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內盤資訊 > 正文
 

明年鋼材供大于求過億噸 供過于求壓迫價格走軟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7:45 中國證券報

  記者 劉敏慧 北京報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產業發展跟蹤研究”課題組今日獨家提供給本報的鋼材供需形勢預測報告指出,明年鋼材供過于求的態勢將進一步加劇。

  受經濟增速放緩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影響,明年大多數用鋼行業對鋼材的需
求增長勢頭都繼續回落。課題組預計,2006全年各行業對鋼材的總需求將達到33685.44萬噸,同比增加3096.12萬噸,增幅為10.12%,較2004年和2005年增幅繼續回落。另一方面,鋼鐵產能繼續釋放,加上2006年我國鋼材進口量持續回升,出口有所下降的影響,預計2006年我國鋼材的國內供給量可以達到45336.25萬噸,同比增加48.03%。供給超過需求11650.81萬噸。

  鋼材供大于求的矛盾將壓迫明年鋼材價格進一步下跌,預計國內各品種的鋼材價格將出現不同幅度的滑落。鋼鐵行業的利潤水平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回落,特別是中低附加值的鋼材產品,供大于求的局勢將越來越嚴峻。

  □2006年全年鋼材需求增速將持續放緩,在鋼材供大于求的形勢壓迫下,多數鋼材產品價格下跌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扭轉,市場行情不太樂觀。

  □2006年,油價將進入下降通道,并可能產生新的均衡點;行業效益格局會發生變化,由此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鋼鐵供過于求壓迫價格走軟

  鋼材需求增速放緩2005年全年我國各行業對鋼材的總需求將達到3.06億噸,比2004年增加3025.8萬噸,增幅為10.98%,鋼材需求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但低于03年24.06%和04年13.34%的增速。建筑、機械、家電、汽車、鐵路等主要用鋼行業景氣回落是05年鋼材需求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國鋼材需求(國內)預測模型”的分析,預計2006年各行業對鋼材的總需求將達到33685.44萬噸,比上年增加3096.12萬噸,增幅為10.12%,較2004年和2005年增幅繼續回落。

  從月度國內用鋼量看,6月、10月、11月、12月份為用鋼需求高峰,分別為3031.76萬噸、2954.15萬噸、2962.32萬噸、3467.61萬噸。從季度上看,四季度是用鋼需求高峰,用鋼需求為9384.08萬噸,其次是二季度,用鋼需求為8530.64萬噸。下半年用鋼量要明顯高于上半年,但一季度的增速最快,需求壓力最大。

  2006年國內鋼材需求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在于宏觀調控滯后效應影響下的經濟增速放緩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大多數用鋼行業對鋼材的需求增長勢頭都繼續回落。

  建筑業、機械行業、家電行業、石油天然氣、汽車行業及其他行業的用鋼2006年的增幅預計較05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船舶行業的鋼材需求增幅預計高于今年;集裝箱行業和鐵路行業的用鋼需求仍將持續近年的需求回落趨勢。建筑、機械兩大行業仍是用鋼主力,全年用鋼量達到23156.90萬噸,在全部鋼材需求中所占比例達到69%;建筑業用鋼更是達到了18000萬噸,增長貢獻率達到58.98%。

  分品種來看,板材和型材仍然是鋼材消耗的主力品種,線材次之。結合2003-2005年的數據來看,市場對板材和型材的需求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線材和管材的比例逐年下降。

  鋼鐵產能繼續釋放

  原材料供應增速較快

  據推算,2004年國內生鐵生產能力新增7340萬噸,粗鋼生產能力新增7400萬噸;估計到2005年底全國生鐵產能則達到3.2億噸,粗鋼產能達到3.4億噸。2005年鋼鐵企業產能擴張受到了較大制約,包括資金條件受到限制和政府對鋼鐵項目的大檢查,部分產能可能推遲工期,部分落后產能會被淘汰,但預計2006年全國生鐵產能仍可達3.5億噸,粗鋼產能可達3.6億噸。

