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飛流直下 國儲對決國際基金初戰告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02:17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相關報道:
上海證券報 記者 劉意 昨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主力合約0601暴跌3.83% 昨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合約上演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暴跌行情,主力合約0601一日跌去1420元,其3.83%的跌幅讓人瞠目結舌。市場有關人士則認為,這是國家物資儲備局拋銅措施初見成效。在和國際基金的博弈中,國儲第一次占到了上風。 兩大原因導致銅價暴跌 倫銅的大幅走低是滬銅低開的直接原因,隔夜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收報每噸4110美元,較周一晚場綜合交易尾盤跌去105美元。市場人士分析,美元的走強給基金帶來了一定壓力,基金急于平倉以便獲利。也有人認為,歐美“感恩節”假期將近,基金離場是為避免假期中市場情況發生變化。上海中期研發部經理蔡洛益則認為,倫銅在長期的上漲過程中,已經積聚了大量的拋盤壓力,這次大跌只不過是將壓力釋放了出來。 另外,國儲昨日再次拋售兩萬噸銅,與16日不同,此次有6629多噸銅因無人競買而流拍。外高橋期貨分析師施海表示,在國儲計劃連續拍賣,階段性供應增加利空背景下,對于終端用銅企業而言,“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逐漸增強,濃重觀望并等待銅價下跌;而對于銅投機商而言,目前處于歷史高位的銅價,顯然上漲空間遠遠小于下跌空間,因此,投機商參與競拍意愿顯著減弱。用銅企業和投機商的心態也影響到了現貨市場,昨日國內長江有色金屬現貨市場銅報價在37900至38200元,比周二價格跌700至800元,華通金屬現貨市場銅收市報價在37700元,較周二跌1200元。“現貨市場的巨大壓力把滬銅期價帶了下來”,蔡洛益這樣表示。 調控初見成效 國際銅價自2003年之后不斷創出歷史新高,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機構為了其利益而炒作“中國因素”。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清就認為,中國許多企業由于進口需要,在國外進行空頭套期保值;而更多空頭則是跨市套利空頭。中國作為一個大的銅凈進口國,在國際市場做空,必然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基金“狩獵”目標。因而出現了基金不斷擠空。由于基金擠倉,整個市場產生了一種恐慌心理預期,即銅價與供求無關,是一個不斷上漲局面。 持續高位徘徊的銅價,早已讓國內銅下游加工企業苦不堪言,而上游冶煉企業的投資規模則急劇膨脹。國家發改委因此在11月初召開的“工交經濟運行會”上對國內銅業的發展發出了預警。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局在近一段時間內連續擊出幾記重拳,并與抬高銅價的國際基金展開了一場搏殺。增加期貨交易所銅庫存,在期貨市場中建立大量空單,連續向現貨市場銷售國家儲備銅,一系列凌厲手段讓人們看到了國儲平抑物價的成效。 目前國儲實實在在拋售現貨銅的做法無疑是擊中了國際基金的軟肋,這也讓國儲第一次在和基金的對抗中占到上風。并且中國政府為平抑銅價還將陸續出臺一些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如降低廢雜銅的進口關稅、和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智利建立自由貿易區等等。 空頭被套傳言 此前市場曾有傳言,國儲工作人員劉其兵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持有10萬至20萬噸的空頭頭寸,而國儲很難在12月21日前交割如此大量的現貨。國外基金就此利用資金優勢進行逼倉,使得國儲這部分空頭頭寸處于被動局面。 對此,東華期貨研究員陶金峰表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如果國儲在LME市場中確實存在頭寸,有可能是國儲抑制銅價的一種手段,并且數量不會像傳說中的這樣巨大;另外,不排除劉其兵個人私自建倉的可能性。 此前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所謂國儲在LME持有巨量空頭的說法,不過是國外基金多頭和國際礦業公司互相勾結針對中國的陰謀又一次暴露在陽光下,國儲在LME存在巨量空頭的說法更是給人火上澆油之感。 而對前日LME銅價大跌,市場也存在另外一種說法:中國方面的12月空頭部位大多已向后遷倉,使得短時間內基金“逼空”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基金不得不回吐離場。 博弈尚未結束 國儲和基金的博弈過程,可謂跌宕起伏。這注定將是一個“馬拉松”式的過程。 蔡洛益就表示,LME的銅價大跌,只不過是短線調整,其上漲勢頭仍未結束。經過短時間的大跌后,后市可能繼續上漲。到時候基金是否會卷土重來,仍是未知之數。 而對國儲而言,目前也只不過是暫時處在上風。國儲系列行動的基礎是手中有銅,但是其手中到底還能有多少銅向市場出售呢?作為平抑銅價的系列措施,后市國儲還將會祭出何種“利器”,值得我們關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