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康要充當國儲局新聞發言人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02:05 每日經濟新聞 | |||||||||
葉檀 每經評論員 自上月國儲銅事件成為世界資本市場焦點事件之后,昨天,中國政府高官終于首次回應國儲銅事件。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坦言,中國在國儲銅事件上代價慘重。 這番表態的背景是,國內滬銅主力合約0602期價12月12日第一次越過了4萬元關口,
雖然有回應總比沒回應好,不過,由一個本不應對事件負責的政府官員,從市場風險有效控制的角度加以回應,而不見相關責任部門的明確信息,總不免給人隔靴搔癢之感。事實也確實如此,劉明康發言的中心議題是科學管理市場風險,強調簡單地規避市場風險,并不是應對風險的有效之途”。只是因為大眾對國儲銅事件的關心欲罷不能,媒體才把劉明康發言中涉及國儲銅的部分摘錄,四處轉引。這也難怪,所謂國儲,是國家儲備,一旦嚴重失利,納稅人虧損均擔,想不關心都難。 說是隔靴搔癢,還因為公眾亟需得到的信息,并不能從劉明康這里得到。如劉其兵也算是期貨市場的專業人士,為何不知悔改地死做空頭,是否真像市場人士猜測的陷入了結構性期權的迷局?又如,市場傳言國儲局滬銅做多、倫銅做空以謀取差價,得益幾何、受損多少,也是未知數。業內人士普遍猜測,在期貨市場如此死做,是曾獲巨額差價,因此食髓知味。最后,國儲局在這幾年中,如何通過介入期貨市場,使中國與銅相關的行業的生產大致保持穩定,完成自身的職責,也應向公眾也即最終出資人作一交待。 當然,公眾最急于了解的信息是,在12月21日交割之日,國儲銅預計將虧損多少,有多少做了展期?有關部門一聲不吭,劉明康先生又沒有作為國儲局及上級機關發改委新聞發言人的任務,于是媒體只能自己推算與猜測。 其實,這也不算新鮮事,今年年初中儲棉就發生了近10億元的巨額虧損事件。這家成立于2003年3月的央企,本應承擔平抑棉價、穩定市場之責,卻從成立當年10月開始,利用行政性壟斷許可,累計進口棉花達20多萬噸,豪賭國內市場棉價上漲。這種不顧一切的趨利做法,必定會被《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大罵“糊涂油蒙了心”?磥硇姓䦃艛嗯c市場特權相結合,在某些時候,會讓人既喪失理性,也喪失市場。中儲棉事件也是巨虧既成之后,大眾根據新華社的報道才得到信息。 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失敗并不能成為停止中國參與國際期貨市場步伐的理由,中國加入世界定價權之爭出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乃勢所必行。此次國儲銅事件露出國際基金“兇殘”的另一面,即利用資金、技術優勢擠出交易對手的最后一分錢。為應對這一態勢,完善國內的期貨市場、培育合格的真正的市場主體迫在眉睫。從劉明康創新金融對沖風險的談話,以及證監會可能批準一些試點期貨公司境外交易、出臺更多的期貨和期權合約的傳聞,可以看出政府發展期貨市場的決心。通過國儲銅事件看出,發展期貨市場必須建立嚴格的監管與問責制度已是各界共識。而要建立這一制度,信息公開是前提。我們非常希望能聽到國儲局對國儲銅事件的聲音,而不是由劉明康先生代勞。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