  原材料方面,由于國內對進口鐵礦石需求增勢不斷放緩,未來鐵礦石進口量增加不大,隨著今年上半年國家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對鋼鐵行業的影響不斷顯現,未來鋼鐵生產增速逐步放緩,我國鐵礦石強勁的需求增勢也將逐漸得到控制。今年7月份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表明,中國鋼鐵行業發展速度趨于穩定,不存在鐵礦石資源供應緊張的問題。預計2006年鐵礦石產量有望達到44865.83萬噸,同比增長15.51%。另外,焦炭生產繼續保持較大幅度增長,預計2006年焦炭產量有望達到2.35億噸,同比增長3.29%,增幅有所回落,但能夠滿足鋼鐵生產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隨著新增和已有產能的快速釋放,鋼鐵行業生產景氣保持高位。受鋼材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為了消化已有庫存并保持鋼材價格的穩定,預計第四季度各鋼鐵企業仍將在一定程度限產,鋼材生產景氣也將從高位逐漸回落。預測結果表明,200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成品鋼材產量將分別達到10667.84萬噸和37691.59萬噸,同比增幅為29.64%和27.69%。

  鋼材庫存在2005年下半年逐漸消化之后,進入2006年后鋼材生產景氣有望回升。預計2006年我國全年成品鋼材產量將達到44013.42萬噸,同比增長將達到16.77%。

  鋼材進口量持續回升

  出口增長態勢不復存在

  由于我國鋼鐵工業制造水平的提升,部分進口產品國內已能生產,再加上受經濟增速放慢、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

房地產投資的增幅回落的影響,上半年國內鋼材進口量大幅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7%。但是進入第三季度之后,隨著全球鋼材價格指數的下降以及
人民幣匯率
升高帶來的鋼材進口實際價格的下降,我國鋼材進口量有所回升。

  隨著2006年國際鋼材市場供過于求態勢的進一步加劇,我國鋼材市場面臨國外低價進口鋼材沖擊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內鋼材價格相對進口鋼材價格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2006年我國鋼材進口量將呈現出持續回升的態勢,預計全年可達到3268.88萬噸,同比增長15.32%。

  從進口產品的結構來看,由于部分高附加值的薄板國內難以生產或產量較小,預計全年板材進口占總進口量比例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升至86.9%,而管材、線材、型材、鐵道用鋼及其它鋼材的比例則分別降至4.10%、4.21%、2.64%、0.50%和1.65%。

  由于我國國內鋼材產量的大幅增長,品種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國際市場價格高于國內價格,今年1-8月份我國鋼材和鋼坯出口增長非常迅速,鋼材出口量達到1503.82萬噸,同比增長115.46%,鋼坯出口量為584萬噸,同比增長170%左右。但鋼坯出口退稅政策的出臺以及鋼材出口面臨反傾銷的危險,加之國際市場持續疲軟的態勢,將給鋼鐵產品的出口貿易造成較大沖擊,預計2006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為1946.05萬噸,同比下降5.83%。

  從出口產品的結構來看,預計2006年板材出口占出口總量的比例將升至43.73%,型材和管材出口占出口總量比例略有上升,其它品種鋼材比例有所下降。

  綜合以上對鋼材生產和進出口的分析可以看到,2006年我國鋼材的國內供給量可以達到45336.25萬噸,同比增加48.03%,而明年的總需求量卻僅在33685.44萬噸,供給超過需求11650.81萬噸。

  鋼材價格進入下跌通道

  今年前三季度隨著需求增幅的回落以及產能快速的釋放,國內鋼材供大于求的形勢壓迫多數鋼材產品價格下跌。市場價格低迷、成交量清淡,導致廠家出貨減少,庫存積壓。

  明年鋼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依舊難以解決,從而壓迫鋼材價格進一步下跌,鋼材價格缺乏有利的支撐因素。消費者還普遍存在”買漲不買落”的市場心理,使得許多鋼材貿易商和消費企業優先消化庫存,盡可能地推遲購買,從而在一段時期內加劇了購買需求的萎縮,也加大了市場價格的跌落幅度。另外,國際市場對國內鋼材價格的支撐長期來看難言樂觀。近期國際鋼材價格也開始顯露下滑的跡象,長期來看,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的支撐將呈逐步弱化的趨勢。

  在上述多個方面的作用下,預計明年鋼材市場價格仍然處于下跌通道,國內各品種的鋼材價格將出現不同幅度的滑落。

  影響鋼鐵行業的三大政策2006年還需要密切關注以下影響鋼鐵行業政策及市場因素:

