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看國儲拋銅市場回歸自然 做空基金也不在少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10:43 證券時報 | |||||||||
西南期貨 汪飛 從中國國家儲備局開始拋銅到目前已有一個多月了,國儲局通過各種方式對銅價的打壓沒有取得成功,國儲局的動作也不可謂不大了,國內期貨拋售、現貨拍賣和出口交倉,已經釋放和準備釋放的庫存總共接近20萬噸了,而銅價的上漲步伐依然堅定。
雖然國儲拋銅的結果還沒有定論,但筆者認為不必過分渲染國儲行為對銅價的影響。雖然國儲局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實際上國儲只不過是眾多空頭中的一個,即使其頭寸有20萬噸,對于LME市場容量來說并不具有決定性,這不過是由于其身份和被暴露出來而受到關注。不管這些頭寸將如何處理、銅價后市是否會下跌,現實虧損或是機會成本都已經造成了。 國儲拋銅的理由是調節市場供求、抑制過高價格,但時機選擇在國儲頭寸在LME被套之后,其真實動機不免讓人猜疑。如果國儲確實有如他們宣稱的那么多庫存,為什么要等到現在才釋放?我們知道,銅價還在2000多美元的時候,官方就認為銅價太高、陸續釋放庫存,如果他們一直保存著那么多庫存,為什么后來不繼續出售、反而買入了?銅作為一種國際性的大宗基礎原材料,國儲欲壓制價格,需要調節的不僅僅是中國的供求,而必須是全球的供求,國儲有能力、有必要行使這樣的職能嗎?如果國儲確實有能力這樣做并取得成功,那么倒是銅市場的悲哀。如果市場上有機構能夠對價格形成決定性的影響、能夠操控價格,那么期貨市場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中國作為最大的銅消費國和凈進口國,筆者認為中國對銅價的影響在于需求而不是供給,如果中國愿意以經濟減速為代價來壓制銅價,或許多頭就得認輸了。關于基金逼倉中國的說法,在交易層面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能說惡意針對某一個國家,筆者不贊成從政治的角度來分析基金的行為,基金的出發點正是中國的需求的造成了全球供不應求的局面,“中國買什么商品,它就要漲價”的說法本身就符合經濟學的原理,需求增加,價格理應上漲。另外,我們也不能把基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從COMEX持倉報告來看,自去年4月份之后,基金凈多頭的數量并不是很大,因不同基金的觀點存在很大分歧,做空的基金也不在少數,他們同樣也遭到失敗。 最近兩年,由于中國資金屢屢在國際期貨及其他衍生品市場上遭受打擊,關于“定價權”的問題常常見諸報端,但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難以界定的問題,現在的銅市場上誰擁有定價權?智利、美國還是英國?顯然都不是。只能說銅的定價權屬于市場,屬于LME。在競爭程度較高的市場上,不能說誰擁有定價權,只能說誰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從銅市場的影響力上,智利在供應方面的影響力較大,而中國也已經具備了很大的影響力了,“中國因素”正是推動銅價超級牛市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我們當然希望上海期貨交易所能夠逐漸成為國際銅市場定價中心,但這與中國是否擁有所謂的“定價權”并無關系。 無疑國儲拋銅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國內供應明顯增加,上海銅價與LME比價不斷下降,令反跨市套利者損失慘重,從長期來看,這種比價必將得以恢復。但目前反套仍然為時過早,因為國內供應充足的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雖然江西銅業本月的檢修將令產量減少3萬多噸,過低的比價也令進口受阻,但一般12月份會因長期合約集中進口而相對較多,而國儲拍賣、期貨交割還將增加精銅供應,預計國內供應逐漸緊張、國內外比價真正恢復將出現在1月份之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