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世界證明在大宗商品市場中擁有話語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09:35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李俊 發自上海 國際基金要推高銅價,國儲要抑制銅價。近期在期銅市場上由國儲釋放庫存引發的一場戰斗進行到現在,從戰術層面來講,沒有贏家:銅價先大幅上漲后快速下跌;而從戰略層面上看,中國成為了這場戰斗的贏家,因為通過這場戰斗,中國向世界證明了我們在大宗商品市場中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回顧“國儲事件”到目前為止的過程不難發現,國儲的行為僅僅是一個導火索,而真正的戰斗則是中國對于大宗商品話語權的爭奪。從這個層面來理解,中國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是否擁有空頭頭寸,這些頭寸是個人行為還是國儲的行為,以及這些頭寸最后將如何解決,都顯得不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中國需要證明我們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權利,我們的權利有多大。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斷擴大。于是市場賣方頻繁利用“中國因素”將商品價格推高,而中國一次又一次被動接受,等中國大量采購之后,其價格又往往意外下跌。之所以會這樣,很多人將責任歸咎于我們在大宗商品市場沒有話語權。 市場由賣方和買方構成,價格形成當然也不可能簡單的掌握在賣方手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之一,在大宗商品市場真的就沒有定價權嗎?不,我們有話語權。 在這場對銅價話語權的爭奪中,國儲無疑是戰斗的前鋒,其先在國內市場操作,在上期所建立8000手左右的空單,之后再向現貨市場分批拋售銅,首先抑制了國內的銅價。而與國儲相呼應的是發改委控制國內銅冶煉行業過度發展的政策建議等。此次銅價從上漲到下跌,就是對中國擁有銅價話語權最好的證明。 除了這次之外,2004年4、5月期間,中國進行的宏觀調控也是很好的一個例證。受此影響,國際銅價在去年4、5月份從每噸3000美元下跌至2500美元。 其實,對于話語權的爭奪僅僅是第一步,要想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中獲得真正的利益,關鍵是要如何利用自身的話語權。此次國儲高調拋銅,國家相關部門予以配合,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希望產生一種震撼效果,從而引起更多的人去思考該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畢竟政府手段不可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要使自己在貿易中獲得有利位置,還是需要國內企業、投資者通過市場的方式來解決。 利用話語權并不是說以后中國企業采購商品時,價格就下跌,中國采購結束后,價格就上漲。這不現實。對企業來說,利用話語權更多的是尊重市場,按照市場規律來合理地調節自身的生產經營;對政策制訂部門來說,抑制過度投機,減少對國內劣勢行業的支持,增加對國內優勢行業的扶持;對投資者來說,對商品的運行格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避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建立大量沒有基本面支持的投機頭寸,被國際資金抓住把柄,使商品價格向更為不利的局面發展。 在這次較量中,中國證明了自身對于銅價的話語權,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是勝利了。但是,這樣的勝利并不代表銅價將會就此轉勢,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投資者要想在未來銅價的波動中獲得更多的利益,要走的路還有很多。 不管如何,腳步已經邁出,就應該堅定的走下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