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銅市評論 > 正文
 

銅市面臨信心之戰 主力多頭正處于進退兩難階段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9日 06:13 中國證券報

  陸承紅

  隨著多數品種出現大幅震蕩,商品期貨似乎走進了混沌狀態。銅市場目前也走在一個分水嶺上,對于主力多頭來說,正處于進退兩難階段。雖然現貨升水依然維持,但若是繼續進攻,前面留下的時間似乎不多;想要撤退,卻無法輕松轉身。

  巴克萊繼續講故事

  2003年以來,商品市場已經取得遠高于其他資產的回報率,但是目前高漲的價格讓投資者滿是疑慮:價格是否還能保持先前上揚,是否會有系統性回調走勢。面對這種狀況,為了讓資金源源不斷進入自己的投行業務,老謀深算的巴克萊繼續講述動人的故事,即商品的第三代產品。

  第一代投資產品主要是依據商品指數,如高盛、道瓊AIG等進行一攬子買入;第二代投資產品是針對專門

能源、農產品或者金屬類別進行買入;而第三代投資產品是利用資產波動以及資產間的關聯來創造收益,例如商品間對沖。用“無論漲跌,投資者均可獲利”這樣的故事,來打消掉投資者的擔心。

  第三代產品表明商品基金可能會嘗試在商品上做空,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信號。從對沖實質來講,第三代產品更像是商品對沖基金而非指數基金,如果一定要把它歸結為指數類別,那就是尋找在強勢指數上做多,在弱勢指數上做空。如果這個產品開發成功,一定會對商品市場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屆時,不同類別商品表現可能有天壤之別,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格局會得到進一步體現。基本面緊張的商品得到買入機會,基本面寬松的商品遭到拋壓。

  銅供需向寬松轉移

  而銅基本面正在向寬松轉變。國際銅研究組織報告顯示,繼去年10月份當月供需出現過剩后,去年11月當月全球供需繼續過剩。當然立足于產量以及進出口量這些數據,并不是非常讓人信服,比如中國國家儲備局售銅行為加重了市場上的可見庫存,而其實質不過是從隱性庫存轉為顯性庫存,正是顯性庫存增加影響了數據實際效果。但是,作為權威性銅研究機構,國際銅研究組織已經對數據進行了必要調整,連續2個月出現過剩應該是一個信號。

  銅礦和初煉精銅開工率以及產量變化,也表明供應方面在復蘇。目前雖然還能經常聽到罷工消息,但是市場可能忽略了更多信息,那就是2006年預期增產企業頻繁出現。如果初精煉銅開工率能夠維持在80%以上位置,市場一定可以看見庫存增加。

  美盤基金轉凈空

  如果不帶有感情色彩來看待權威的銅研究報告,那么作為一個基金經理,肯定會在二季度脫離自己的多頭部位而去拋空。本周末公布的CFTC持倉報告,能夠給出一個更加明確的信號。如果連續三根陽線上漲過程中基金空頭沒有回補,而是繼續追加空頭,則表明基金看空后市態度將進一步加強。

  針對目前現貨升水狀態,基金還敢于持有空頭,原因是長期以來,美盤現貨月價格異常堅挺,南美地區現貨進入了美盤交割。2月初以來,紐約突然出現了4萬多噸庫存,這直接打擊了美盤現貨月價格,紐約、倫敦兩地現貨月價差從紐約高100美元,驟然回落到反比倫敦現貨低30美元的程度。美盤升水陡然下降,使美盤持倉在3月遷向5月過程中,空頭幾乎不用付出多少溢差。沒有了被強烈擠倉風險,空頭非常從容。

  相對于美盤以及上海持倉的衰落,LME持倉一枝獨秀。大量持倉堆積在3個月之后的遠期合約上,這主要來自長線商品基金買入行為。目前在LME市場中,除了基金買入之外,存在著一支具有現貨背景的多頭力量。利用控制現貨來維持現貨升水,也維護住了商品基金多頭持倉。而這兩天迪拜倉庫被清庫,可見主力對現貨控制能力依然強大,估計注銷倉單最近會回升,再次成為控盤工具。

  銅市面臨信心之戰

  3月到5月的銅消費黃金期后就是夏季消費萎靡期的到來,面對三季度供應過剩,多頭能夠斡旋的時間顯然不多。多頭想要撤退,巨大持倉就像牢牢鎖鏈無法擺脫,銅市將迎來信心之戰。當初住友事件中市場氛圍是一人獨“挑”世界,是背叛基本面操作。但畢竟目前多頭主力操作迎合了長期銅市緊缺的現狀,并獲得了商品指數基金幫助。

  庫存增加將慢慢消耗多頭資金實力,侵蝕它維護價格的能力。但是如果不維護住價格,可能會導致長線基金反手做空,金融市場從來不會有“雪中送炭”,而只有“落井下石”。主力多頭需要對現貨數量以及期貨持倉進行通盤考量,成為是否進行博弈的依據。

  因此在謹慎操作原則上,逢反彈做空,勇猛追擊在初期并不可取。2004年以來空方屢屢敗北,而今年應該是空方尋求勝機的一年。管理好自己的倉位以及設好止損,等待“落井下石”的時候再擴大自己的頭寸。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