36578手,減倉2958手。 從技術面看,滬膠保持整體震蕩上行走勢,仍以中期多頭思維操作。技術指標方面,rsi(14)指標跟隨價格穩定向強勢區域移動,而KDJ指標50位置再次金叉向上,顯示價格強勢正在增強;如果從波浪理論的角度理解,目前行情運行在上升第五浪的第三小浪的第三子浪中,整體的格局將會是向上的,目標或將突破前期的高點;上周主力0 603合約價格在18000附近承壓,但該處的阻力只是象征意義的,本周初確認對其的有效突破,該區域成為價格新的支撐區間。總體看,后市價格有望加速向上拓展空間。此外,日膠指數本周走勢震蕩,高位賣壓依然較強,是否已經結束了近兩周的深幅回調還要繼續觀望,價格后期仍有二次考驗上升通道的下軌的可能,該通道下軌由8月18日階段性低點和11月8日階段性低點構成;價格短期壓力來自于10月18日高點與12月12日高點的連線。 基本面方面,現貨短缺和需求謹慎依然是價格溫和上漲的原因。上海市場今日標一膠主流報價17800元/噸,價格上調,市場現貨短缺。從供求狀況看,膠價的整體上行態勢不會改變。近期日膠的波動主要是由原油、貴金屬的頹勢和技術性調整要求的拖累,供求狀況并未出現明顯的改變。通過對明年新膠上市前的供求局勢分析,膠源緊張將會推動價格再創新高。分析師預測,由于泰國橡膠產量減少等原因,國際市場橡膠價格可能會再創新高。致使天然橡膠價格再創新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泰國南部氣候反常,雨季延長,延誤生產,使橡膠產量下降;二是泰國南部不安定,導致商家信心不足,急于大量收購;三是由于中國汽車產量不斷增加,因此對橡膠的需求也不斷擴大。最近20年來由于天然橡膠的需求增加和泰國的產量下降,天然橡膠的的價格會提高到最大值。此外,分析人士預測2006年東京原料交易所的天然橡膠的價格會提高5%-每公斤達到1,91美元。據統計,2005年泰國的天然橡膠產量比2004年少300萬噸。這是1996年以來的泰國第一次天然橡膠產量下降,也是最近期間橡膠價格提高的依據。 綜合以上的分析,市場買興正在恢復,而現貨資源更為捉襟見肘,使中期上升趨勢日益明朗,多單繼續樂觀持有。操作上,繼續持有主力0603合約在17470附近補回的中線多單,收盤價跌破17700區域離場。 鑫國聯期貨 江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