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航油事件 更好的促進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6日 09:50 證券時報 | ||||||||
近期,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因參與石油衍生品交易巨虧5.5億美元從而申請破產保護的事件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發市場對國有資產監管及風險控制的反思,以及對發展國內期貨市場的擔憂甚至懷疑,甚至有人認為會影響到中國發展期貨市場發展的步伐。而我們認為,“中航油事件”的發生,不僅不會影響到國
首先,回顧原油價格的走勢,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原油供求關系對價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商品價格運動的規律來看,這是一種在商品價格趨勢上的資本運作行為,因此,中航油事件不能簡單地看作供求關系及價格趨勢的問題。在本次石油上漲的過程中,做多力量是國外一些長期浸淫于衍生品市場的老牌金融機構,在中航油做空時,原油是一路瘋漲,而就在中航油公告虧損(砍倉)后不久的12月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暴跌7%以上,這是自2001年9月24日以來原油期貨單日最高跌幅,時至今日基本回到40美元/桶附近(據報道,已經低于中航油平均價以下),中航油的虧損與原油價格的走勢配合得如此“默契”,難免不令人將其與國外資金聯手“逼倉”聯系起來。事實上,全球期貨史上這類事件也是屢見不鮮。例如,1996年住友商社濱中泰男在期銅(資訊 論壇)交易中遇到國際對沖基金的阻擊,導致住友商社巨額虧損20億美元,此為國際金融史上著名的“住友事件”。1994-1998年間國內某冶煉公司進行LME的鋅交易,虧損高達14多億人民幣。在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期貨交易不長的歷史里,國內資金往往成為國際基金的“狩獵”對象。要避免這類事件的發生,我們需要大力發展自己的期貨市場。 其次,中國企業參與國際金融市場,遵循的交易規則是別人制定的。雖不能說別人的交易規則不公平,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即這些規則是以他們的生活理念及思維模式為依據制定。比如,美國原油期貨交易雖然是全球交易,但交割標的卻主要是以美國產的石油為標準制定,中航油等企業在風險控制方面難免有力不從心之感。可以說,發展中國自己的石油期貨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中航油事件”提醒我們,要加快建立自己的游戲規則,使得期貨交易在我們自己的監管范圍內。 第三,中國人和外國人在投資思維方式上并不是完全一樣,而思維方式的不一致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比如,中國在期貨及證券市場比較強調風險的控制,都設有漲跌停板,而國外有些市場則不設漲跌停板制度,有些雖然有漲跌停板制度,但幅度較大。可以說,在風險的認識上,我們與國外就有著較大的不同。再如,為了更好的適應中國市場,許多成功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都強調本土化經營,而不是照搬西方經濟模式,也是充分考慮到思維方式的不同。這些都說明思維方式一致性的重要。中國有句俗語叫“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由于思維方式的不一致,將使得我們在國外的交易中不能做到知已知彼,無疑可能為我們交易的失敗埋下禍根。 發展我們自己的期貨市場,擁有自己制定的游戲規則,吸引國外資金參與到國內期貨市場,實現“中國價格”,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被國外資金逼倉的風險,保護國內企業的利益。“中航油事件”的發生,不但不會影響到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反而為加速發展中國期貨市場提了個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