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擊穿前期支撐位 未來棉價走勢似乎不堪重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9日 08:36 中國證券報 | |||||||||
廣發期貨 陳菁 昨日鄭棉各合約突破下方支撐,巨幅跳水。主力合約0603跌破60日均線這一重要支撐位。后勢看,現貨市場疲軟,增發進口配額以及對人民幣升值的擔憂等,都使得鄭棉無法擺脫弱勢狀態。
近期,鄭棉市場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后經歷了節后棉價的跳空高開,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后的云開霧散,發改委關于規避高棉價風險緊急通知后的快速回落。日前市場又增添了新的擔憂,未來棉價走勢似乎不堪重負。 從現貨市場看,今年籽棉的收購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中國棉花網月底對11省608家農戶調查顯示,采摘進度大約達到98.29%,交售量占已采摘籽棉量的83.86%。甘肅、陜西兩省的交售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新疆、湖南、湖北、河北、江蘇的交售工作也接近尾聲。相比去年的籽棉收購價,今年的價格可謂上了一個新臺階,國內缺口論、成本論、內地高等級棉數量有限、棉農惜售心理等等都構成了推高今年棉價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中美談判達成后,籽棉價格的反應超前于下游產品。但現貨市場的壓力卻不可小視:現貨交易清淡;棉花加工企業的資金大多被庫存擠占,目前不少企業已經停止收購;皮棉價格高企,紡織企業大多采用隨用隨買、低庫存策略,中美協議的達成也沒能給紡織企業注入強心劑,目前的采購策略預計短期內也不會有所改善。從我國的棉花加工能力看,目前已經達到3000萬噸,是產量的5倍,是用棉量的3倍。加工能力嚴重過剩是造成收購加工成本高的主要因素,而下游企業的采購不旺極有可能造成國內軋棉企業的大洗牌,成本論也難以支撐持續的高棉價。 現貨市場的疲弱是懸在鄭棉頭頂的利劍,而國內進口棉配額的增發傳聞給市場帶來短期壓力。較早前發改委已經預計2005/06年國內缺口約為370萬噸,顯然89.4萬噸的配額遠遠不夠。從歷史經驗看,進口棉配額限制不會成為紡織業難題,因此配額的發放量必然大于國內需求的缺口,剩下的關鍵問題便是何時增發、滑準稅率做何種安排等。自上周以來,市場上風傳發改委已經召集各部門開會研究了配額發放的相關事宜,預計將增發300萬噸配額,初步確定仍然實行上年度的滑準稅率。雖然消息出處不明,真實性也難以確定,但期貨市場和撮合市場均順勢下滑,現貨市場也出現一些騷動。如果屬實,這一因素利空國棉不在話下。按5%的滑準稅率測算,目前進口棉具有相當的價格優勢。以24日為例,美棉CAM1-3/32'滑準稅率下的港口提貨價為14010元/噸,美棉EMOTM1-3/32'滑準稅率下的港口提貨價僅為12750元/噸,印度SM1-1/8'(相當于329級)滑準稅下的港口提貨價僅為12475元/噸,而當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級)為14199元/噸,可以預見,進口棉將對國內棉價形成何等大的壓力。面對我國棉花缺口加大和進口激增的大好商機,國際棉商的姿態也相當積極。為縮短交貨期,棉花的進口貿易方式已經悄然轉變,由過去的詢價、看樣、簽約、裝運、提貨等環節,改變為直接發貨到中國的保稅區倉庫。據稱目前已有大量棉花放在中國保稅區倉庫內,只等配額發放。而從過去三年的歷史統計看,每次中國宣布增發配額都引起國內外棉價不同幅度的下跌,可見配額因素不可忽略。 周一,包括銅、大豆、豆粕、棉花、玉米在內的多個期貨品種均出現不小幅度的下跌,部分豆類合約甚至跌停收盤。增發配額的單個市場利空因素當然難以說明問題,而更多地讓人聯想到影響商品市場整體價格的系統性因素—人民幣匯率問題。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已頻頻創出新高。25日美元兌人民幣現匯買入價首度跌破8元整數關口,創下自中國匯率制度改革以來的新高。為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25日央行首次推出人民幣調期業務。而美國繼續對中國人民幣匯率施壓。這一系列的背景事件,在商品市場上都演化成為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擔憂。 從技術上看,節后鄭棉主力合約CF603已多次考驗15000一線,這一線也成為強有力的支撐位,而周一走出的大陰線不做任何停留,便擊穿了這一線的支撐。不僅如此,昨日期價還擊穿了60日均線的支撐,使得5、10、30、60日均線全部壓制在日K線上方。在擊穿了這一線的有力支撐后,配合著基本面的種種壓力,鄭棉可能也就打開了進一步下跌的空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