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儲按兵不動漸漸失去影響 滬銅再創歷史新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02:05 每日經濟新聞 | |||||||||
金士星 國儲在進行了四次成交量逐漸萎縮的儲備銅拍賣后,在市場中漸漸失去影響。 此時,高盛也提高了對明年有色金屬的估價,這帶動LME期銅在上周末走高,并推動滬銅主力合約在昨天再創歷史新高。
受LME期銅大幅上漲影響,國內主要合約開盤昨天普遍高開460-610元/噸,全天高位盤整,收盤時各合約普漲260-370元。主力0602合約收盤上漲270元,報40080元/噸;增倉中的0603合約收在39790元/噸。整體成交量較上周五明顯萎縮,總體成交清淡。 此前,國儲官員有關“中國擁有130萬噸儲備銅”的言論,以及四次國家儲備銅拍賣并沒有將銅價壓低,反而讓市場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新高。自12月7日至今,國儲沒有新的拍賣計劃出臺。 有媒體預測了國儲在這輪銅逼倉中可能出現的三種結果。如果基金逼倉成功,傳言中國儲在LME17萬-18萬噸的頭寸將給國儲造成2億美元左右的損失;如果國儲真的手中有130萬噸可供交割的儲備銅,則國儲可以挺過這一難關,但這樣的說法顯然已經被市場“棄之不顧“;第三種可能就是國儲向遠期移倉,或者與基金協議平倉。有分析師認為,無論國儲的策略如何,中國始終是世界上最大的銅消費國,國家儲備機構“自家無米還賣糧”的行為只會將自身置于被動的地位。高盛在上周五調高了對于明年銅和鋁價格的預測。而在新年假期到來前,銅價尚在歷史高價附近徘徊,新年后消費恢復時將引來多少投機資金進入銅市———這給了交易者足夠的想象空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