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期貨 > 國際期貨評論 > 石油價格 > 正文
 

高油價將長期持續 波動中軸或在40-50美元之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5日 13:49 《新財富》

  超乎預期的需求和幾近飽和的產能供應短期內可調整的彈性都很小,波動中軸或在40-50美元之間。

  高善文 莫倩/文

  伴隨著本次石油漲價的是石油閑置產能的快速下降,這顯示其背后的推動因素為超乎預
期的需求增長。目前除非石油需求在短期內明顯下降,或者石油供給能力在短期內急速擴張,否則石油價格難以顯著下降。我們從直覺和經驗上知道石油供求的短期價格彈性都很小,換句話說,在可以預見的長期內,石油步入了高價格時代。以石油遠期價格為基礎看,相信未來石油價格波動的中軸可能在40-50美元之間。

  需求增長超乎預期推動此次油價高漲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石油價格至少經歷過三次比較明顯的上升:第一次發生在1973-1974年,當時石油價格從10美元左右急速上升到接近44美元,上漲了4倍多;第二次發生在1978-1980年,當時石油價格從不足40美元上升到接近80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大約上漲了1倍;第三次發生在2002年至今,石油價格從25美元左右上升到超過50美元,大約翻了一番(圖1)。

  我們同時檢查石油閑置產能的數據(圖1),可以看到,在1973-1974年石油價格暴漲的同時,OPEC閑置產能從1973年的9.9%左右上升到1975年的22.8%;在1978-1980年石油價格暴漲的同時,OPEC閑置產能從1979年的12.5%上升到1983年的36.9%;而在2002年迄今的石油漲價過程中,OPEC閑置產能則從2002年10%下降到目前不到2%的水平。前兩次石油漲價伴隨著石油閑置產能的顯著增長,而本次石油漲價則伴隨著石油閑置產能的快速下降,這顯示前后石油漲價的推動因素存在重大差異。

  我們知道1973-1974年的石油漲價發生在中東地區石油生產國對西方國家集體“石油禁運”的背景下,1978-1980年石油漲價則發生在伊朗革命的背景下。在供求分析的理論框架中,這些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的后果是石油價格的上升和石油產量的減少(或石油閑置產能的增加)。

  同樣地,如果石油需求出現超乎預期的強勁增長,則必然帶來石油價格的上升和石油產量的增加(或石油閑置產能的減少),而這正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情況。

  目前石油閑置產能處在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至少將帶來兩個方面的后果:一是石油平均價格非常高;二是需求曲線的微小移動更多地轉變為價格的劇烈波動(而不是產量的明顯變化),而這正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結果。

  90年代的較低油價難以刺激勘探和開采是形成當前供應緊張的原因之一

  全球石油探明儲備在1986-1989年經歷了非常顯著的增長,而其他時期的變化則小得多(圖2),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石油探明儲備的增長非常有限。

  我們知道在1973-1980年的7年多時間中全球石油價格大約上漲了8倍,這暗示全球石油的勘探和開采活動將受到極為有效的刺激,而刺激的發生最早自1973年就開始了。然而盡管石油長期的高價格確實為勘探和開采活動提供了明確的刺激,但石油探明儲備量的增長在1985年才明顯地表現出來,這說明石油供給能力的增長確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在短期內其供給彈性則非常小。

  實際上,受供給能力增長和需求調整的影響,1985-2000年間,全球石油價格再次回到并穩定在20美元左右的合理水平,其后果是石油勘探、開采和研發領域的投資在上世紀90年代始終很低,甚至不斷下降,并部分形成了目前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

  石油需求難回落,短期內調整彈性小

  圖3報告了1965年以來美國用油密度(即每千美元GDP所對應的石油消耗)的歷史變化情況,并對比了石油不變價格的變化。我們知道石油價格的顯著上漲在1973年就開始了,而用油密度的明顯調整和石油效率的提高在1979-1984年期間才明顯發生,表明石油需求應對高價格確實可以做出調整,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短期內石油需求的彈性是很小的。

  圖4報告了美國、中國和印度的石油消費占全球石油消費比例的歷史變化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從1981年到2003年,美國石油消費的占比始終穩定在25%左右,暗示其石油需求與全球保持大體同步。然而,中國的石油消費占比從1990年的3.5%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7.6%,上升了1倍還多的水平;同期印度的石油消費占比從1.6%上升到3.1%,也上升了大約1倍。

  正如許多分析所強調的那樣,這些數據暗示上世紀90年代迄今驅動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力量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實際上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我們還可以注意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盡管中國經濟增長經歷了比較明顯的波動,而且這一波動未必與全球經濟波動同步,但中國石油消費占比始終在穩定和快速地上升,這暗示中國石油消費量對總需求的波動并不特別敏感,其驅動力量可能更多地來自經濟發展產生的持續結構變化。

  全球石油價格將長期維持在高水平

  由于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過程遠未結束,而石油消費的短期價格彈性又非常小,這暗示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期內全球石油需求難以明顯回落。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石油供給在一定時期內無法顯著增長,一方面石油需求難以顯著回落,全球石油價格將在較長時期內維持在高水平,并迫使全球的石油供求(和能源供求)逐步調整。

  2003年以來,在石油現貨價格大幅度上升的同時,遠期石油價格出現幾乎同樣幅度的上升,這在以前從未發生(圖5)。這表明市場參與者相信導致目前石油價格高企的因素具有長期性,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市場的這一看法同我們前述對基本面的分析是一致的。以石油遠期價格為基礎看,市場相信未來石油價格波動的中軸可能在40-50美元之間,這和此前20美元的中軸相比上升了1倍多的水平。

  (作者分別為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和宏觀經濟研究員,《新財富》2005年7月號最新文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