  匯率政策對鋼材出口的滯后效應隨著我國出口量的日益擴大,

人民幣升值給鋼鐵行業的總體利潤形勢帶來不利影響。

  貨幣政策對國內鋼材需求的影響從國內鋼材市場資金狀況來看,現在仍然普遍偏緊。由于終端用戶減少采購量,導致經銷商的資金使用量增加,資金周轉時間延長,資金壓力加劇。

  鋼鐵產業政策對鋼鐵生產的影響政策將通過設置更加細化的環保標準、技術標準及規模標準,遏制日益突出的鋼鐵生產過剩的矛盾,加快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

  行業利潤水平會較大幅度回落2005年上半年鋼材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會對鋼鐵行業總體的利潤形勢產生不利影響,全年鋼鐵生產企業的利潤水平與去年相比將有所回落。但由于全年鋼材實際消費量能達到3.06億噸,增幅在10%以上,再疊加上鐵礦石價格下滑的因素,利潤水平仍能得到保證。

  2006年我國鋼鐵行業整體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很難改變,鋼材價格在市場形勢的壓力之下一路回落,鋼鐵行業的利潤水平將會有較大幅度的回落。特別是中低附加值的鋼材產品,隨著未來產能的不斷釋放和國內需求放緩,供大于求的局勢將越來越嚴峻。

  具體到企業層面,由于冷軋薄板、涂鍍板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鋼材供給相對偏緊,生產此類鋼材的企業大多定價能力強,能夠將上升的成本較好的傳遞給下游產業。此外,近年來國內一些規模較大的鋼鐵生產企業通過組建貿易公司,直接介入國內鋼鐵市場流通,鋼鐵行業生產資本正在向流通領域滲透,這一變化將對鋼材市場流通業態和價格形成機制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建議關注產品附加值高、積極進軍流通領域或已經介入流通領域的鋼鐵企業。

  撰稿:楊建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劉均華(清華大學)王劍(清華大學)

  國際油價向45美元下尋均衡點

  需求增速穩中趨緩增長結構發生變化

  國內成品油需求在經歷了2004年的爆發式增長之后,增速開始放緩。2005年,1-8月份全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08億噸,同比增長5.22%,全年預計為1.67億噸,同比增長6.23%,遠低于2004年19.8%的增速。其中:汽柴煤油的消費量分別為4637萬噸、10896萬噸和1157萬噸,增幅分別為0.68%、8.31%和10.69%,全年消費柴汽比值為2.35。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國石油成品油需求預測模型”的分析,2006年中國石油需求量約為3.28億噸,同比增長6%左右;成品油需求為1.77億噸,同比增長6.27%,增幅與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汽油消費量4817萬噸,同比增長3.89%;柴油消費量1.16億噸,同比增長6.99%;煤油消費量1262萬噸,同比增長9.1%;消費柴汽比將進一步升高,2006年將達到2.42。

  在大部分用油行業用油增速回落的同時,用油增長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1)機動車用油仍是成品油消費的主力,但柴油車用油增速高于汽油車用油。由于近年來商用車柴油化呈現加速趨勢,加之柴油車以其較高的節油性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2006年柴油車的保有量將以15.8%的速度增長,耗油增速將達到16.1%;而汽油車的保有量增速和耗油增速僅為11.9%和1.2%。

  (2)國家對農業的扶持鼓勵政策將使2006年農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趨勢,帶動農業用油穩步增長。

  (3)受鐵路運力的限制和鐵路電氣化的影響,鐵路運輸耗油基本維持恒定,民航和水路運輸耗油增速較快,達到10%以上。

  (4)電力緊張形勢進一步緩解,電力耗油大幅減少,同比下降24%左右。

  石油進口依存度繼續擴大成品油存在結構性短缺

  近幾年受資源限制,我國原油生產一直保持2%以內的速度平穩增長。2005年由于國際油價飆升,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加大了投資。通過積極開發新油田擴大產量,原油生產增速略有加快,全年產量預計可達到1.81億噸,增速為3.3%。2006年原油生產增速會有所回落,預計全年國內原油產量將達到1.84億噸,增速為1.6%。在這樣的產量條件下,要保障3.28億噸的市場需求量,仍需要大約1.44億噸的進口資源。也就是說,2006年中國原油的進口依存度將繼續擴大,達到44%左右。因此,我國石油戰略應主要立足國內生產和節能,積極實現石油進口渠道的多樣化,保證油品的安全有效供應。目前在我國原油進口來源中,中東地區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預計明年各大石油企業將大力爭取俄羅斯和中亞的油氣資源,拓展非洲和東南亞的油氣供應渠道,以保證我國的原油進口供應穩定。

