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銅市研究 > 正文
 

銅價蛻變過程:內在價值與傳統經濟觀念的挑戰(2)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9日 00:38 經易期貨

  第四階段: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素——1978年成為分水嶺

  1949年~1978年間的中國經濟仍然處在新中國成立、朝鮮戰爭和大躍進以及文化大革命等躁動階段,被壓抑了的人們的熱情不斷釋放出來,經濟活動受到了嚴重摧殘。銅的生產與消費基本上是服務于軍事領域,價格形成都是由政府進行計劃內配給定價,與國際價格完全脫鉤。

  在此期間的中國經濟完全處于一種封閉式盲目發展的熱情中,自給自足的計劃經濟配給制度,對銅價進行定價分配,進出口貿易份額基本上未對國際市場產生任何影響。此時銅價只是代表某種區域性質的局部價值反映。直到1978年以后,經濟狀況開始扭轉,過熱、過冷的不穩定因素漫漫平息下來。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GDP波動指標歷史,便可以驗證銅的生產與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不平凡進程。

  圖5:1955年~2005年GDP年度指數變動極端范圍

   銅價蛻變過程:內在價值與傳統經濟觀念的挑戰(2)

1955年~2005年GDP年度指數變動極端范圍(來源:經易期貨)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進入八十年代,中國開始探求適應經濟發展規律的途徑,在這種大背景烘托下,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降臨中國,給華夏兒女帶來難得的福音,決策者們在中國進行著小局部的試點開放,顯著的效果創生出來巨大的經濟活力,并以持續性的膨脹速率影響和改變著全球經濟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價格指數的變動最賦有代表性,許多被遺忘的品種都被重新定價和估值。銅的價格波動變化,更具有典型的預示作用。無論期間出現過怎樣的風險事件和市場操縱行為,都阻擋不了對整個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的結論,都能夠不同程度的反映出龐大的社會需求所產生的共振效應,并沖擊著固有的封閉意識。以便讓更多的參與者盡快適應被重新確定出來的價格區域和定價標準。面對國際環境的日益革新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的決策者在作出果斷而正確判斷的同時,及時加快了推進改革開放市場的步伐,有條不紊的發展經濟建設,使之在前20年間取得了飛躍式發展和綜合國力躍上更高一級的臺階。而且這種力量尤其進入2000年以后更是呈現出明顯的加速增長跡象。良好經濟環境,推動著GDP總值以每年平均9%的速率提高,并沖擊著國際已有的市場份額。各個行業產值以及原材料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6:1996年~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億美元)

   銅價蛻變過程:內在價值與傳統經濟觀念的挑戰(2)

1996年~2003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來源:經易期貨)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通過一系列有序的國家經濟計劃,可以清晰的勾勒出我國經濟運行的發展歷程。

  八五計劃確定發展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

  九五計劃加快經濟建設目標要解決溫飽;

  十五計劃實現綜合經濟實力翻兩翻目標;

  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小康經濟生活水平;

  ┇

  到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目標。

  一系列經濟改革規劃的有序實施,確立了我國宏觀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的目標兌現,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預期的現實意義終將成為可能。國內GDP生產總值從1996年~2005年以平均9%的速率增長,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以17%的幅度增長。即使用很低的估值方法也可以簡單測算出經濟增長,剔除中長期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估且以平均6%的GDP增長,來維系推進中國經濟建設發展速率,需要消耗多少資源才能實現發展規劃呢?價格的上漲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抑制過度需求所產生的供給不平衡矛盾。

  圖7:1996~2003年中國GDP生產總值增長情況

   銅價蛻變過程:內在價值與傳統經濟觀念的挑戰(2)

1996~2003年中國GDP生產總值增長情況(來源:經易期貨)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圖8:2001年~2005年我國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增長情況

   銅價蛻變過程:內在價值與傳統經濟觀念的挑戰(2)

2001年~2005年我國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增長情況(來源:經易期貨)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