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國內期貨評論 > 國儲銅價之爭 > 正文
 

國儲銅事件凸現定價權之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0:50 經濟觀察報

  李磊/文

  最近幾天,國際財經媒體鋪天蓋地地報道中國國儲局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期貨作空被套事件,不過由于中國官方給出的回應寥寥,目前仍然存在諸多疑點,但是隨著過去一直低調而神秘的國儲局開始高調出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中國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究竟應該如何審視和參與全球期貨市場,以便從戰略高度實現利益最大化,而如何加強對國內企業參
與國際期貨市場的監管,就更顯得刻不容緩。

  筆者總結了一下近期國際國內媒體有關國儲銅事件的報道,國外媒體認為劉其兵在倫敦銅期貨市場建立了15萬噸到20萬噸的銅空單,隨后這名交易員失蹤。一些國外通訊社的報道援引西方分析師的話認為,劉的交易可能帶有政府色彩,因為中國一直抱怨銅價過高損害了國內進口商以及加工企業的利益,而且國儲局先是公布說國內銅戰略庫存高達130萬噸,較市場普遍的預期水平高出足足100萬噸,而后高調宣布拍賣2萬噸現貨銅,這很容易被市場理解為中國政府試圖圍魏救趙,意欲通過打壓國內銅市,進而拉低倫敦銅市價格,以便解救被套的空單。

  周三新華社的一篇題為《國際銅價迭創歷史新高 中國成為最大受害者》的報道指出,近年來國際基金在銅市等大宗商品市場興風作浪,推高銅價,“中國是世界銅第一進口國,長期的高價位使中國銅貿易逆差劇增。據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各類銅產品進口額高達127億美元,逆差105多億美元;僅2005年1至9月進口額就已經達到120億美元,逆差103億美元,相當于2004年逆差總額,中國已成為高銅價的最大受害者。”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和全球商品定價機制有關。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定價基本上是采用期貨定價方式,打個比方說,我們從智利進口銅,價格卻是按照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三月銅期貨價格,然后加上一個升貼水(premium),這也就是說,誰能影響期貨價格,誰就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不難想象全球多少資金覬覦期貨定價權!實際上,當筆者參觀倫敦金屬交易所以及倫敦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時,交易所自豪地介紹說他們的客戶幾乎囊括了全球的大型生產商、貿易商以及投資銀行等等。這些交易所都位于外觀平常的建筑里,從外面看起來跟修車行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就是這些貌不驚人的交易所,每天都吸引了數以百億美元的資金在里面搏殺,最后產生出的收盤價格,就成為了當天的基準期貨價格,指導著全球商品貿易的定價。最近一兩年來,“中國”屢屢成為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大熱門,不論是原油、金屬、還是農產品,中國這個大買家只要一出手,市場價格就會扶搖直上。個中緣由曾經被一位摩根士坦利的專家一語中的:“中國要買什么,我們就趕在他們之前買入。”

  很顯然,我們在做國際期貨的時候,如果都是通過國外期貨公司,無異于倒持劍柄,因為這樣一來,人家對你的買賣方向一清二楚,不吃你吃誰?事實上,這恰恰是我國參與國際期貨市場的通病。所以每次我國買家入市采購,都會引發基金蜂擁入市抬高期價,2003年底和2004年初采購的小麥、棉花和大豆,均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造成國內企業出現大量虧損。我們作為大買家,買的貴了已經夠窩心的,國際市場還瘋狂炒作中國因素,把全球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一股腦兒推到了中國人身上,把中國當成驅動全球商品價格上漲的替罪羊。

  近些年來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原油、銅鋁、
鐵礦石
、棉花、大豆、豆油、棕櫚油等商品的主要進口國,參與國際期貨市場定價就顯得格外重要。

  從這個角度看,我倒更愿意相信此次銅交易背后有著政府的良好意愿,那就是通過期貨市場來調控價格。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信號。如果要掌握定價主動權,就必須主動參與期貨市場。中國的崛起,必須不能局限于有形的實物市場,而是要拓展到國際金融以及衍生品市場,從戰略的高度保證國家利益,避免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國際采購中吃虧。

  因此,如果這次事件能夠換來更積極更聰明的參與,更有效更全面的監管,也許反倒成為中國崛起于國際商品衍生品市場的契機,成為中國奪取全球定價權的起點。

  (作者李磊為北京德潤林公司總經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