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國際炒家 國儲局果斷出手儲銅備戰11·1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3日 12:04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唐君燕 李欣 上海、北京報道 一場真正的博弈開始了。 在國際基金瘋狂炒作“中國因素”下,國際銅價持續走高,其LME銅更是突破4000美元大關。為了平抑銅價,自11月7日起,國家儲備局(下稱“國儲局”)開始釋放部分儲備銅,
決戰極有可能發生在16日倫敦3月銅的交割時。 果斷出手 9日,國家發改委下轄的國家物質儲備局網站上掛出一則公告,稱擬以公開競價方式銷售2萬噸國家儲備銅。 7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掛出銅預警文章稱,下一步國家將調控銅產業。與此同時,市場層面開始對調控政策做出反應。同日,國儲局終于不再坐視銅價的高漲,頻頻在期貨市場祭出大手筆。 當天,滬銅盤面驚心動魄,上海期銅主力601合約一改上午強勢,收盤時滬銅離最高點跌去了約400元每噸,CU512合約和CU601合約持倉大幅增加13000余手。僅僅午后一個半小時,國儲局累計砸出了4萬噸銅。 進入11月,國儲局先是增加期貨交易所銅庫存,接著在期貨市場建立空單,下周將在現貨市場銷售2萬噸儲備銅,國儲連續重拳出擊干預銅市且不同尋常的高調,讓銅行業和市場紛紛側目。更有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國儲將在12月和明年1月繼續出售儲備銅。 不過,市場對國儲干預銅市效果卻一再懷疑和“誤讀”。某期貨公司分析師指出,從7日傳出拋銅的消息,目前銅主力合約只下跌了400點,銅價格開始逐步企穩,現貨價格的升水又達到了700點,國儲拋售2萬噸銅對市場影響似乎有限。 對市場的懷疑和誤讀,10日,國儲物資調節中心負責人王會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懷疑調控效果只是因為市場不知道我們將拋售多少噸銅,國儲拋銅的數量將遠遠超出市場想象。” 王會民稱,國儲局選擇目前拋銅主要出于兩個目的,其一是緩解銅需求緊張局面,另外一個目的是抑制銅過快的產能增長,配合國家對銅產業的宏觀調控政策。 國儲釋放儲備庫存的結果最終能否實現調控銅價的初衷?業內人士和交易商此前預計,國儲局將在國內外出售約10萬噸銅,以抑制處于紀錄高位的銅價。 對于能否影響LME銅價同步下跌,王會民表示,不管能否拉動銅價,至少國內企業可以不從國外高價進口銅,對國內企業來說還是有好處的。 影響期銅價格的除了供給層面外,另一個是心理因素。本報采訪中獲悉,目前期貨業對國儲將拋銅數量一路加碼,傳聞最高拋銅量將達到50萬噸。 國儲被套? 種種跡象顯示,始于2003年10月的銅期貨牛市行情,似乎就要在這個初冬終結。 “這次是自己做砸了沒辦法。國儲銅在外盤有空頭,通過在國內拋貨,帶動國際銅價下降之后平倉倫敦的空單。”來自上海的一位現貨貿易商表示。 “國家儲備是不存在市場問題的,是國家管理層決策的結果,不能用市場行為判斷。對國儲,只有數量的概念,市場價格和國儲的行為沒有太大的關系,國儲只是根據國家需要程度,進行出庫,即戰略儲備。”一位參加國家物資調節中心銅行業座談會的人士告訴本報。 但是,市場上的各種傳聞卻讓國儲銅此番舉動更充滿質疑。 “按說國家儲備,應該是高拋低吸,但是國儲這兩年,總是引起很大的市場爭議。”從2003年開始走牛的國際國內銅期貨市場中,國儲銅和國際基金的多空博弈成為期銅行情上竄下跳的始作俑者。“國際基金操盤手一直在擠兌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的投機拋盤,有消息稱中國大戶的反向套利使國內做空的投資者資金虧損達60億至80億元,而其中近60億元被反向套利者拱手送給了外國基金。” 對于市場流傳國儲在倫敦有大量的空頭頭寸被套的說法,王會民說,“我也聽說了這個傳言,但我不能證實這個事情,因為不是我們操作的。” 王會民同時向外界證實,中糧期貨是國儲從事期貨交易的一條通道,并稱“那只是通道之一,我們還有其他的通道”。 市場主角 按理,國外沒有席位的國儲最多扮演的是倉庫管理員的角色,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倉庫管理員,現在卻要向國際炒家發起反擊。 國儲銅成名于從2003年開始的牛市行情中。2003年倫敦銅由當年8月初的1800美金,滬銅由18000多元開始啟動,到2004年3月份達到倫敦銅3057美元的高點,同時滬銅站到30000元之上。這時的國儲銅還處在集聚能量階段。 進入2004年4月,長達半年多的一輪大級別盤整行情之后,整個市場開始了驚心動魄的表現。2003年12月至2004年7月,國儲方面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以實盤交割的方式累計拋售大約83950噸注冊銅。 2004年10月14日,素來和國際市場聯動密切的上海期銅市場大幅下挫,成交量極度萎縮,各主要合約收盤價格均大幅下跌,跌幅在240-930元間,其中主力0412合約收報28700元/噸。全日成交534手,持倉量為24.9萬手,減少318手。 當時,在13日至14日凌晨的這段黑夜中,更多的中國期貨投資者親歷見證了這個倫敦期銅市場16年以來創出單邊跌幅最大紀錄的一刻。 事實上,彼時的主角之一,就是國儲銅與國際基金瘋狂博弈的結果。 業內人士告訴本報,進入2004年4月以后,兩個市場的比價關系進入反套利比價關系。買滬銅賣倫敦銅成為國內資金的理性操作,倫敦市場的資金對壘變成了國外對沖基金作多期銅,對峙中國反套利空單,以及生產商的保值盤。 同樣也是一年前,進入12月交割月前,當時市場傳言國儲推遲接貨3.6萬噸打壓價格,一時間,市場人心惶惶,最終因為影響過甚而不了了之。 然而,市場已經磨練得極其聰明。對國儲拋銅的行為,內外市場都用腳投了票。截至記者發稿時,3月倫敦銅已經沖破4000點大關,且直逼4100點。 “市場短缺厲害,因為價格高的緣故,價格低一點的話,潛在需求供應遠遠不夠。”上海貿易商告訴記者。即便明年如現在一些機構分析的那樣銅產量略有過剩,“但是大家都要補庫存啊,國內銅礦都挖沒了,而市場需求卻很大。” 在國儲高調砸銅時,國際市場出現了美元、貴金屬和普通金屬同向的罕見現象。倫敦現銅和期銅升水達到每噸200美元。 “其實國儲不應該這個時候在國內拋貨,這個時機選擇非常錯誤,4、5月份拋就對了,10萬噸貨為何4、5月份不拋出來,那個時候上海期銅價格過分低,每噸可以賺1000、2000元。而且拋貨真正可以幫助有需求的廠家買個低價。現在有什么幫助?”某貿易商告訴本報,國際基金就是看準在打壓國儲。而且,該貿易商表示,現在國內價格相對倫敦銅其實是非常低,“這樣做是不對的,說是解決國內短缺問題,但國內價格還是比倫敦低很多呢,哪有短缺問題。越是這么高調拋銅,市場就反而會不跌反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