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夢想與吶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14:13 新浪財經 | ||||||||
常清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世世代代傳襲著憂民之心、強國之夢,作為一個成長于改革大潮中的筆者亦逃不掉基因遺傳之運,始終認為作為讀書人,理應精忠報國,即在自己專長的領域內將強國之念知行統(tǒng)一,以報答哺育自己的人民,不愧對祖宗。因而十年一覺期貨夢,至今未醒。
少年時代,偶得《文天祥》一書,對我影響巨大,大丈夫報國,無論可為不可為而從容為之,“橫眉冷對千夫指”,“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的青年時代正值“四人幫”橫行,實行計劃經濟統(tǒng)制,人們天天餓著肚子喊口號,是一個黑白顛倒的時代。當時,我內心充滿了疑問與迷茫:貧窮、愚昧是我們的強國夢嗎? 彈指一揮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樹春。塞上楊柳青,春風度玉門,改革開放的潮流席卷中華大地,蕩滌著一切污泥濁水。世紀偉人鄧小平力挽狂瀾,為百年計恢復了高考,我也踏入了大學的校門,攻讀經濟學,尋求經濟強國之道。此時,正值計劃與市場爭論不休之際,我閱遍圖書館里的書卷,也沒有找到計劃經濟成功的案例,而歐美列強全都實行市場經濟。因此,對于一些堂皇之論百思不得其解,為何不遵循鄧小平先生提出的實事求是的原則而奢談高論? 天降大任,研究生畢業(yè)后即參與了中國價格改革的總體方案設計。從價格雙軌制到放開管制,實行市場價格模式,改革每向前推進一步都異常艱難,其中滲透了多少學者和改革官員們的心血。從80年代中期的情況來看,市場價格體系該如何形成,是中國價格改革成敗的關鍵。1987年到1988年,我和田源先生根據(jù)價格改革的客觀要求,提出了建立中國期貨市場的設想,并且參與了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國家體改委期貨市場研究工作小組的具體試點工作。1988年3月,在一次發(fā)展中國期貨市場理論討論會上,我對中外記者提出了力爭3-5年建成中國大宗商品的期貨市場的設想,國內外輿論為之嘩然。國外某通訊社評論說“是一個大膽的假設”,國內一些權勢部門認為不可思議。一位物資部官員講,我們連現(xiàn)貨都搞不好,已擾亂了正常的物資分配秩序,影響了國計民生,還搞什么期貨,莫不是白日做夢?中國人民銀行一位老朋友開玩笑說:“老弟是一個充滿激情和理想的人,可以理解,但金融期貨起碼三十年內不可能上市,因為金融是國家命脈不可能很快放開的。”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精神指導下,1993年--1995年,期貨市場蓬勃發(fā)展。根據(jù)當時的勢頭,結合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我提出了中國的期貨市場與21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配套,應成為與歐美并駕齊驅的國際性定價中心的理論。然而,此理論生不逢時,該時政府正整頓期貨市場,期貨聲名狼藉,某些權貴正怒氣沖天,斥聲充耳,理論界有真知灼見者只好保持沉默。一時間此理論成了一個笑柄。一位炙手可熱的權勢官員講“這是癡人夢語”!甚至對論者公開羞辱。當是真可謂“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目前國際定價中心一語已成了業(yè)內的共識。市場已過了“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時代了。但是,現(xiàn)在仍未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抽象肯定,具體否定,攻擊期貨市場功能者仍大有人在,還一個個慷慨激昂,扣帽子、打棍子,莫須有,橫加指責。正如一位德高望重的早期支持期貨市場建立的商業(yè)部老領導給我講的:“辦好期貨市場這樣的大事難啊,同志仍需努力。” 天道酬勤,正道通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黨的三中全會將“穩(wěn)步發(fā)展期貨市場”寫入我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期貨終于平反昭雪,正名于天下。業(yè)內為之不屈不撓奮斗的民族的脊梁們終于迎來了“期貨的春天”。此時此刻,回想起十幾年的奮斗歷程,無不感慨萬分。在那“萬馬齊喑”的歲月里,許多媒體封殺期貨,只有期貨導報作為期貨市場的喉舌,盡管聲音微弱,仍在不斷地發(fā)出吶喊,真可謂“疾風知勁草”,“淪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我與期貨日報有不解之緣。在期貨市場試點初期,我提議要再辦兩件事,一件事是宣傳,普及期貨知識,讓市場的常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另一件事是在大學開設期貨課程,培養(yǎng)人才。1991年我提出了初步的想法,李經謀先生于我不謀而合。于是1992年5月在陜西財經學院召開了第一次《期貨市場教程》的編寫會議,我的碩士生導師勵瑞云教授和我的同學金融專家胡懷邦教授給予了大力支持,組織了20多所大學的教授參加了編寫工作。1992年11月在鄭州批發(fā)市場定稿出版。1993年由經謀先生牽頭,申請主辦了《期貨導報》。在試辦初期,編輯部分北京、鄭州兩地,北京的部分開始由我負責籌備和編稿。從此之后的10年,無論是期市繁榮還是蕭條,無論前進道路是有鮮花還是荊棘,期貨日報始終是期貨人心目中的一塊綠洲,它在向人們講述著真實的故事,成為發(fā)展中國期貨市場輿論的主要陣地。 我尊敬的兩位經濟學大家先后去世。他們在期貨市場困難的日子里都為期貨市場的發(fā)展進行了理論探討和政策呼吁。我的博士導師陳吉元教授在期貨業(yè)每況愈下的時候,多次鼓勵我要持之以恒,并諄諄教導我說:“既然期貨市場是利于民族富強的事業(yè),你就不能當商業(yè)去做,只能當事業(yè)去做。”董輔礽老師沒有直接教過我,可他那種為民族強盛而仗義直言的大家風范令我五體投地。記得前年在深圳金牛集團辦的期貨市場發(fā)展論壇上,我有幸與董老一起講演。休息時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講:“期貨要多宣傳,認識真理的人越多,支持者就越多。”2002年我兼了半年期貨日報社的總編輯,始終牢記董老的叮嚀,利用期貨日報這個陣地,盡可能多編些案例來普及知識。斗轉星移,大師已逝。我想,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辦好未竟的事業(yè),來告慰老人家在天之靈吧。 中華民族之所以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因為這個民族不乏其精英脊梁,21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寫下世紀期貨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當然,在一片茂密的樹林里,有一些枯枝敗葉也是正常的。我始終堅定的認為邪不侵正,懷著理想,邁著堅定步伐的期貨人會走出一條通往強國之夢的大路。那些謗語與中傷,只能是時代強音中的雜音,會淹沒在高亢的前進吶喊聲中。 夢在繼續(xù)。 吶喊在繼續(xù)。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