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微了解或關注一點期貨市場的人士都知道,國際銅價已經瘋漲到難以想象的高價。五一節長假過后僅僅三個交易日內,上海期交所期貨銅價累計上漲了8000多元,目前每噸價格已超過7.5萬元;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月期銅價亦在基金買盤推動下繼續刷新7895美元歷史新高位!
國際銅市場真可謂正處于超級牛市周期之中!對于此輪空前牛市行情的解讀,筆者認為,歸根結底還是銅自身市場結構使然,是當前脆弱平衡之下多空搏弈的必然結果。
首先,銅市場供需平衡似來非來 消費旺季加劇供需矛盾
據國際銅研究組織(ICSG)最新展望報告預測,全球銅市今年預計將出現大約24 萬噸的少量供應過剩,去年為短缺6.4 萬噸;而消費的增加將導致明年精銅產量僅過剩5.5 萬噸左右。此前該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年精銅產量已超過消費量0.2萬噸,且2005年12月份和2006年1月份,全球精銅市場產量分別過剩18.5萬噸和6萬噸。盡管該組織對于2006年的預測仍維持在20多萬噸的過剩狀態,但從其將2005年的供需平衡再度調整為缺口6.4萬噸以及對于2007年的積極展望來看,當前的全球精銅市場總體上還是處于極為脆弱的供需平衡狀態之中。
這種脆弱的平衡不僅體現在消費持續強勁增長拖延了供應缺口向過剩狀態轉變的進程,而且體現在供應環節方面精銅產量的增長仍在較大程度上受限于銅精礦原料的供應。
3月中旬過后,LME銅庫存升勢受阻,由13.5萬噸再度下降至11萬噸的水平,歐洲現銅升水持續上升,季節性消費旺季特征顯現。而4月中旬中國公布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高達10.2%的GDP增長以及“寬貨幣、寬信貸” 經濟運行格局,為一直關注中國因素的國際銅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也拉開了國際銅市場在6000美元之上加速上揚的序幕。其后,IMF報告調高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而近日陸續公布的美國一季度GDP增長達到4.8%,美國和歐元區4月制造業指數大幅增長,其中歐元區4月份制造業指數創近5年高位等等數據均顯示全球經濟增長步伐之強勁,這令市場對精銅消費增長預期更為積極,也是助漲基金持續買盤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與消費強勢相伴存在的卻是主要產銅國因罷工而導致供應中斷的題材頻現,以及4月上旬智利銅會議上有關銅礦運營成本上升、銅礦品位低下以及頻繁的勞資糾紛等原因將有可能使全球精銅產量難以達到增長預期的論斷。有資料顯示,在今年一季度里全球銅市場因行業罷工、環境抗議、技術問題和自然災害損失的礦產量達近24萬噸。事實上,從現貨銅精礦的加工精煉費(TC/RC)近幾周由3月份時的140 美元/14 美分快速下滑至每噸60 美元/每磅6 美分,即可看出國際市場銅精礦供應已經趨于緊張。
其次,傳統的戰略拋空理念為銅市場充填源源不斷的逼空能量。
2004年3月以來,隨著LME三月期銅攻上3000美元,基于傳統思維而戰略拋空的聲音不絕于耳。然而,隨著銅價一次次地被國際投機基金頑強拉起,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異常慘烈的境況。中國反套盤海外遭遇強勢逼空、國內某大型銅冶煉企業海外保值巨虧、中國國儲銅事件等等。近日有人再度將國儲回補空頭部位與近期國際銅價的加速上漲相關聯,而“國儲銅事件”虧損額可比“中航油”的報道亦見諸報端。筆者在此不想就具體事件的成因做細致論述,只想就本輪銅牛市場格局下多空的搏弈及其必然結果談一點自已的體會。
市場價格的產生實質上是多空力量對比的結果。然而在如上談到的全球銅市場結構基礎上,多頭部位相比空頭無疑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因為供需平衡的極度脆弱與交易所歷史低位的庫存水平意味著空頭交割能力的極度受限,這也是近兩年來倫銅市場頻發擠空行情的根本。筆者以倫銅現貨月合約持倉與倫銅庫存量的對比指標來考察市場的逼空能量,發現該指標的月度最高點在2005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均處于15倍以上,目前仍維持在10倍左右。這意味著國際銅市場空頭實物交割能力依然嚴重不足!除非6月中旬旺季過后,倫銅庫存增至15萬噸甚至20萬噸以上。
盡管倫銅價格已極度沖高,但我們看到的是倫銅總持倉仍處于25萬手的歷史高水平,多空的對決似乎依然未有結束,基于高價位而敢于戰略拋空者依然存在,這仍將為市場填充了源源不斷的上漲能量。此所謂空頭不死、漲勢不止!
目前,紐約COMEX期銅總持倉自四月下旬開始已持續下降、上海期交所銅持倉亦大幅萎縮,二者已完全處于由空頭回補買盤推動下的慣性上漲行情之中,而相比之下倫銅劇大的持倉能量尚未得到釋放,也許倫銅當前的上漲還遠未瘋狂!
(首創期貨 宋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