  成品油方面,預計全年的產量略高于需求量,大概在1.85億噸左右,但是,受煉廠裝置局限,國內煉廠的柴汽產出比很難突破2.0,低于需求端柴汽比,因此,成品油的結構性短缺問題依然存在,仍需要進口柴油以彌補國內生產的不足。

  油價即將進入下降通道

  新的均衡點有待產生2004年以來國際油價經歷了一個大幅上漲的過程,主要原因是強勁的需求使得石油閑置產能創歷史新低。在國際原油市場供需趨緊、閑置產能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任何可能影響石油開采、加工、運輸等環節的因素都會對油價構成沖擊。此外,美元貶值和金融投機因素也是油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但高漲的油價已經對需求的增長產生抑制,各國為避免過高油價拖累經濟發展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平抑油價過度上漲,2006年油價進一步上揚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我們預計,2006年國際油價將進入下降通道,并且有可能形成新的均衡點,該判斷基于以下分析:

  (1)世界經濟受高油價的不利影響逐步顯現,石油需求增速放緩。根據IMF預測,2006年全球GDP增長4.3%,與2005年持平;IEA預測2006年全球原油日需求同比增長175萬桶,增長2.1%,這一增速低于2003年的2.3%和2004年的3.4%,也略低于2005年。

  (2)新的石油產能正在形成。根據法國石油研究所預計,2005年、2006年全球石油投資分別達1700億和1850億美元,增長13%和9%,高于2004年增速。

  (3)主要石油消費國原油庫存明顯回升。OECD原油庫存26.67億桶,可供54天消費,處于過去五年來中等水平;美國原油庫存在五年平均水平之上,其中,商業庫存同比增加3000萬桶,國家戰略儲備達到7億桶的歷史最高水平。

  在供需基本面改善的支撐下,投機因素的影響將逐漸弱化,國際石油價格回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預計2006年國際油價將逐漸回落,在45美元/桶左右達到新的均衡價位。

  上下游效益分化減弱

  煉油行業盈利回升2005年國際油價的高漲,對石油天然氣工業的上下游行業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影響。上游的石油天然氣開采業成本傳導機制順暢,受油價攀升的影響,效益景氣大增;相反,進口原油價格上漲使得處于下游的石油加工業成本上升,同時國內成品油零售價調整滯后于國際油價,成本傳導滯后,導致利潤大幅下降,效益景氣也呈下滑之勢。據統計,2005年1-10月份,全國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實現銷售收入4868.17億元,同比增長43.6%;利潤總額達到2524.71億元,同比增長74.4%;銷售利潤率為0.52。與此同時,石油加工業利潤總額為-214.5億元,同比下降了200%,全行業虧損嚴重。

  2006年隨著油價的回落,石油天然氣工業上下游行業效益分化的趨勢將會減弱。隨著成品油價格機制的日益靈活以及成本的逐漸下傳,石油加工業的效益景氣將會反彈,煉油行業的盈利將出現回升。

  國際油價變動帶來投資機會2005年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已經給石油開采業和煉油行業帶來明顯不同的影響: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利潤猛增,煉油行業則陷入全面虧損。2006年,國際油價將進入下降通道,新的價格均衡點的形成將對行業的利潤分配格局產生重要影響。石油加工業的盈利水平將隨著國際油價的下降而上升,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盈利水平則會回落。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以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場一攬子價格加權平均值為定價基礎,根據基本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用,形成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在三地市場價格變動超過一定幅度時才會調整中準價,時間至少滯后一個月左右。但事實上我國成品油定價沒有完全遵循上述規則,成品油價格不僅存在理論上的一個月時差,而且還存在政府對成品油價格的人為控制,導致在成品油生產成本因為原油價格上漲而大幅度上升的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變化嚴重滯后于國際市場原油和成品油的上漲水平。

  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已經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成品油批發市場對外開放的時間不斷臨近,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進程在2006年有可能加速。隨著國內油品流通體制的改革和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一步市場化和合理化,對煉油行業上市公司2006年的業績提升將構成實質性利好。

  撰稿:楊建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馬樂 王劍 周巍(清華大學)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